一种软管夹持装置及软管灌装封尾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503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0
一种软管夹持装置,包括托架及管座,管座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托架上设有与第一磁性件配合的第一磁铁,管座上端设有软管插孔和夹紧套,夹紧套外周设有固定套,夹紧套包括两个以上分体且外周套设有弹性件,管座下端设有第二磁铁。一种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软管夹持装置、环形输送装置及沿环形输送装置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对标装置、吹扫装置、灌装装置、折尾装置、压印装置、视觉检测装置、下料装置和剔废装置,环形输送装置上设有多个托架,环形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段和直立输送段,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和剔废装置位于环形输送装置的水平输送段,对标装置、吹扫装置、灌装装置、折尾装置、压印装置和视觉检测装置位于环形输送装置的直立输送段。直立输送段。直立输送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夹持装置及软管灌装封尾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软管夹持装置及软管灌装封尾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软管灌装封尾机而言,软管上料后需要进行夹持,确保软管运行时不会甩出或错位,同时在软管对标时需要顶升旋转,灌装时需要顶升,下料时则需要将软管顶出夹具,各个工位都要求软管定位准确。现有的软管夹持装置结构较简单,无法保证软管在各个工位定位准确,不利于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有利于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的软管夹持装置。
[0004]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软管夹持装置的软管灌装封尾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软管夹持装置,包括托架及设于托架上的管座,所述管座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托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配合的第一磁铁,所述管座上端设有软管插孔和夹紧套,所述夹紧套外周设有固定套,所述夹紧套包括两个以上分体且外周套设有弹性件,所述管座下端设有第二磁铁。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管座穿设设于所述定位孔中并于定位孔外周设有限位凸台。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性件嵌设于所述限位凸台中。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座外壁包括位于所述限位凸台下方的圆柱段及位于所述圆柱段下方的倒锥形段。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座内还设有锥形导向孔,所述锥形导向孔与所述软管插孔连通。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套下方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上设有两个以上沿径向布置的导向槽,所述分体上设有延伸至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部。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套下方设有导向套,所述分体上设有沿径向布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套上设有延伸至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部。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架上设有多个所述管座。
[0014]一种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上述的软管夹持装置、环形输送装置以及沿环形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对标装置、吹扫装置、灌装装置、折尾装置、压印装置、视觉检测装置、下料装置和剔废装置,所述环形输送装置上设有多个所述托架,所述环形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段和直立输送段,所述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和剔废装置位于环形输送装置的水平输送段,所述对标装置、吹扫装置、灌装装置、折尾装置、压印装置和视觉检测装
置位于环形输送装置的直立输送段。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标装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磁铁配合的第二磁性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软管夹持装置,当软管需要插入软管插孔时,需要先穿过夹紧套,此时夹紧套的各个分体向外周张开,同时弹性件被拉伸,软管插入后,弹性件的弹力驱使各分体抱紧软管,从而将软管夹紧,可以保证软管在转运过程中保持平稳,确保产品的一致性,提升产品质量,而在部分特定工位时,又可以将软管从夹紧套中顶出;管座上设有第一磁性件,可与托架上的第一磁铁吸合,使得管座可以与托架保持相对固定,避免软管的位置发生变化,当作用在管座上的作用力大于第一磁性件与托架之间的磁力时,管座又可以与托架分离,以调整软管的位置或将管座、软管等整体向上顶升,结构简单、可靠。
[0017]本技术公开的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上述的软管夹持装置,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并且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和剔废装置位于环形输送装置的水平输送段,软管能够进行水平上料和下料,水平上料可以避免颗粒粉尘掉入软管中,可满足无菌等要求高的产品。环形输送装置的水平输送段和直立输送段可以由环形输送装置倾斜布置形成,如环形输送装置呈45
°
倾斜状态布置,静态受力更好,也可以有效减小运转时系统的离心力,同时可以减小水平面积,当有层流存在时,可以减小对层流风的阻挡。软管先经过对标装置对标,再经过吹扫装置吹扫,可以去除对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颗粒物。吹扫之后后再经过灌装装置灌装,有利于保证灌装质量。在折尾装置和压印装置后配备有视觉检测装置,可以对折尾效果等外观不合格产品检测剔废,整体结构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软管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软管处于顶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的管座和弹性夹紧组件的放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的夹紧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的夹紧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的导向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中的导向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性软管灌装封尾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中的环形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中的对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各标号表示:1、托架;11、定位孔;2、管座;21、软管插孔;22、限位凸台;23、第一磁性件;24、圆柱段;25、倒锥形段;26、锥形导向孔;31、夹紧套;32、固定套;33、导向套;34、导向槽;35、导向部;36、弹性件;4、第二磁铁;5、软管;100、环形输送装置;200、上料装置;300、对标装置;301、第二磁性件;302、升降旋转平台;400、吹扫装置;500、灌装装置;600、折尾装置;700、压印装置;800、视觉检测装置;900、下料装置;910、剔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一
[0031]图1至图7示出了本技术软管夹持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软管夹持装置,包括托架1及设于托架1上的管座2,管座2上设有第一磁性件23(例如磁性金属环、磁性金属块等),托架1上设有与第一磁性件23配合的第一磁铁(图中未示出,优选采用电磁铁),管座2上端设有软管插孔21和夹紧套31,夹紧套31外周设有固定套32,夹紧套31包括四个分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分体的数量也可适当进行调整)且外周套设有弹性件36(例如橡胶等弹性圈,或者多块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弹性块等),管座2下端设有第二磁铁4(优选采用电磁铁)。
[0032]该软管夹持装置,当软管5需要插入软管插孔21时,需要先穿过夹紧套31,此时夹紧套31的各个分体向外周张开,同时弹性件36被拉伸,软管5插入后,弹性件36的弹力驱使各分体抱紧软管5,从而将软管5夹紧,可以保证软管5在转运过程中保持平稳,确保产品的一致性,提升产品质量,而在部分特定工位(例如下料工位、剔废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1)及设于托架(1)上的管座(2),所述管座(2)上设有第一磁性件(23),所述托架(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23)配合的第一磁铁,所述管座(2)上端设有软管插孔(21)和夹紧套(31),所述夹紧套(31)外周设有固定套(32),所述夹紧套(31)包括两个以上分体且外周套设有弹性件(36),所述管座(2)下端设有第二磁铁(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上设有定位孔(11),所述管座(2)穿设于所述定位孔(11)中并于定位孔(11)外周设有限位凸台(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23)嵌设于所述限位凸台(22)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2)外壁包括位于所述限位凸台(22)下方的圆柱段(24)及位于所述圆柱段(24)下方的倒锥形段(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2)内还设有锥形导向孔(26),所述锥形导向孔(26)与所述软管插孔(21)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套(31)下方设有导向套(33),所述导向套(33)上设有两个以上沿径向布置的导向槽(34),所述分体上设有延伸至所述导向槽(34)内的导向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明周振兴陈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