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925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属于超宽带射频技术领域,拾音器、抗干扰电路、抗干扰件一、抗干扰件二、初级宽带调节电路、Rc交变电路以及超宽带增益电路,所述拾音器的一端与抗干扰电路电连接,所述拾音器的另一端与初级宽带调节电路电连接,所述抗干扰电路与初级宽带调节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音量调节方面功能不全较为复杂不便于调整、并且缺少放大电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性能不足、杂波信号的干扰、信号发送不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阻一R1、电阻二R2、电阻三R3以及电容一C1形成Rc电路以此对所在电路的信号进行抗干扰,电阻六R6具有恒定三极管一Q1恒流的效果,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W1实现对宽带的调节。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W1实现对宽带的调节。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W1实现对宽带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超宽带射频
,具体涉及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超宽带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对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冲激脉冲进行直接调制,使信号具有GHz量级的宽带,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它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低截获能力、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数厘米的定位精度等优点。
[0003]现在的无线话筒在使用过程中,在音量调节方面,功能不全,较为复杂,不便于调整,并且缺少放大电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性能不足、杂波信号的干扰、信号发送不远的问题,由此提出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其目的在于解决了音量调节方面功能不全较为复杂不便于调整、并且缺少放大电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性能不足、杂波信号的干扰、信号发送不远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包括:
[0006]拾音器、抗干扰电路、抗干扰件一、抗干扰件二、初级宽带调节电路、Rc交变电路、超宽带增益电路以及电压源;
[0007]所述拾音器的一端与抗干扰电路电连接,所述拾音器的另一端与初级宽带调节电路电连接;
[0008]所述抗干扰电路与初级宽带调节电路电连接;
[0009]所述初级宽带调节电路与Rc交变电路电连接;
[0010]所述Rc交变电路与超宽带增益电路电连接;
[0011]所述超宽带增益电路与抗干扰件一C13电连接;
[0012]所述抗干扰件一C13与抗干扰件二C14电连接;
[0013]所述抗干扰件二C14电连接有9V的电压源。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电阻一R1、电阻二R2、电阻三 R3以及电容一C1,所述拾音器的一端与电阻一R1的一端以及电容一 C1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一C1的另一极与电阻二R2的一端以及电阻三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二R2的另一端以及电阻三R3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拾声器用于把外部的语音消息转为相应的模拟信号,电阻一R1为拾声器的工作电阻,电阻一R1、电阻二R2、电阻三R3以及电容一C1形成Rc电路以此对所在电路的信号进行抗干扰。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宽带调节电路一包括可调电阻一W1、电容二 C2、电阻四R4、三极管一Q1、电阻五R5、电阻六R6以及电容三C3,所述可调电阻一W1的一端与电容一C1的另一
极、电阻二R2的一端以及电阻三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一W1的另一端与拾音器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一W1的可调端与电容二C2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二C2的另一极以及电阻四R4的一端与三极管一Q1的B极电连接,所述电阻四R4的另一端、电阻五R5的一端、电容三C3的一极均与三极管一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六R6的一端与电容三C3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电阻五R5的另一端与电阻一R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五 R5的另一端与电阻六R6的另一端电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阻四R4、电阻五R5为三极管一 Q1提供工作电流,电阻六R6具有恒定三极管一Q1恒流的效果,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W1实现对宽带的调节。
[0018]进一步地,所述Rc交变电路包括电阻七R7、电容四C4、三极管二 Q2、电阻八R8、电容六C6、电容七C7、电感一L1、电容五C5以及电容八C8,所述电阻七R7的一端与三极管一Q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阻七R7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W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三C3的另一极、电阻六R6的一端以及电容四C4的一极均与三极管二Q2的B极电连接,所述电容四C4的另一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二Q2的集电极与电容五C5的一极、电感一L1的一端以及电容六C6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五C5的另一极与电阻六R6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二 Q2的发射极与电阻八R8的一端、电容七C7的一极、电容六C6的另一极以及电容八C8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阻八R8的另一端与电容四C4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八C8的另一极与电阻八R8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一L1的另一端与电容五C5的另一极电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阻七R7为三极管二Q2提供工作电流,电容五C5和电感一L1交变回路,改变其值可以控制发射的宽带,电容四C4为反馈电容,电阻八R8具有恒定三极管二Q2恒流的作用,电容七C7能去除交变杂波。
[0020]进一步地,所述超宽带增益电路包括电阻九R9、电容九C9、电容十C10、电感二L2、三极管三Q3、电阻十R10、电容十二C12以及电容十一C11,所述三极管三Q3的B极与电容七C7的另一极、电阻九R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九R9的另一端与电感一L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三Q3的集电极与电容十C10的一极、电感L2的一端、电容十二 C12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十C10的另一极与电阻九R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二L2的另一端与电容十C10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三Q3的发射集与电阻十R10的一端、电容十一C11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阻十R10的另一端与电容八C8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十一C11的另一极与电阻十R10的另一端电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阻九R9给三极管三Q3的B极供应电流,同时通过改变电容十C10和电感二L2来实现宽带的改变,并且同交变回路电容五C5和电感一L1在提供功放效率方面能在相同的固定频率时得到的最高电动势,信号传递有效范围最广。
[0022]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十二C12的另一极电连接有电感三L3的一端,所述电感三L3的另一端电连接有天线ANT。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容十二C12与电感三L3来实现宽带的改变,并通过天线ANT发送信号。
[0024]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件一包括电容十三C13,所述抗干扰件二包括电容十四C14,所述电容十三C13的一极与电感二L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十三C13的另一极与电容十一C11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十四C14的一极与电容十三C13的一极的电连接,所述电容
十四C14的另一极与电容十三C13的另一极电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容十四C14、电容十三C13对电压源输入电源的信号进行滤波,避免信号增益之际受到扰乱。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7]拾声器用于把外部的语音消息转为相应的模拟信号,电阻一R1为拾声器的工作电阻,电阻一R1、电阻二R2、电阻三R3以及电容一C1形成Rc电路以此对所在电路的信号进行抗干扰,电阻四R4、电阻五R5为三极管一Q1提供工作电流,电阻六R6具有恒定三极管一Q1恒流的效果,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W1实现对宽带的调节,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拾音器、抗干扰电路、抗干扰件一、抗干扰件二、初级宽带调节电路、Rc交变电路、超宽带增益电路以及电压源;所述拾音器的一端与抗干扰电路电连接,所述拾音器的另一端与初级宽带调节电路电连接;所述抗干扰电路与初级宽带调节电路电连接;所述初级宽带调节电路与Rc交变电路电连接;所述Rc交变电路与超宽带增益电路电连接;所述超宽带增益电路与抗干扰件一C13电连接;所述抗干扰件一C13与抗干扰件二C14电连接;所述抗干扰件二C14电连接有9V的电压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电阻一R1、电阻二R2、电阻三R3以及电容一C1,所述拾音器的一端与电阻一R1的一端以及电容一C1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一C1的另一极与电阻二R2的一端以及电阻三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二R2的另一端以及电阻三R3的另一端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宽带调节电路一包括可调电阻一W1、电容二C2、电阻四R4、三极管一Q1、电阻五R5、电阻六R6以及电容三C3,所述可调电阻一W1的一端与电容一C1的另一极、电阻二R2的一端以及电阻三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一W1的另一端与拾音器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一W1的可调端与电容二C2的一极电连接,所述电容二C2的另一极以及电阻四R4的一端与三极管一Q1的B极电连接,所述电阻四R4的另一端、电阻五R5的一端、电容三C3的一极均与三极管一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六R6的一端与电容三C3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电阻五R5的另一端与电阻一R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五R5的另一端与电阻六R6的另一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宽带射频组件的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Rc交变电路包括电阻七R7、电容四C4、三极管二Q2、电阻八R8、电容六C6、电容七C7、电感一L1、电容五C5以及电容八C8,所述电阻七R7的一端与三极管一Q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阻七R7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W1的另一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瑞赵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云正微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