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487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车身组装技术领域,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单轴机构、第二单轴机构及多个第三单轴机构,第一单轴机构包括第一拧紧轴、第一变径组件,第二单轴机构包括第二拧紧轴、第一变轴组件及第三变径组件,第三单轴机构包括第三拧紧轴、第二变轴组件、第二变径组件及第四变径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第一变轴组件与第二变轴组件,使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可在五轴车型与六轴车型之间切换,实现自动变轴功能,设置第一变径组件、第二变径组件、第三变径组件及第四变径组件,使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可对准五轴或六轴车型的螺栓,实现自动变径的效果。实现自动变径的效果。实现自动变径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组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的汽车厂总装生产线需要多车型柔性切换生产,经常同平台会碰到轮胎的四轴同五轴车型或者五轴同六轴车型的混线生产,同种轴数时不同车型的拧紧螺栓的圆周距离不一致,需要变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轮系上不同轴数不同半径的多个螺栓进行拧紧。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单轴机构、第二单轴机构及多个第三单轴机构,所述第一单轴机构包括第一拧紧轴与第一变径组件,所述第一变径组件与所述第一拧紧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拧紧轴沿所述第一拧紧轴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二单轴机构包括第二拧紧轴、第一变轴组件及第三变径组件,所述第一变轴组件与所述第二拧紧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二拧紧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变径组件与所述第二拧紧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二拧紧轴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三单轴机构包括第三拧紧轴、第二变轴组件、第二变径组件及第四变径组件,所述第二变径组件与所述第四变径组件在所述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变轴组件与所述第三拧紧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拧紧轴以所述支撑架中心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变径组件与所述第三拧紧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拧紧轴沿所述第三拧紧轴的径向移动,所述第四变径组件与所述第三拧紧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拧紧轴沿所述第三拧紧轴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变径组件、所述第二变径组件、所述第三变径组件、所述第四变径组件、所述第一变轴组件及所述第二变轴组件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变径组件包括第一变径用导轨与第一变径用导轨锁,所述第一拧紧轴用于沿所述第一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一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变径用导轨锁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拧紧轴沿所述第一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一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变轴组件包括第一变轴用导轨与第一变轴用气缸,所述第一变轴用气缸与所述第二拧紧轴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一变轴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二拧紧轴的轴向移动。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变轴用气缸为带锁气缸。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变径组件包括第二变径用导轨与第二变径用导轨锁,所述第三
拧紧轴用于沿所述第二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变径用导轨锁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拧紧轴沿所述第二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三变径组件包括第三变径用导轨与第三变径用导轨锁,所述第二拧紧轴用于沿所述第三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二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变径用导轨锁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三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二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
[0010]可选地,所述第四变径组件包括第四变径用导轨与第四变径用导轨锁,所述第三拧紧轴用于沿所述第四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所述第四变径用导轨锁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拧紧轴沿所述第四变径用导轨方向在所述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移动。
[0011]可选地,还包括变径板,所述变径板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变径板上开设有多个变径槽,所述第一单轴机构、所述第二单轴机构及所述第三单轴机构均包括变径用轴,所述变径用轴与所述变径槽滑动连接,所述变径板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单轴机构、所述第二单轴机构及所述第三单轴机构移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单轴机构、所述第二单轴机构及所述第三单轴机构均还包括变径用轴承,所述变径用轴承套设在所述变径用轴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所述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架,第一变径组件、第二变径组件、第三变径组件、第四变径组件、第一变轴组件及第二变轴组件均与支撑架连接,使第一单轴机构、第二单轴机构及多个第三单轴机构均与支撑架连接,其中,第三单轴机构可为四个,此时,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可在五轴车型与六轴车型之间切换,当需要切换至六轴车型时,第一变轴组件驱动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一变轴组件方向向下移动,同时,第二变轴组件驱动四个第三拧紧轴以所述支撑架中心为轴心转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第一拧紧轴、第二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在水平面上,位于同一个圆上,第一拧紧轴、第二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两两之间的夹角为60
°
,接下来,第一变径组件驱动第一拧紧轴沿第一变径组件方向在第一拧紧轴的径向上向外移动,同时,第三变径组件驱动第二拧紧轴沿第三变径组件方向在第二拧紧轴的径向上向外移动,第四变径组件驱动四个第三拧紧轴沿第四变径组件方向在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向外移动,第一拧紧轴、第二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移动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移动后的第一拧紧轴、第二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正对六轴车型的螺栓,方便进行下一步拧紧;当需要切换至五轴车型时,第一变轴组件驱动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一变轴组件方向向上移动,同时,第二变轴组件驱动四个第三拧紧轴以所述支撑架中心为轴心转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第一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在水平面上,位于同一个圆上,第一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两两之间的夹角为72
°
,接下来,第一变径组件驱动第一拧紧轴沿第一变径组件方向在第一拧紧轴的径向上向外移动,同时,第二变径组件驱动四个第三拧紧轴沿第二变径组件方向在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向外移动,第一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移动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移动后的第一拧紧轴及四个第三拧紧轴正对五轴车型的螺栓,方便进行下一步拧紧,通过设置第一变轴组件在第二拧紧轴的轴向上驱动第二拧紧轴,设置第二变轴组件在第三拧紧轴的径向上驱动第三拧紧轴,使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可
在五轴车型与六轴车型之间切换,实现自动变轴功能,对不同轴数的螺栓进行拧紧,设置第一变径组件驱动第一拧紧轴,第二变径组件驱动第三拧紧轴,使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可对准五轴车型的螺栓,设置第一变径组件驱动第一拧紧轴,第三变径组件驱动第二拧紧轴,第四变径组件驱动第三拧紧轴,使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可对准六轴车型的螺栓,实现自动变径的效果,对不同半径的螺栓进行拧紧。
[0014]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选择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若为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二变轴组件驱动多个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三变轴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控制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一变轴组件驱动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一变轴组件向待拧紧螺栓方向移动;控制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一变径组件驱动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一拧紧轴沿所述第一变径组件在所述第一拧紧轴的径向移动,控制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三变径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拧紧轴沿所述第三变径组件在所述第二拧紧轴的径向移动,控制所述拧紧装置的第四变径组件驱动所述拧紧装置的第三拧紧轴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第一单轴机构、第二单轴机构及多个第三单轴机构,所述第一单轴机构包括第一拧紧轴(2)与第一变径组件(5),所述第一变径组件(5)与所述第一拧紧轴(2)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拧紧轴(2)沿所述第一拧紧轴(2)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二单轴机构包括第二拧紧轴(3)、第一变轴组件(6)及第三变径组件(7),所述第一变轴组件(6)与所述第二拧紧轴(3)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拧紧轴(3)沿所述第二拧紧轴(3)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变径组件(7)与所述第二拧紧轴(3)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拧紧轴(3)沿所述第二拧紧轴(3)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三单轴机构包括第三拧紧轴(4)、第二变轴组件(8)、第二变径组件(9)及第四变径组件(11),所述第二变径组件(9)与所述第四变径组件(11)在所述第三拧紧轴(4)的径向上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变轴组件(8)与所述第三拧紧轴(4)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拧紧轴(4)以所述支撑架(1)中心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变径组件(9)与所述第三拧紧轴(4)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拧紧轴(4)沿所述第三拧紧轴(4)的径向移动,所述第四变径组件(11)与所述第三拧紧轴(4)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拧紧轴(4)沿所述第三拧紧轴(4)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变径组件(5)、所述第二变径组件(9)、所述第三变径组件(7)、所述第四变径组件(11)、所述第一变轴组件(6)及所述第二变轴组件(8)均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组件(5)包括第一变径用导轨(51)与第一变径用导轨锁(52),所述第一拧紧轴(2)用于沿所述第一变径用导轨(51)方向在所述第一拧紧轴(2)的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变径用导轨锁(52)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拧紧轴(2)沿所述第一变径用导轨(51)方向在所述第一拧紧轴(2)的径向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轴组件(6)包括第一变轴用导轨(61)与第一变轴用气缸(62),所述第一变轴用气缸(62)与所述第二拧紧轴(3)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拧紧轴(3)沿所述第一变轴用导轨(61)方向在所述第二拧紧轴(3)的轴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轴用气缸(62)为带锁气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径组件(9)包括第二变径用导轨(91)与第二变径用导轨锁(92),所述第三拧紧轴(4)用于沿所述第二变径用导轨(91)方向在所述第三拧紧轴(4)的径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变径用导轨锁(92)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拧紧轴(4)沿所述第二变径用导轨(91)方向在所述第三拧紧轴(4)的径向上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轴变径的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径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成华陈凌之乔凌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翌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