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轧机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74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钢机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轧机生产线,包括钢圈辊压机构、横向定位机构以及侧翼防护机构,所述钢圈辊压机构包括横置状态的施压组件、安装在施压组件上的齿轮件。当高温钢圈放置在传动组件的外部后,利用控制第一液压母杆来带动液压拉杆进行横向伸展,并在束位组件的限位约束作用下,竖向分布的防护组件和封堵组件整体即可对着施压组件和传动组件进行横向对接,并对着高温状态下钢圈进行限位夹持,当负重夹辊外部压紧在钢圈外部后,并结合控制第二液压母杆来带动传动组件整体将钢圈竖向提升,直至高温钢圈被负重夹辊持续性竖向施压,从而能够使得高温状态的钢圈在处理期间可以维持有效的恒定状态,进而降低钢圈旋转期间震颤的可能性。转期间震颤的可能性。转期间震颤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轧机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机
,具体为智能轧机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轧钢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机械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包括有主要设备﹑辅助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附属设备等,由于轧钢后钢材类型的不同,针对每种类型钢结构材料的轧钢机也均不相同。
[0003]目前,针对大型钢圈的轧钢生产作业时,需要人工控制吊运装置将高温状态的钢圈放置于轧钢机的一处压辊上,再利用额外负重压辊对着高温状态钢圈进行圆周施压处理,在此期间,高温状态的钢圈受到压辊的传动,以及受到压辊外部环槽与钢圈内圈的不匹配性影响,高温状态的钢圈很容易发生震颤,进而会导致钢圈局部厚度出现凹凸的问题。
[0004]根据上述所示,如何提高高温钢圈在轧钢机上进行生产作业时维持恒定的圆周施压旋转,同时避免钢圈圆周施压期间出现震颤,即为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轧机生产线,包括钢圈辊压机构、横向定位机构以及侧翼防护机构,所述钢圈辊压机构包括横置状态的施压组件、安装在施压组件上的齿轮件、连接在齿轮件上的链条、活动连接在施压组件上的防护组件、位于施压组件正下方的传动组件、安装在传动组件上的偏转齿轮以及活动连接在传动组件上的封堵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负重的负重夹辊以及活动连接在负重夹辊上的垫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贯穿至负重夹辊内的第一梁杆、安装在第一梁杆内的多个主压簧以及活动安装在第一梁杆内的环形垫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偏转齿轮内的定位辊以及活动安装在定位辊内的限位垫环,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贯穿至定位辊内的第二梁杆、活动安装在第二梁杆内的施压垫件以及连接在第二梁杆内的多个副压簧,所述横向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施压组件和传动组件外部的力臂支架、安装在力臂支架上的垫块、安装在力臂支架两侧的两个承重垫板、活动连接在承重垫板内的引导轮、连接在引导轮内的牵引链、活动连接于垫块一侧的轴杆、活动安装在力臂支架内的两个传动子杆以及安装在传动子杆上的压辊,所述侧翼防护机构包括连接在力臂支架中部的第一液压母杆、连接在第一液压母杆底部的立柱、活动安装在立柱底部的第二液压母杆、安装在第一液压母杆上的支架、活动安装在支架顶部的驱动杆、活动连接在第一液压母杆内的液压拉杆、安装在液压拉杆底部的伸缩组件以及连接在液压拉杆上的束位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可自由伸缩的伸缩子杆以及连接在伸缩子杆外端上的伸缩母杆,所述束位组件包括连接在液压拉杆环槽中的载重架、安装在载重架底部的插杆以及活动安装在插杆底部的导杆。
[000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负重夹辊和定位辊整体均呈横置的T字形结构,且负重夹辊靠近防护组件的一端开设有内径较长且负重状态的压辊。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负重夹辊和定位辊设置为横置的T字形结构,并配合负重夹辊靠近防护组件的一端为负重的压辊,当放置在定位辊外部的钢圈被负重夹辊一端压辊进行持续性增压时,从而能够使得高温的钢圈可以得到均衡性的辊压处理。
[000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件和限位垫环以及环形垫圈和施压垫件均呈工字形结构,所述垫件的内径长度为限位垫环内径长度的两倍,且施压垫件外端环形垫圈的厚度为环形垫圈外端环形垫圈的两倍。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负重夹辊、定位辊、第一梁杆和第二梁杆的外部均开设有向外凸起的圆环形套筒,并结合负重夹辊、定位辊、第一梁杆和第二梁杆内套筒分别对垫件、限位垫环、环形垫圈以及施压垫件的限位引导,从而能够使得被辊压钢圈的两端可以得到持续性夹持约束。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负重夹辊和定位辊的一端均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十字形凹孔,所述第一梁杆和第二梁杆的内端分别开设有适配贯穿至负重夹辊和定位辊内部十字形凹孔的凸起端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第一梁杆和第二梁杆的内端开设凸起端头,并在负重夹辊和定位辊的一端开设分别适配于第一梁杆和第二梁杆内凸起端头的十字形凹孔,以此能够使得组合拼装的施压组件、防护组件以及传动组件和封堵组件之间可方便快速投放或卸载高温的钢圈。
[0013]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齿轮件外侧的中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圆环形槽口,所述驱动杆是由横杆和垫轮组成,且垫轮内径长度与齿轮件内径长度相同。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齿轮件的两侧分别开设凸起的齿轮,并在链条的啮合传动作用下,此时驱动杆整体即可对齿轮件和施压组件进行联合传动控制。
[0015]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件和限位垫环的内侧均连接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弹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垫件和限位垫环内侧连接的多个弹簧对刚问钢圈的横向增压夹持,当高温钢圈圆周辊压处理期间,一旦钢圈出现扁平,并向外横向扩张,在垫件和限位垫环以及环形垫圈、施压垫件的防护作用下,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钢圈出现震颤,进而导致钢圈局部出现厚度不均的可能性。
[001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力臂支架整体呈U字形,所述力臂支架的两端开设有横置且呈圆柱形的壳体,且传动子杆一端的两个环形凸起适配贯穿至圆柱形壳体的内腔中。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力臂支架的两端伸展并引导至负重夹辊和定位辊夹缝的两侧,当高温钢圈进行圆周辊压处理时,结合两个拼装的传动子杆和压辊对钢圈两侧的限位约束,以此能够使得钢圈在圆周辊压期间的稳定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自由拼装的施压组件、防护组件、传动组件和封堵组件,当高温钢圈放置在传动组件的外部后,利用控制第一液压母杆来带动液压拉杆进行横向伸展,并在束位组件的限位约束作用下,竖向分布的防护组件和封堵组件整体即可对着施压组件和传动组件进行横向对接,并对着高温状态下钢圈进行限位夹持,当负重夹辊外部压紧在钢
圈外部后,并结合控制第二液压母杆来带动传动组件整体将钢圈竖向提升,直至高温钢圈被负重夹辊持续性竖向施压,从而能够使得高温状态的钢圈在处理期间可以维持有效的恒定状态,进而降低钢圈旋转期间震颤的可能性。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液压母杆的外部安装横向张角的力臂支架,且在力臂支架上安装用于约束轴杆的垫块,并在力臂支架两端的圆柱形壳体内活动安装可对钢圈外部两侧进行时竖向施压限位的传动子杆和压辊,结合两个压辊与定位辊之间对钢圈的限位约束,从而能够使得逐渐变薄的钢圈可以得到实时的增压约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面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分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1的局部分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图2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轧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圈辊压机构(100)、横向定位机构(200)以及侧翼防护机构(300);所述钢圈辊压机构(100)包括横置状态的施压组件(110)、安装在施压组件(110)上的齿轮件(120)、连接在齿轮件(120)上的链条(130)、活动连接在施压组件(110)上的防护组件(140)、位于施压组件(110)正下方的传动组件(150)、安装在传动组件(150)上的偏转齿轮(160)以及活动连接在传动组件(150)上的封堵组件(170);所述施压组件(110)包括负重的负重夹辊(111)以及活动连接在负重夹辊(111)上的垫件(112);所述防护组件(140)包括贯穿至负重夹辊(111)内的第一梁杆(141)、安装在第一梁杆(141)内的多个主压簧(142)以及活动安装在第一梁杆(141)内的环形垫圈(143);所述传动组件(150)包括安装在偏转齿轮(160)内的定位辊(151)以及活动安装在定位辊(151)内的限位垫环(152);所述封堵组件(170)包括贯穿至定位辊(151)内的第二梁杆(171)、活动安装在第二梁杆(171)内的施压垫件(172)以及连接在第二梁杆(171)内的多个副压簧(173);所述横向定位机构(200)位于钢圈辊压机构(100)的正上方,包括位于施压组件(110)和传动组件(150)外部的力臂支架(210)、安装在力臂支架(210)上的垫块(220)、安装在力臂支架(210)两侧的两个承重垫板(230)、活动连接在承重垫板(230)内的引导轮(240)、连接在引导轮(240)内的牵引链(280)、活动连接于垫块(220)一侧的轴杆(250)、活动安装在力臂支架(210)内的两个传动子杆(260)以及安装在传动子杆(260)上的压辊(270);所述侧翼防护机构(300)安装在钢圈辊压机构(100)上,包括连接在力臂支架(210)中部的第一液压母杆(310)、连接在第一液压母杆(310)底部的立柱(320)、活动安装在立柱(320)底部的第二液压母杆(330)、安装在第一液压母杆(310)上的支架(340)、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顺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华鑫机械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