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及复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4594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及复投装置,包括复投伞主体和封堵件,复投伞主体上设置有定位槽,用于与料筒接触配合,对料筒进行定位、对中;封堵件与复投伞主体连接,对与钼杆相连接的钼螺栓进行遮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料筒的一端插接于定位槽内,使得料筒的端部与复投伞主体有效配合,不会偏离出现缝隙存在漏料风险,避免料筒与复投伞主体对中的时间浪费,避免粒径较小的碎料损失,避免造成原料浪费及生产异常。原料浪费及生产异常。原料浪费及生产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及复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直拉单晶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及复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直拉单晶炉热场尺寸增大单晶投料量随之增加,而每增加一次复投,都会增加硅料对设置在复投筒底部的复投伞的冲击力,严重时会降低复投伞的保护作用,容易带入杂质,进而降低拉晶质量;同时由于锥形复投伞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复投伞在高温的单晶炉内易出现应力集中,使得复投伞寿命较低,需多次更换,增加生产成本,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目前市场上客户端对产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由于硅料影响,市场环境会发生剧烈变化,为了应对市场行情的变化,需提高热场使用性价比,同时可能还存在一部分特殊硅料进行拉制,此时目前的复投器配套的复投伞无优势,如果投粒径较小的硅料时操作过程不当容易使料筒与伞不对中,伞与料筒底发生偏离形成缝隙容易掉碎料浪费硅料造成成本损失。
[0003]同时,用现有复投筒硅料下落,因目前锥形结构的复投伞为渐进式与复投筒底端分开,使得靠近复投筒内壁的位置率先与复投伞分开,进而使得靠近复投筒内壁边缘的硅料先行落下,复投筒轴向中间的硅料随后向其内壁补充,然后硅料再沿复投筒内壁向下落,这一过程如果操作员操作不当,加料筒与复投伞装配无固定结构,容易偏离,加完料后再次灌料发生漏料几率很大,进而造成原料浪费及生产异常。而复投伞损坏的话,会使硅料携带石英进入单晶炉内的熔体中,而硅溶液与石英会起反应(Si(液)+SiO2(固)=2SiO(液)),使得硅溶液氧含量增加,最终使拉制出的单晶硅氧含量增加,单晶品质下降,还有目前复投装置里边设有钼拉杆配合投料,而钼拉杆与复投伞靠钼螺栓固定,复投伞底部空心结构,下料过程中钼螺栓同时也会与硅料接触,携带杂质影响单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及复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前者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包括复投伞主体和封堵件,复投伞主体上设置有定位槽,用于与料筒接触配合,对料筒进行定位、对中;封堵件与复投伞主体连接,对与钼杆相连接的钼螺栓进行遮挡。
[0006]进一步的,定位槽设于复投伞主体的面向料筒的一侧面,且位于复投伞主体的该侧面的靠近边缘处。
[0007]进一步的,定位槽为环形。
[0008]进一步的,复投伞主体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通,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沿着复投伞主体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000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孔与复投伞主体同轴设置,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同轴设
置。
[0010]进一步的,封堵件设于第二连接孔处。
[0011]进一步的,复投伞主体为椎体结构,第一连接孔的一端贯穿复投伞主体的小径端,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孔连通,第二连接孔贯穿复投伞主体的大径端。
[0012]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孔的直径。
[0013]进一步的,封堵件的材质为石英。
[0014]一种复投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单晶炉用复投伞。
[00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单晶炉用复投伞结构简单,制备方便,复投伞主体为实心结构,增强复投伞主体的强度,避免复投伞主体在使用过程中断裂,延长复投伞主体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复投伞主体设有定位槽,料筒的一端插接于定位槽内,使得料筒的端部与复投伞主体有效配合,易于复投过程中复投时料筒与复投伞主体更好的定位、对中,不会偏离出现缝隙存在漏料风险,避免料筒与复投伞主体对中的时间浪费,避免粒径较小的碎料损失,避免造成原料浪费及生产异常,节省工时;封堵件的设置,能够对钼螺栓进行遮挡,实现钼螺栓与硅料的隔离,避免杂质进入硅液中而影响单晶品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复投伞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复投伞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复投伞主体
ꢀꢀꢀꢀꢀꢀꢀꢀꢀꢀ
2、定位槽
ꢀꢀꢀꢀꢀꢀꢀꢀꢀꢀꢀ
3、封堵件
[0021]100、第一连接孔
ꢀꢀꢀꢀꢀꢀꢀꢀ
10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及复投装置,用于直拉单晶过程中取段复投时进行复投料使用,该复投伞设置有定位槽,便于料筒与复投伞接触配合时进行定位,料筒的一端内嵌在定位槽中,使得料筒在拉晶过程中进行复投料时更好的定位、对中,不会偏离而出现缝隙,降低漏料风险,同时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料筒与复投伞定位、对中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封堵件对钼螺栓进行封堵,对钼螺栓进行隔离,避免杂质进入硅溶液中而影响单晶品质。
[0024]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如图1

3所示,包括复投伞主体1和封堵件3,复投伞主体1上设置有定位槽2,用于与料筒接触配合,对料筒进行定位,以使得复投筒复投料完成后,料筒直接内嵌于定位槽2内,料筒与复投伞主体1直接进行定位、对中,避免料筒与复投伞主体1相接触处存在缝隙而造成硅料漏料,也节省了复投伞主体1与料筒定位、对中的时间;封堵件3与复投伞主体1连接,对与钼杆相连接的钼螺栓进行隔离,使得复投筒在复投料过程中,钼螺栓不能与硅料接触,避免杂质进入硅溶液中而影响单晶品质。
[0025]上述的复投伞主体1为椎体结构,复投伞主体1与料筒进行装配接触时,复投伞主体1的小径端能够进入料筒内,对料筒进行封堵,进行复投料时,复投伞主体1远离料筒后,
料筒中的硅料能够沿着复投伞主体1的表面分散进入石英坩埚内,且复投伞主体1为实体结构,其材质为石英,延长复投伞主体1的使用寿命,不易断裂,避免复投伞主体1多次使用后断裂而掉入石英坩埚内对单晶品质造成影响,与现有开口结构的复投伞相比,实心结构的复投伞主体1使用寿命延长,生产成本降低,也便于封堵件3与复投伞主体1连接。
[0026]上述的定位槽2设于复投伞主体1的面向料筒的一侧面,且位于复投伞主体1的该侧面的靠近边缘处,该定位槽2的位置根据料筒的直径尺寸的大小进行选择,以使得定位槽2能够与料筒插接配合,在本申请中,该定位槽2位于复投伞主体1的倾斜面与大径端的连接处,定位槽2的尺寸与料筒的直径尺寸相适应,以使得料筒与复投伞主体1接触时,料筒的端部内嵌与该定位槽2内,对料筒与复投伞主体1的接触配合时进行定位,使得料筒与复投伞主体1快速对中,减少复投伞主体1与料筒的对中时间,料筒与复投伞主体1接触配合时形状吻合,不存在缝隙,不会造成硅料漏料的风险。该定位槽2为槽结构,且定位槽2由复投伞主体1的周侧面向中部方向及复投伞主体1的锥面向大径端方向凹陷形成,使得定位槽2的截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炉用复投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投伞主体和封堵件,所述复投伞主体上设置有定位槽,用于与料筒接触配合,对料筒进行定位、对中;所述封堵件与所述复投伞主体连接,对与钼杆相连接的钼螺栓进行遮挡;所述定位槽设于所述复投伞主体的面向所述料筒的一侧面,且位于所述复投伞主体的该侧面的靠近边缘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炉用复投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晶炉用复投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投伞主体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沿着所述复投伞主体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晶炉用复投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复投伞主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芳王建平樊国庆王林李利军许建刘振宇阿古达木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