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56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的正面均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支撑柱、通口、轴承、支撑架、第二支撑柱、第五支撑柱、第一油压缸、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六支撑柱、第七支撑柱、第二油压缸、第八支撑柱、轿厢本体、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防护箱、第一弹簧、电磁铁、第二滑槽和限位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电梯钢丝绳与夹紧装置的接触部位磨损严重,从而需要定期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的问题,该装置具备固定效果好和装置磨损小的优点。小的优点。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固定机构
,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
[0003]现有的电梯轿厢在停靠时往往采用夹紧装置夹紧钢丝绳来达到固定轿厢的目的,该方式由于利用钢丝绳与夹紧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来固定,所以会导致钢丝绳与夹紧装置的接触部位磨损严重,从而需要定期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具备固定效果好和装置磨损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梯轿厢在停靠时往往采用夹紧装置夹紧钢丝绳来达到固定轿厢的目的,该方式由于利用钢丝绳与夹紧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来固定,所以会导致钢丝绳与夹紧装置的接触部位磨损严重,从而需要定期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的正面均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柱,所述第五支撑柱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铰接有第一油压缸,所述第一油压缸远离第五支撑柱的一端与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轿厢本体,所述第二支撑柱与第四支撑柱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六支撑柱和第七支撑柱,所述第七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油压缸,所述第二油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八支撑柱,所述第六支撑柱和第八支撑柱均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第三支撑柱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背面且位于伺服电机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壁两侧的前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防护箱内壁的前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限位板与第二滑槽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内侧与皮带活动连接。
[0007]而且,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四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板,所述第一橡胶板与轿厢本体活动连接。
[0008]而且,所述轿厢本体两侧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远离轿厢
本体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活动连接。
[0009]而且,所述第八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板,所述第二橡胶板与支撑架活动连接。
[0010]而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背面和第四支撑柱的正面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八支撑柱的前侧和后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第一滑槽活动连接。
[0011]而且,所述轿厢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油压缸、第二油压缸、电磁铁和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撑柱、通口、轴承、支撑架、第二支撑柱、第五支撑柱、第一油压缸、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六支撑柱、第七支撑柱、第二油压缸、第八支撑柱、轿厢本体、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防护箱、第一弹簧、电磁铁、第二滑槽和限位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电梯轿厢在停靠时利用钢丝绳与夹紧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来固定,所以会导致钢丝绳与夹紧装置的接触部位磨损严重,从而需要定期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的问题,使用时,当电梯需要停靠时,启动伺服电机和第一油压缸,由于伺服电机的旋转带动支撑架旋转九十度,从而使得支撑架与第六支撑柱接触,然后启动第二油压缸伸长带动第八支撑柱上升,从而使得第八支撑柱与支撑架接触,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在停靠时,对伺服电机和电磁铁进行断电,由于电磁铁断电,使得防护箱内两个电磁铁之间的斥力消失,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两个限位板与皮带接触,从而起到固定支撑架的作用,以达到节约能耗的作用,该装置具备固定效果好和装置磨损小的优点。
[0014]2、本技术通过凹槽、第二弹簧和第一橡胶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轿厢本体底部与支撑架之间的磨损。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滚轮,一方面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减小轿厢本体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减小了磨损。
[0016]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橡胶板,可以起到减小支撑架与第八支撑柱之间磨损的作用。
[0017]5、本技术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二滚轮的作用,一方面对第八支撑柱进行限位,另一方面减小第八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磨损,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0018]6、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器,可以方便的对各个用电器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结构右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防护箱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第一支撑柱;2、通口;3、轴承;4、支撑架;5、第二支撑柱;6、第五支撑柱;7、第一油压缸;8、第二橡胶板;9、第三支撑柱;10、第四支撑柱;11、第六支撑柱;12、第七支撑柱;13、第二油压缸;14、第八支撑柱;15、轿厢本体;16、伺服电机;17、主动轮;18、从动轮;19、防护箱;20、第一弹簧;21、电磁铁;22、第一滑槽;23、限位板;24、凹槽;25、第二弹簧;26、第一橡胶板;27、第一滚轮;28、控制器;29、第二滚轮;30、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5、第三支撑柱9和第四支撑柱10,第一支撑柱1和第三支撑柱9的正面均开设有通口2,通口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轴承3,轴承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架4,第一支撑柱1和第三支撑柱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柱6,第五支撑柱6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铰接有第一油压缸7,第一油压缸7远离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5)、第三支撑柱(9)和第四支撑柱(10),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柱(1)和第三支撑柱(9)的正面均开设有通口(2),所述通口(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柱(1)和第三支撑柱(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柱(6),所述第五支撑柱(6)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铰接有第一油压缸(7),所述第一油压缸(7)远离第五支撑柱(6)的一端与支撑架(4)铰接,所述支撑架(4)的上方设置有轿厢本体(15),所述第二支撑柱(5)与第四支撑柱(10)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六支撑柱(11)和第七支撑柱(12),所述第七支撑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油压缸(13),所述第二油压缸(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八支撑柱(14),所述第六支撑柱(11)和第八支撑柱(14)均与支撑架(4)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4)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8),所述第三支撑柱(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6),所述伺服电机(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7),所述主动轮(17)与从动轮(18)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9)的背面且位于伺服电机(1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防护箱(19),所述防护箱(19)内壁两侧的前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21),所述电磁铁(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伟昊王生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西子联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