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78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挡板的外侧,所述挡板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防护盖,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防护壳,且防护壳位于挡板的内侧,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端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开设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密封条可将密封盖与防护壳连接处密封,通过密封盖与防护壳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可使得防护板具有缓冲效果,通过防护板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使得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不容易损坏,从而提高地埋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智慧交通
,具体为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TS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的理念,到了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在智慧交通使用时需要用到地埋式传感器,但是现有的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依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0003]现有技术中地埋式传感器存在的缺陷是:
[0004]现有的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大多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地埋式传感器的进行很好的保护,使得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容易损坏,导致地埋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挡板的外侧,所述挡板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防护盖;
[0007]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防护壳,且防护壳位于挡板的内侧,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端连接有防护板,且防护板位于红外传感器的外侧,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开设有密封盖。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束线管,且束线管贯穿在防护壳的内部,所述挡板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一密封条。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安装有连接杆。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防护玻璃,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安装有嵌合板,且嵌合板嵌合在限位槽的内侧,所述嵌合板的外壁安装有第二密封条。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防护玻璃,所述防护盖的底部安有嵌合杆,且嵌合杆嵌合在支撑柱的内侧。
[0013]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嵌合在挡板的内侧,所述限位板的外壁安有第三密封条。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第二密封条可将密封盖与防护壳连接处密封,通过密封盖与防
护壳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可使得防护板具有缓冲效果,通过防护板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使得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不容易损坏,从而提高地埋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0016]2、本技术通过限位板嵌合在挡板的内侧,通过嵌合杆嵌合在支撑柱的内侧,再通过嵌合板嵌合在限位槽的内侧,方便工作人员将防护盖与密封盖拆卸下,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内部的红外传感器进行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壳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座;101、束线管;102、挡板;103、第一密封条;2、支撑柱;201、第一缓冲弹簧;202、连接杆;3、防护壳;301、限位槽;302、第二缓冲弹簧;303、防护板;304、红外传感器;4、密封盖;401、第一防护玻璃;402、嵌合板;403、第二密封条;5、防护盖;501、嵌合杆;502、第二防护玻璃;503、限位板;504、第三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
[0024]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安装有防护壳3,且防护壳3位于挡板102的内侧,防护壳3的顶部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301,防护壳3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304,防护壳3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302,第二缓冲弹簧302的顶端连接有防护板303,且防护板303位于红外传感器304的外侧,防护壳3的顶部开设有密封盖4,密封盖4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防护玻璃401,密封盖4的底部安装有嵌合板402,且嵌合板402嵌合在限位槽301的内侧,嵌合板402的外壁安装有第二密封条403;
[0025]通过嵌合板402嵌合在限位槽301的内侧,保证密封盖4与防护壳3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密封条403可将密封盖4与防护壳3连接处密封,通过密封盖4与防护壳3可对红外传感器304进行保护,通过第二缓冲弹簧302可使得防护板303具有缓冲效果,通过防护板303可对红外传感器304进行保护。
[0026]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
[0027]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束线管101,且束线管101贯穿在防护壳3的内部,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挡板102,挡板102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一密封条103,底座1顶部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201,支撑柱2的外壁安装有连接杆202,且支撑柱2位于挡板102的外侧,挡板102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防护盖5,防护盖5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防护玻璃502,防护盖5的底部安有嵌合杆501,且嵌合杆501嵌合在支撑柱2的内侧,防护
盖5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板503,且限位板503嵌合在挡板102的内侧,限位板503的外壁安有第三密封条504;
[0028]通过束线管101可使外界连接线能够正常的与红外传感器304连接,通过限位板503嵌合在挡板102的内侧,保证防护盖5与底座1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第三密封条504与第一密封条103可将限位板503与挡板102连接处密封,从而保证装置整体的密封性,通过嵌合杆501嵌合在支撑柱2的内侧,进一步保证防护盖5与底座1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第二防护玻璃502可使得红外传感器304能够正常的使用,通过第一缓冲弹簧201可使得嵌合杆501嵌合在支撑柱2之间具有缓冲效果。
[0029]工作原理,通过束线管101可使外界连接线能够正常的与红外传感器304连接,通过限位板503嵌合在挡板102的内侧,保证防护盖5与底座1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第三密封条504与第一密封条103可将限位板503与挡板102连接处密封,从而保证装置整体的密封性,通过嵌合杆501嵌合在支撑柱2的内侧,进一步保证防护盖5与底座1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第二防护玻璃502可使得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挡板(102),所述底座(1)顶部安装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位于挡板(102)的外侧,所述挡板(102)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防护盖(5);所述底座(1)顶部安装有防护壳(3),且防护壳(3)位于挡板(102)的内侧,所述防护壳(3)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304),所述防护壳(3)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302),所述第二缓冲弹簧(302)的顶端连接有防护板(303),且防护板(303)位于红外传感器(304)的外侧,所述防护壳(3)的顶部开设有密封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束线管(101),且束线管(101)贯穿在防护壳(3)的内部,所述挡板(102)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一密封条(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晟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