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366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侧壁设有与烘干屋连通的出风口(16),箱体(1)内部设有与所述出风口(16)连接的翅片管换热器(23),所述的箱体(1)内还设有一号吸附床组(2)、二号吸附床组(3)和三号吸附床组(4),三组吸附床组内均填充有吸附剂,并设有用于高温水或中温水流动的换热管,所述的一号吸附床组(2)、二号吸附床组(3)和三号吸附床组(4)的换热管水出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各个时段利用太阳能热水热量制取高温热的时候,同时实现高温蓄热,提升太阳能利用效率,实现全天候高温热量输出,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干燥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温热泵干燥技术是利用工业废热、外界空气热能或其他低品位能量,经过压缩机作功,转移为高品位能。得到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侧的换热器(冷凝器),冷媒冷凝液化释放出高温热量加热烘干房内空气,吸收物料中的水分,自身降温加湿,经过热风排湿或者冷凝除水的过程,把物料中的水分排出带走,以起到干燥材料作用的装置,引起了广泛研究。热泵干燥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干燥技术,是干燥领域的绝佳选择,但目前我国传统蒸气压缩热泵存在制热温度低(≤70℃)、干燥周期长的弊端;而吸收/吸附式热泵又存在着间歇性制热、制热效率低等缺陷。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8954904B公开了一种增压型热化学吸附热泵装置,该技术在两个反应器之间嵌入压缩机,采用两个四通水阀改变中温水和高温水流向的方式,采用四个制冷剂阀改变制冷剂流向的方式,运行过程中,从一个反应器解吸出来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增压被另外一个反应器吸附,释放高温反应热。四通水阀热水源来自工业余热,当运用到太阳能干燥领域中时,涉及到太阳能时间限制问题,太阳能热水源得不到保障。因此,这种现有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存在间歇利用的问题,白天可以正常工作,但到了夜晚就失去了工作条件,应用场景因此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作效率高、节约能源、不受环境影响的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侧壁设有与烘干屋连通的出风口,箱体内部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翅片管换热器,所述的箱体内还设有一号吸附床组、二号吸附床组和三号吸附床组,三组吸附床组内均填充有吸附剂,并设有用于高温水或中温水流动的换热管,所述的一号吸附床组和二号吸附床组之间设有两条并联的氨流通管道,两条氨流通管道上设有多个氨阀,具体地两条氨流通管道中的一条上设有第一氨阀和第二氨阀,另一条氨流通管道上设有第三氨阀和第四氨阀,两条氨流通管道之间还设有第一支路,该第一支路上设有氨压缩机和冷却器,两条氨流通管道与三号吸附床组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其中第二支路上设有冷凝器、第二储液罐、第六氨阀和蒸发器,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五氨阀;
[0005]所述的一号吸附床组、二号吸附床组和三号吸附床组的换热管水出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吸附床组和二号吸附床组的水出入口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所述的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所述的三号吸
附床组水出入口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
[0007]进一步地,
[0008]第一四通阀的第一个接口连接第一水泵的出口,所述第一水泵的入口连接太阳能中温水;
[0009]第一四通阀的第二个接口连接第二水泵的出口,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连接高温水;
[0010]第一四通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一号吸附床组内部换热管的入口;
[0011]第一四通阀的第四个接口连接二号吸附床组内部换热管的入口;
[0012]第二四通阀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太阳能中温水出口;
[0013]第二四通阀的第二个接口连接高温水出口;
[0014]第二四通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一号吸附床组内部换热管的出口;
[0015]第二四通阀的第四个接口连接二号吸附床组内部换热管的出口;
[0016]第一三通阀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太阳能中温水入口;
[0017]第一三通阀的第二个接口连接太阳能中温水出口;
[0018]第一三通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三号吸附床组内部换热管的入口;
[0019]第二三通阀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太阳能高温水入口;
[0020]第二三通阀的第二个接口连接太阳能高温水出口;
[0021]第二三通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三号吸附床组内部换热管的出口。
[0022]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水,以太阳能中温水作为热源,驱动热化学吸附反应进行,解吸出氨气。
[002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的高温水出口管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储液罐。
[0024]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固定冷凝器,冷凝器连接第二储液罐入口,第二储液罐出口安装有蒸发器。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吸附床组和二号吸附床组白天内部换热管中流出的高温水进入翅片管换热器,并通过出风口进入烘干屋。
[0026]进一步地,所述三号吸附床组白天内部换热管内通入的流体为太阳能中温水,加热解吸出的氨气经过冷凝器冷却为液氨后储存于第二储液罐,夜晚内部换热管通入的流体为高温流体,第二储液罐内液氨经过蒸发器,蒸发出的氨气被三号吸附床组吸附,形成循环。
[0027]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吸附床组和二号吸附床组前后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各传感器连接至第一氨阀、第二氨阀、第三氨阀和第四氨阀。
[0028]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吸附床组、二号吸附床组及三号吸附床组均包括多个单元管,各单元管外部为金属导热外壳,两端为带有管路出口的半空球壳,单元管侧面开有圆孔,各单元管间通过金属导热管分别完成热水和氨气流通。
[0029]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剂采用固体混合吸附剂,包括氯化锶与基质,所述基质加入纳米材料,制热工质为氨。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1]1.本技术开发了一套新型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设有三组吸附床组,其中两组交替进行解吸、吸附反应,使得白天一直有吸附反应放热,为烘干屋提
供持续的热风,另一组吸附床白天内部换热管内通入的流体为太阳能中温水,加热解吸出的氨气经过冷凝器冷却为液氨后储存于储液罐,夜晚内部换热管通入的流体为高温流体,储液罐内液氨经过蒸发器,蒸发出的氨气被吸附床组吸附,使得夜晚三号吸附床组吸附放热,将白天解吸出的氨气重新回收的同时,整个系统白天夜晚均可制热,吸附床引入了纳米材料加强传热,加入了储液罐、翅片管换热器、冷却器、水泵等器件,同时对整个热泵箱体进行了布局设计。在提高干燥效率的同时,改善热泵系统装置排压及温度高的问题,提高装置运行效率。
[0032]2.白天中温吸附床解吸吸收太阳能中温水热量,制热吸附床吸附释放出高温反应热,通过风机和翅片管换热器将热量吹入干燥屋中,达到高温干燥(>110℃),蓄热吸附床发生解吸;夜晚蓄热吸附床发生吸附反应,放出高温热,实现干燥目的。该系统可以利用各个时段太阳能热水热量制取高温热的同时,相较于吸/吸附式热泵提升制热效率(COP),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的白天循环流程图;
[0034]图2为本技术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侧壁设有与烘干屋连通的出风口(16),箱体(1)内部设有与所述出风口(16)连接的翅片管换热器(23),所述的箱体(1)内还设有一号吸附床组(2)、二号吸附床组(3)和三号吸附床组(4),三组吸附床组内均填充有吸附剂,并设有用于高温水或中温水流动的换热管,所述的一号吸附床组(2)和二号吸附床组(3)之间设有两条并联的氨流通管道,两条氨流通管道上设有多个氨阀,两条氨流通管道之间还设有第一支路,该第一支路上设有氨压缩机(6)和冷却器(7),两条氨流通管道与三号吸附床组(4)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其中第二支路上设有冷凝器(24)、第二储液罐(18)、第六氨阀(13)和蒸发器(25),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五氨阀(12);所述的一号吸附床组(2)、二号吸附床组(3)和三号吸附床组(4)的换热管水出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吸附床组(2)和二号吸附床组(3)白天内部换热管中流出的高温水进入翅片管换热器(23),并通过出风口(16)进入烘干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吸附床组(4)白天内部换热管内通入的流体为太阳能中温水,加热解吸出的氨气经过冷凝器(24)冷却为液氨后储存于第二储液罐(18),夜晚内部换热管通入的流体为高温流体,第二储液罐(18)内液氨经过蒸发器(25),蒸发出的氨气被三号吸附床组(4)吸附,形成循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化学吸附压缩复合高温热泵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氨流通管道中的一条上设有第一氨阀(8)和第二氨阀(9),另一条氨流通管道上设有第三氨阀(10)和第四氨阀(11);所述的一号吸附床组(2)和二号吸附床组(3)的水出入口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14)和第二四通阀(15),所述的第一四通阀(14)和第二四通阀(15)连接第一水泵(19)与第二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伟罗常浩庹越凡赵保晗高鹏武卫东杨其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