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60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楼板、多个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和装饰地板,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由多个保温层单元拼接而成,保温层单元包括开设U型沟槽的第一保温层模块和与第一保温层模块拼接的第二保温层模块,保温层单元内嵌支撑构件组,支撑构件组包括多个纵向等距分布的支撑构件,横向相邻的两列支撑构件组的多个支撑构件交叉设置且两列支撑构件组的水平间距不大于500mm,纵向相邻的两列支撑构件组垂直间距不大于150mm,支撑构件组与保温层单元的厚度相同,多个保温层单元的表面通过粘接层与均热层紧密贴敷粘接在一起。贴敷粘接在一起。贴敷粘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


[0001]本技术涉及地暖
,尤其是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

技术介绍

[0002]干式地暖板由于施工速度快,安全节能,施工质量控制简单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而现有的干式地暖板的施工采用直铺式施工时,地面重物施加的荷载基本完全由保温板承受,如果保温板抗压强度不够或保温板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逐渐下降,则在日常人员走动频繁以及承受重物的地暖模块部位容易出现地面塌陷以及结构异响的现象,严重影响室内居住的舒适性,需要对地暖板和地暖管进行检修,用户使用体验感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相对传统高抗压地暖模块,在成本上更具优势,性价比更高,通用性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楼板、多个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和装饰地板,所述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由多个保温层单元拼接而成,所述保温层单元包括开设U型沟槽的第一保温层模块和与第一保温层模块拼接的第二保温层模块,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和第二保温层模块的侧边均设置有可搭合拼接的企口,所述保温层单元内嵌支撑构件组,所述支撑构件组包括多个纵向等距分布的支撑构件,横向相邻的两列支撑构件组的多个支撑构件交叉设置且两列支撑构件组的水平间距不大于500mm,纵向相邻的两列支撑构件组垂直间距不大于150mm,所述支撑构件组与保温层单元的厚度相同,多个保温层单元的表面通过粘接层与均热层紧密贴敷粘接在一起。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包括开设有两条竖直U型沟槽的竖直U型沟槽模块。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还包括拼接于竖直U型沟槽模块和第二保温层模块端部的单弯槽U型沟槽模块,所述单弯槽U型沟槽模块上开设单弯槽U型沟槽和与单弯槽U型沟槽相切的横直U型沟槽。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还包括拼接于竖直U型沟槽模块和第二保温层模块端部的双弯槽U型沟槽模块,所述双弯槽U型沟槽模块上开设双弯槽U型沟槽和与双弯槽U型沟槽相切的横直U型沟槽。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列支撑构件组之间间隔一条竖直U型沟槽。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列支撑构件组之间间隔一个第一保温层模块或/和一个第二保温层模块。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构件采用圆柱或T型柱,单一所述圆柱或T型柱的有效支撑面积不小于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面积的0.018%且不大于
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面积的0.79%,所述圆柱或T型柱在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的设置密度不小于14个/平米。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构件采用板凳型构件,所述板凳型构件包括两端设置的支撑柱和与两端的支撑柱一体连接的板凳盖板,所述支撑柱直径不小于14mm,所述板凳盖板的厚度为2~5mm,板凳型构件的设置密度不少于6个/平米。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构件采用十字肋交叉型构件,所述十字肋交叉型构件包括两端设置的交叉型加强肋和与两端的交叉型加强肋一体连接的加强肋盖板,所述交叉型加强肋的厚度不小于2.6mm,所述加强肋盖板厚度为2~5mm,支撑构件的设置密度应不少于6个/平米。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材质为无机混凝土、砂浆、石膏、塑料、木方的任一种。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通过内嵌不同类型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组与保温层的厚度相同,使得地面荷载主要由支撑构件承受,同时,支撑构件释放了保温层的绝大部分内应力,使得保温层尺寸更为稳定,受热后伸缩小,确保了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的整体稳定性,避免了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异响;
[0016]2、本技术支撑构件的材质是无机混凝土、砂浆、石膏、塑料、木方中的任意一种,并且支撑构件的结构形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需求,产品类型更丰富;
[0017]3、本技术的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由于采用了预制内嵌支撑构件的形式,相邻两列支撑构件组交叉设置,交叉设置的支撑构件组受力均匀,节约成本,不同支撑构件组的水平间距不大于500mm、垂直间距不大于150mm,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木地板的铺设要求,保证地板荷载全部由交叉分布的支撑构件组所承载,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布置形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保温层单元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支撑构件为圆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支撑构件为T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支撑构件为板凳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支撑构件为采用十字肋交叉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第二保温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竖直U型沟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单弯槽U型沟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双弯槽U型沟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a)~图11(d)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保温层单元间的支撑构件组布置形式;
[0029]图12(a)~图12(d)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保温层单元间的支撑构件组布置形式;
[0030]图13(a)~图13(d)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保温层单元间的支撑构件组布置形式;
[0031]其中,1、楼板,2、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3、装饰地板,4、U型沟槽,5、第一保温层模块,5

1、竖直U型沟槽模块,5

2、单弯槽U型沟槽模块,5

3、双弯槽U型沟槽模块,6、第二保温层模块,7、企口,8、支撑构件,9、粘接层,10、均热层,11、竖直U型沟槽,12、单弯槽U型沟槽,13、支撑柱,14、板凳盖板,15、交叉型加强肋,16、加强肋盖板,17、双弯槽U型沟槽,18、横直U型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楼板1、多个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2和装饰地板3,所述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2由多个保温层单元拼接而成,所述保温层单元包括开设U型沟槽4的第一保温层模块5和与第一保温层模块5拼接的第二保温层模块6,第二保温层模块6不开设U型沟槽4,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楼板(1)、多个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2)和装饰地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支撑构件干式地暖模块(2)由多个保温层单元拼接而成,所述保温层单元包括开设U型沟槽(4)的第一保温层模块(5)和与第一保温层模块(5)拼接的第二保温层模块(6),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5)和第二保温层模块(6)的侧边均设置有可搭合拼接的企口(7),所述保温层单元内嵌支撑构件组,所述支撑构件组包括多个纵向等距分布的支撑构件(8),横向相邻的两列支撑构件组的多个支撑构件(8)交叉设置且两列支撑构件组的水平间距不大于500mm,纵向相邻的两列支撑构件组垂直间距不大于150mm,所述支撑构件组与保温层单元的厚度相同,多个保温层单元的表面通过粘接层(9)与均热层(10)紧密贴敷粘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5)包括开设有两条竖直U型沟槽(11)的竖直U型沟槽模块(5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5)还包括拼接于竖直U型沟槽模块(5

1)和第二保温层模块(6)端部的单弯槽U型沟槽模块(5

2),所述单弯槽U型沟槽模块(5

2)上开设单弯槽U型沟槽(12)和与单弯槽U型沟槽(12)相切的横直U型沟槽(1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交叉型支撑构件的干式地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模块(5)还包括拼接于竖直U型沟槽模块(5

1)和第二保温层模块(6)端部的双弯槽U型沟槽模块(5

3),所述双弯槽U型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桐张聪聪谭鑫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