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354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转印技术领域,涉及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包括基体,壳体,控制电路板,电源电路,散热器和热板组件;壳体安装在基体上,设置有控制室和把手部,把手部设置在壳体中部凹陷区上部;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控制室;电源电路包括主控板和功率控制板,主控板安装在把手部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功率控制板安装在壳体下侧并位于凹陷区之外,功率控制板通过导线与主控板电连接;散热器安装在壳体下侧并与功率控制板接触连接。通过将电源电路的功率调节元件与主控板分离设置,功率控制板产生的热量通过独立的散热器直接散热,不会传递至把手部,用户使用时不会受到功率控制板产生的热量的影响,提高了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转印
,具体涉及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手动施力型热转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热板组件发热,通过用户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时间,将转印纸上的图案、文字等热转印到物料上面。
[0003]为了实现工作温度及功能控制,一般包括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电源电路板用于对热板组件实现功率控制,控制电路板用于用户控制指令(如功能选择、时间、温度等)、显示状态的控制及显示等,电源电路板设置有功率调节元件(通常包括可控硅),用于调节热板组件的发热功率,功率调节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需要配置散热部分增加散热面积实现散热。
[0004]专利文献CN109642392A公开的方案,包括主体、热板和把手,主体前侧上部设有包含第一电路(控制电路板)、控制件和显示器的控制隔室;把手设置在主体的上侧中部,包含金属基底。把手内设置有电源电路板,金属基底用于功率调节元件的散热。在其他厂家设计的产品中,也有在把手内设置散热器的方案。
[0005]上述在把手内设置电源电路板的方案,功率调节元件发热量大,导致把手的温度高,用户握持时会产生不舒适感,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在主体上侧中部把手内设置电源电路板,功率调节元件产生的热量导致用户握持时产生不舒适感,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通过将功率调节元件与电源电路板通过导线分离设置在把手之外来解决。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包括基体,壳体,控制电路板,电源电路,散热器和热板组件;壳体安装在基体上,设置有控制室和把手部,所述把手部设置在壳体中部凹陷区上部;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控制室;电源电路包括主控板和功率控制板,所述主控板安装在所述把手部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功率控制板安装在壳体下侧并位于凹陷区之外,所述功率控制板通过导线与主控板电连接;散热器安装在壳体下侧并与功率控制板接触连接;热板组件,安装在基体下侧,通电后产生热转印所需的热量。
[0009]通过将电源电路的功率调节元件与主控板分离设置,将功率控制板安装在壳体下侧并位于凹陷区之外,配置独立的散热器,功率控制板产生的热量通过独立的散热器直接散热,不会传递至把手部,用户使用时不会受到功率控制板产生的热量的影响,提高了使用体验。
[0010]优选的,控制室设置在凹陷区一侧,功率控制板安装凹陷区相对的另一侧。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功率控制板产生的热量对控制电路板的影响。
[0011]优选的,壳体包括具有侧围和顶壁的壳身以及顶盖,所述壳身顶壁形成有所述控
制室和凹陷区,以及供功率控制板通过与主控板的导线通过的第一线路通道,凹陷区上安装有把手部基体,把手部基体具有上侧开口的主控室,主控板安装在主控室,所述顶盖盖合所述壳身上侧和把手部基体上侧,所述顶盖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侧部位设置有控制区域。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壳体的结构更合理,更紧凑。
[0012]优选的,壳身上端安装有盖环,所述把手部基体一端与控制室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控制电路板和主控板连接导线的第二线路通道;盖环和壳身对应第一线路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压线块结构,盖环和壳身对应第二线路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压线块结构。通过这样设置,使导线的布置更整洁,第一压线块结构和第二压线块结构可以使导线不松乱;另外,盖环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提高产品的美观性。
[0013]优选的,所述盖环内沿设置有容纳所述顶盖的沉台,盖环与壳身顶壁边沿之间设置有嵌合结构。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顶盖、盖环和壳身之间的装配更紧凑。
[0014]优选的,功率控制板可以安装在壳体顶壁下侧,这样方便线路布置,拆卸时不容易拉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功率控制板也可以安装在基体上侧。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通过个施力点向基体传递压力,各施力点与基体之间连接有压力检测元件,所述压力检测元件检测施力点的竖向压力并向基体传递该竖向压力,各压力检测元件的导线电连接到一信号中转模块,信号转换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安装在基体上侧,所述控制室设置有容纳信号转换模块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导线的第三路线通道,盖环和壳身对应第三线路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压线块结构。采用上述接线方案,可以减少连接控制电路板的导线,使安装更简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热转印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热转印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热转印装置的爆炸图1
[0019]图4是本技术热转印装置的爆炸图2
[0020]图5是本技术热转印装置的爆炸图3
[0021]图6是基体和热板组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至图5,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包括:基体1,壳体2,控制电路板e1,电源电路e2,散热器e23和热板组件H;壳体2安装在基体1上,设置有控制室2.1和把手部2.2,把手部2.2设置在壳体2中部凹陷区2.20上部;控制电路板e1安装在控制室2.1;电源电路e2包括主控板e21和功率控制板(未示出),主控板e21安装在把手部2.2并与控制电路板e1电连接,功率控制板安装在壳体2下侧并位于凹陷区2.20之外,功率控制板通过导线与主控板e21电连接,功率控制板包括可控硅;功率控制板和散热器e23安装在壳体2顶壁2.32下侧,散热器e23与可控硅接触连接。这样方便线路布置,拆卸时不容易拉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功率控制板和散热器e23也可以安装在基体1上侧。热板组件H,安装在基体1下侧,通电后产生热转印所需的热量。
[0023]本专利中,功率控制板是将原有电源电路e2对应的功率控制部分元件分离出来,
通过导线与主控板分离设置,目的是减少可控硅产生的热量导致把手部2.2温度升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公知常识去设计功率控制板,在此作详细描述。
[0024]控制室2.1设置在凹陷区2.20一侧,功率控制板安装在凹陷区2.20相对的另一侧。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功率控制板产生的热量对控制电路板e1的影响。
[0025]参见图3至图5,控制电路板e1设有压力提示元件,其配置成提示压力检测元件T的压力检测状态,压力提示元件优选为显示屏,在其他实施例为也可以是指示灯、蜂鸣器或振动器中的一种。控制电路板e1还包括功能键,如电源键,功能选择键。
[0026]参见图4和图5,壳体2包括具有侧围2.31和顶壁2.32的壳身2.3以及顶盖2.4,壳身顶壁2.32形成有控制室2.1和凹陷区2.20,以及供功率控制板与主控板e21的导线通过的第一线路通道R1,凹陷区2.20上安装有把手部基体2.21,把手部基体2.21具有上侧开口的主控室2.210,主控板e21安装在主控室2.210,顶盖2.4对应凹陷区2.20设置有避让口2.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壳体,安装在基体上,设置有控制室和把手部,把手部设置在壳体中部凹陷区上部;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控制室;电源电路,包括主控板和功率控制板,所述主控板安装在所述把手部并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功率控制板安装在壳体下侧并位于凹陷区之外,所述功率控制板通过导线与主控板电连接;散热器,安装在壳体下侧并与功率控制板接触连接;热板组件,安装在基体下侧,通电后产生热转印所需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室设置在凹陷区一侧,功率控制板安装凹陷区相对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具有侧围和顶壁的壳身以及顶盖,所述壳身顶壁形成有所述控制室和凹陷区,以及供功率控制板与主控板的导线通过的第一线路通道,凹陷区上安装有把手部基体,把手部基体具有上侧开口的主控室,主控板安装在主控室,所述顶盖盖合所述壳身上侧和把手部基体上侧,所述顶盖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侧部位设置有控制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电气安装结构的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上端安装有盖环,所述把手部基体一端与控制室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控制电路板和主控板连接导线的第二线路通道,盖环和壳身对应第一线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雄艾敏谢帮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肆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