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41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包括跑台、立柱、连杆、扶手,所述扶手和立柱上端铰接形成上铰接点,所述跑台和立柱下端铰接形成下铰接点,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杆穿置于立柱内部,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扶手相对上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跑台相对下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跑台和扶手通过连杆实现联合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杆的设计达到跑台与扶手联动的效果,结构设计简单,组装方便,可靠性好。可靠性好。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整日忙于工作和学习,繁忙的生活对身体的危害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看重健身,跑步机作为较为常见和实用的健身器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0003]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跑步机因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不方便收纳,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厂家设计了可折叠的跑步机,但跑步机上通常设有扶手,扶手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跑步机的折叠效果,即使不影响也会占用储存空间,而不方便收纳,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通过连杆的设计达到跑台与扶手联动的效果,结构设计简单,组装方便,可靠性好。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包括跑台、立柱、连杆、扶手,所述扶手和立柱上端铰接形成上铰接点,所述跑台和立柱下端铰接形成下铰接点,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杆穿置于立柱内部,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扶手相对上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跑台相对下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跑台和扶手通过连杆实现联合转动。
[0006]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螺栓组和第二螺栓组,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上连接盘,所述扶手的前端设有上转动盘,所述上转动盘与上连接盘叠放在一起,并通过第一螺栓组同轴铰接构成上铰接点,所述连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栓组相对上铰接点与上转动盘偏心铰接。
[0007]进一步,所述上转动盘的下边缘处开设有弧形的限位槽,所述上连接盘对应限位槽的位置凸设有限位柱,所述上转动盘往返转动使限位槽的两端卡接限位柱,所述扶手在限位槽两端卡接的范围内转动。
[0008]进一步,还包括底座、第一轴销组、第二轴销组和盘头螺栓组,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下连接盘,所述跑台的前端设有下转动盘,所述立柱的下端、下连接盘和下转动盘叠放在一起,并通过第一轴销组同轴铰接构成下铰接点,所述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二轴销组相对下铰接点与立柱的下端、下连接盘和下转动盘偏心铰接,所述立柱的下端通过盘头螺栓组与下连接盘连接固定。
[0009]进一步,所述立柱的下端与下连接盘相对下铰接点偏心设有弧形滑槽,供第二轴销组穿过,所述第二轴销组在弧形滑槽内滑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包括跑台、立柱、连杆、扶手,
所述跑台相对立柱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扶手与跑台同时转动,实现跑台和扶手联合转动,这样设计可使扶手不影响跑步机的折叠效果,且占用空间小而方便收纳,此外,本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组装方便,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展开状态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分解图;
[0014]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折叠中状态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折叠完成状态示意图。
[0018]标号说明:
[0019]1、跑台;11、下转动盘;14、第二轴孔;15、第四轴孔;2、立柱;21、上连接盘;22、限位柱;23、第二中心孔;24、第一轴孔;3、扶手;31、上转动盘;32、限位槽;33、第一中心孔;4、连杆;41、上通孔;42、下通孔;5、底座;51、下连接盘;52、第一螺纹孔;53、第二螺纹孔;6、第一螺栓组;61、第一螺栓;62、第一轴套;63、垫片;7、第二螺栓组;71、第二螺栓;72、第二轴套;73、第一通孔;8、第一轴销组;81、转动轴销;82、第三轴套;9、第二轴销组;91、连杆销;92、间隔套;93、防松螺母;94、螺钉;95、弧形滑槽;10、盘头螺栓组;101、盘头螺栓;102、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0021]本实用性新提供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跑台1、立柱2、连杆4、扶手3,所述扶手3和立柱2上端铰接形成上铰接点,所述扶手3可相对于立柱2转动,所述跑台1和立柱2下端铰接形成下铰接点,所述跑台1可相对立柱2转动,所述立柱2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杆4穿置于立柱2内部,所述连杆4的上端与扶手3相对上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连杆4的下端与跑台1相对下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跑台1转动时通过连杆4带动扶手3与跑台1同时转动,实现跑台1和扶手3联合转动。
[0022]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技术还包括第一螺栓组6和第二螺栓组7,所述第一螺栓组6包括第一螺栓61、垫片63和第一轴套62,所述立柱2的上端设有上连接盘21,所述扶手3的前端设有上转动盘31,所述上转动盘31与上连接盘21同轴叠放在一起,所述上转动盘31和上连接盘21的中心开设有第一中心孔33、第二中心孔23,所述第一轴套62穿过第二中心孔23和第一中心孔33并与上连接盘21焊接,所述第一螺栓61穿过垫片63与第一轴套62螺纹连接,使上连接盘21与上转动盘31同轴铰接构成上铰接点,所述上转动盘31可相对上连接盘21在第一轴套62上转动,所述垫片63可在上转动盘31转动时保护上转动盘31和第一螺栓61不受磨损。所述第二螺栓组7包括第二螺栓71和第二轴套72,所述连杆4的上端开设有上通孔41,所述上转动盘31相对上铰接点偏心处设有第一通孔73,所述第二轴套72穿过第一通孔73与上转动盘31焊接,所述第二螺栓71穿过上通孔41与第二轴套72连接使连杆4的上端相对上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连杆4可拉动上转动盘31转动。
[0023]如附图1所示,所述上转动盘31的下边缘处开设有弧形的限位槽32,所述上连接盘
21对应限位槽32的位置凸设有限位柱22,所述上转动盘31往返转动时会使限位槽32的两端卡接在限位柱22的位置,所述扶手3仅能在限位槽32两端卡接的范围内转动,防止扶手3转动范围过大而影响跑步机的折叠效果。
[0024]如附图2和附图4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底座5、第一轴销组8、第二轴销组9和盘头螺栓组10,所述第一轴销组8包括转动轴销81和第三轴套82,所述底座5的前端设有下连接盘51,所述跑台1的前端设有下转动盘11,所述立柱2的下端、下连接盘51和下转动盘11同轴叠放在一起,并开设有第一轴孔24、第一螺纹孔52、第二轴孔14,所述连杆4的下端开设有下通孔42,所述第三轴套82穿过第二轴孔14与下转动盘11焊接或压紧连接,所述转动轴销81穿过第一轴孔24、下通孔42、第一螺纹孔52与第三轴套82连接,使立柱2的下端、下连接盘51和下转动盘11同轴铰接构成下铰接点,所述转动轴销81的中间段设有螺纹,所述转动轴销81与下连接盘51上的第一螺纹孔52螺纹连接使转动轴销81固定在下铰接点上而不发生移动,所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包括跑台、立柱、连杆、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和立柱上端铰接形成上铰接点,所述跑台和立柱下端铰接形成下铰接点,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杆穿置于立柱内部,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扶手相对上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跑台相对下铰接点偏心铰接,所述跑台和扶手通过连杆实现联合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栓组和第二螺栓组,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上连接盘,所述扶手的前端设有上转动盘,所述上转动盘与上连接盘叠放在一起,并通过第一螺栓组同轴铰接构成上铰接点,所述连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栓组相对上铰接点与上转动盘偏心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跑步机的跑台与扶手联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动盘的下边缘处开设有弧形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喜群邱建
申请(专利权)人:三羚厦门运动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