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17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包括折叠件、安装座、直杆、弧形臂和推杆电机,所述直杆的两端与所述折叠件的前部铰接;所述弧形臂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固定端,铰接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固定端朝所述折叠件的方向弯曲并固定在所述直杆上;所述推杆电机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推杆电机的推杆倾斜铰接在所述折叠件的后部;所述弧形臂的铰接端在位于弯曲的一侧凸设支撑脚,支撑脚转动抵接在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动跑台升降和折叠,且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升降机构和折叠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空间的利用逐渐增高,大部分设备都趋向于设计折叠机构,以实现空间折叠,从而减小空间占用率,但是,一般市面上的折叠机构只具有单一的折叠功能,而且一般的升降机构也只具有单一的升降功能,例如包括叉车、跑步机等。若强行将两个机构结合,难免会令设备结构复杂化、体积增大化,完全与设计初衷背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实现升降和折叠,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通用性强。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包括折叠件、安装座、直杆、弧形臂和推杆电机,所述直杆的两端与所述折叠件的前部铰接;所述弧形臂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固定端,铰接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固定端朝所述折叠件的方向弯曲并固定在所述直杆上;所述推杆电机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推杆电机的推杆倾斜铰接在所述折叠件的后部;所述弧形臂的铰接端在位于弯曲的一侧凸设支撑脚,支撑脚转动抵接在安装座上。
[0005]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推杆电机铰接在前横梁上,所述弧形臂的铰接端铰接在后横梁上,支撑脚转动抵接在后横梁上。
[0006]进一步,所述前横梁上设有第一U型座、第一螺栓、第一螺母,所述推杆电机底部形成凸杆,凸杆伸入所述第一U型座中,凸杆上沿径向开设第一铰接孔,第一U型座两侧对应第一铰接孔的位置开设第一圆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一铰接孔后与第一螺母配合连接,从而推杆电机底部铰接在前横梁上。
[0007]进一步,所述后横梁上设有第二U型座、第二螺栓、第二螺母,所述推杆电机的推杆伸入所述第二U型座中,推杆上沿径向开设第二铰接孔,第二U型座两侧对应第二铰接孔的位置开设第二圆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圆孔和第二铰接孔后与第二螺母配合连接,从而推杆电机的推杆倾斜铰接在后横梁上。
[0008]进一步,还包括连接销和第三螺栓,所述直杆的端部两边开设穿孔,所述折叠件套置在直杆的端部外侧,折叠件侧部在对应穿孔的位置开设销孔,所述连接销同轴穿过销孔和穿孔;所述折叠件顶部在销孔上方开设通孔,所述连接销的表面在对应通孔的位置开设螺孔,第三螺栓穿过通孔后与螺孔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平行设置。
[0010]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推杆电机为倾斜设置,斜度会使得推杆推抵折叠件产生转动,而弧形臂的设置不仅是折叠件升降的关键,也是折叠件折
叠的重要部件之一,利用推杆的伸长转化为弧形臂的扬起带动折叠件前部抬起,又巧妙设计了轻松限位弧形臂的支撑脚,为折叠件的折叠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力,使升降结构和折叠结构相融合,直到折叠到指定位置,实现自动折叠,无需人工操作,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避免不必要的空间浪费,适合大部分的折叠件使用,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起始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坡度升起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1、跑台总成;11、跑台框架;111、销孔;112、通孔;12、连接销;121、螺孔;13、第三螺栓;14、第三横梁;141、第二U型座;142、第二螺栓;143、第二螺母;144、第二圆孔;2、底座总成;21、底座支脚;22、前横梁;221、第一U型座;222、第一螺栓;223、第一螺母;224、第一圆孔;23、后横梁;3、推杆电机;31、推杆;311、第二铰接孔;32、凸杆;321、第一铰接孔;4、直杆;41、穿孔;5、弧形臂;51、铰接端;511、支撑脚;52、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折叠件、安装座、推杆电机3、直杆4和弧形臂5。本技术可适用于任意需要折叠和升降的设备上,本实施例以跑步机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安装座对应跑步机的底座总成2,折叠件对应跑步机上需要相对底座总成2升降和折叠的跑台总成1。
[0019]所述直杆4的两端与所述折叠件的前部铰接,具体铰接结构为,所述跑台框架11套置在直杆4的端部外侧,所述直杆4的端部两边开设穿孔41,跑台框架11侧部在对应穿孔41的位置开设销孔111,所述连接销12同轴穿过销孔111和穿孔41;所述跑台框架11顶部在销孔111上方开设通孔112,所述连接销12的表面在对应通孔112的位置开设螺孔121,第三螺栓13穿过通孔112后与螺孔121连接,该结构不仅能通过第三螺栓13来固定连接销12,又能保留连接销12作为销轴转动的功能,结构新颖且简单,方便安装;所述弧形臂5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51和固定端52,铰接端51铰接在所述底座总成2上,固定端52朝所述跑台总成1的方向弯曲并固定在所述直杆4上;所述推杆电机3铰接在所述底座总成2上,推杆电机3的推杆31倾斜铰接在所述跑台总成1的后部;所述弧形臂5的铰接端51在位于弯曲的一侧凸设支撑脚511,支撑脚511转动抵接在底座总成2上。
[0020]本技术的升降过程为:
[0021]启动推杆电机3,推杆31伸长,倾斜的推杆31本应撑起跑台总成1后部,但因为弧形臂5的设置和跑台总成1前部没有限位,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跑台总成1前部相对后部率先转动抬起,从而跑台总成1前部的高度相对跑台总成1后部的高度进行变化,实现折叠件坡度的升降。
[0022]本技术的折叠过程为:
[0023]继跑台总成1上升抬起后,弧形臂5的固定端52抬起、铰接端51下落,支撑脚511随弧形臂5的转动下落抵接在底座总成2上,跑台总成1前部受到限位,坡度不再上升,因此随着推杆31继续伸长,推杆31推抵跑台总成1后部转动、逐渐抬起,开始折叠,如图4所示,跑台总成1折叠到指定折叠位置后,推杆电机3停止,实现折叠件的折叠。反之,推杆电机3反转,推杆31收缩,跑台总成1下降平放。
[0024]在一实施例中,底座总成2的具体结构可以是,所述底座总成2包括底座支脚21、前横梁22和后横梁23,两根所述底座支脚21对称设置,两根底座支脚21之间连接所述前横梁22和后横梁23,前横梁22和后横梁23平行设置,所述弧形臂5的铰接端51铰接在后横梁23上,支撑脚511转动抵接在后横梁23上。推杆电机3铰接在前横梁22上,铰接结构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只要是能使推杆电机3相对前横梁22转动即可,本实施例采用拆装较为简单的一种:所述前横梁22上设有第一U型座221、第一螺栓222、第一螺母223,所述推杆电机3底部形成凸杆32,凸杆32伸入所述第一U型座221中,凸杆32上沿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件、安装座、直杆、弧形臂和推杆电机,所述直杆的两端与所述折叠件的前部铰接;所述弧形臂的两端分别为铰接端和固定端,铰接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固定端朝所述折叠件的方向弯曲并固定在所述直杆上;所述推杆电机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推杆电机的推杆倾斜铰接在所述折叠件的后部;所述弧形臂的铰接端在位于弯曲的一侧凸设支撑脚,支撑脚转动抵接在安装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推杆电机铰接在前横梁上,所述弧形臂的铰接端铰接在后横梁上,支撑脚转动抵接在后横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自动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上设有第一U型座、第一螺栓、第一螺母,所述推杆电机底部形成凸杆,凸杆伸入所述第一U型座中,凸杆上沿径向开设第一铰接孔,第一U型座两侧对应第一铰接孔的位置开设第一圆孔,所述第一螺栓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喜群邱建
申请(专利权)人:三羚厦门运动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