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音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22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漏音穿戴设备,至少包括腔室,以及设于腔室内的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腔室于第一发声单元上方设有第一出音孔、于第一发声单元周侧设有第二出音孔、于第二发声单元上方设有第三出音孔、以及于第二发声单元周侧设有第四出音孔,第一出音孔与第三出音孔同侧设置且出音方向平行,第二出音孔与第四出音孔同侧设置,且第二出音孔与第四出音孔的出音方向至少部分平行。其通过同侧设置且出音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出音孔和第三出音孔,以及同侧设置且音方向部分平行的第二出音孔和第四出音孔,在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的声波相位相反时,实现声波的叠加抵消,防止漏音。止漏音。止漏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音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防漏音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蓝牙眼镜的腔体结构较为传统,不具备防漏音功能,使用时外放声音大,使用者的隐私难保证,同时也对旁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蓝牙眼镜外放声音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漏音穿戴设备。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防漏音穿戴设备,至少包括腔室,以及设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所述腔室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上方设有第一出音孔、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周侧设有第二出音孔、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上方设有第三出音孔、以及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周侧设有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三出音孔同侧设置且出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四出音孔同侧设置,且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出音方向至少部分平行。
[0006]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径向截面包括第一截面部分和第二截面部分,所述第一截面部分的出音方向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出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截面部分的出音方向与所述第一截面部分的出音方向成夹角θ。
[0007]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第一截面部分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径向截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面积相同,所述第二截面部分朝内倾斜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径向截面成夹角θ。
[0008]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第一截面部分和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出音角度均为90
°
,所述第二截面部分的出音角度为45
°

[0009]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三出音孔的径向截面面积相同。
[0010]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三出音孔的出音角度均为90
°

[0011]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向上凸设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环上,与所述第一支撑环配合将所述第一腔室间隔成第一前腔和第一后腔,所述第一后腔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前腔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音孔连通的第一导音口;
[0012]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向上凸设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环上,与所述第二支撑环配合将所述第二腔室间隔成第
二前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第二后腔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上方设有所述第三出音孔,所述第二前腔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出音孔连通的第二导音口。
[0013]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相抵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相抵的第二凸缘。
[0014]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包括上壳和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所述腔室的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相对的一侧向下凸设有分隔板,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间设有连接板,所述分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环、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环相抵将所述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15]如上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电连接的滤波电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同侧设置且出音方向相互平行的第一出音孔和第三出音孔,以及同侧设置且音方向部分平行的第二出音孔和第四出音孔,在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的声波相位相反时,实现声波的叠加抵消,防止漏音。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防漏音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防漏音穿戴设备的分解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防漏音穿戴设备的剖视图1;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防漏音穿戴设备的剖视图2;
[0023]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如图1

6所示,该防漏音穿戴设备包括上壳1和与所述上壳1配合形成腔室10的下壳2,所述腔室10内设有第一发声单元3和第二发声单元4,所述腔室10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3上方设有第一出音孔5、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3周侧设有第二出音孔6、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4上方设有第三出音孔7、以及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4周侧设有第四出音孔8,所述第一出音孔5与所述第三出音孔7同侧设置且出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出音孔6与所述第四出音孔8同侧设置,且所述第二出音孔6与所述第四出音孔8的出音方向至少部分平行,所述第一发声单元3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4上电连接有控制其声波相位的滤波电路(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发声单元3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4为尺寸、声波均相同的全频扬声器。该防漏音穿戴设备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加强模式和消音模式。当启用加强模式时,所述滤波
电路不工作,所述第一发声单元3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4的声波相位相同;当启用消音模式时,所述滤波电路工作,使所述第一发声单元3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4的声波相位相反,由于所述第一出音孔5与所述第三出音孔7的出音方向平行,使所述第一出音孔5与所述第三出音孔7可实现声波的叠加抵消,同理,由于所述第二出音孔6与所述第四出音孔8的出音方向部分平行,使所述第二出音孔6与所述第四出音孔8出音方向平行的部分可实现声波的叠加抵消,最终实现防漏音。
[0027]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消音效果,所述第二出音孔6的径向截面包括第一截面部分61和第二截面部分62,所述第一截面部分61的出音方向与所述第四出音孔8的出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截面部分62的出音方向与所述第一截面部分61的出音方向成夹角θ,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35
°
~55
°
,优选为45
°

[0028]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消音效果,所述第一截面部分61与所述第四出音孔8的径向截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面积相同,所述第二截面部分62朝内倾斜与所述第四出音孔8的径向截面成夹角θ,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35
°
~55
°
,优选为45
°

[0029]具体地,所述第一截面部分61和所述第四出音孔8的出音角度均为90
°
,所述第二截面部分62的出音角度为45
°

[0030]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漏音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腔室,以及设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所述腔室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上方设有第一出音孔、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周侧设有第二出音孔、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上方设有第三出音孔、以及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周侧设有第四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三出音孔同侧设置且出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四出音孔同侧设置,且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出音方向至少部分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径向截面包括第一截面部分和第二截面部分,所述第一截面部分的出音方向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出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截面部分的出音方向与所述第一截面部分的出音方向成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面部分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径向截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面积相同,所述第二截面部分朝内倾斜与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径向截面成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面部分和所述第四出音孔的出音角度均为90
°
,所述第二截面部分的出音角度为4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三出音孔的径向截面面积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防漏音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三出音孔的出音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天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键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