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3073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固定装置、手轮转动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内窥镜镜体,并进行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上的限位;所述手轮转动驱动装置通过左右转动驱动电机、上下转动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左右方向手轮转盘和上下方向手轮转盘,驱动内窥镜的左右方向手轮的上下方向手轮转动,使得内窥镜蛇骨弯曲;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同时可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循环弯曲测试;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转动角度控制前端蛇骨弯曲角度,记录疲劳测试的次数并显示在屏幕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的稳定性高,提高测试的精确性,并且降低了人工检验的不可控性和检验成本。并且降低了人工检验的不可控性和检验成本。并且降低了人工检验的不可控性和检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产品可靠性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件产品,其主要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经手术做得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可直接窥视患者肠胃腔体的变化,在使用过程中弯曲部分需要经常进行弯曲。医生通过操作上下方向手轮和左右方向手轮,进而控制插入头部分别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以不同角度弯曲,从而进行多角度实时观察。
[0003]由于内窥镜是医疗产品,其可靠性、寿命非常关键。在研发过程和生产检验过程,都要严格把控其质量,内窥镜弯曲角度要求能达到上210
°
,下90
°
,左100
°
,右100
°

[0004]内窥镜弯曲疲劳测试极限寿命和老化过程若是通过人工测试完成,具有重复性差、精确性差等不可控因素,并且不好计数,不好简单快速测试,耗费人力。通过开发一种测试系统,能自动测试并对疲劳弯曲次数计数,便于产线自动化量产检测把控,操作过程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窥镜产品弯曲疲劳老化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量产过程中操作简便,并且可以自动化测试与呈现测试结果,可多角度多方向测试,测试效率高,精确性好。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包括固定装置、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第二支撑底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窥镜镜体在左右前后方向位移、上下方向位移的部件;所述第二支撑底板用于支撑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中的左右转动驱动电机和上下转动驱动电机;所述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包括左右方向手轮转盘、上下方向手轮转盘、左右转动驱动电机、上下转动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上下转动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安装在上下方向手轮转盘上;所述左右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左右方向手轮转盘的输入轴连接;左右方向手轮转盘和上下方向手轮转盘的上端圆周方向均开有若干卡口,通过该卡口分别卡住内窥镜的左右方向手轮和上下方向手轮;所述控制模块驱动左右转动驱动电机和上下转动驱动电机,带动左右方向手轮转盘和上下方向手轮转盘,驱动内窥镜的左右方向手轮和上下方向手轮转动,以控制内窥镜蛇骨的弯曲角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窥镜镜体在左右前后方向位移、上
下方向位移的部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左右限位挡块、第二左右限位挡块、前后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有安装有快速夹;所述第一左右限位挡块、第二左右限位挡块、前后限位槽和快速夹与内窥镜镜体接触的一侧设有泡棉或者塑料橡胶材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有快速夹支撑台,通过快速夹支撑台固定快速夹,将快速夹作为上下压紧装置,配合第一支撑板以限制内窥镜镜体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底板上还开有若干钣金支架的安装孔,通过该钣金支架的安装孔与钣金支架的底部固定,钣金支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驱动装置中的左右转动驱动电机和上下转动驱动电机。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钣金支架呈“几”字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钣金件为一圆周方向上均匀开有若干螺纹孔的金属薄板,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螺栓穿过钣金件上的螺纹孔与上下方向手轮转盘固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方向手轮转盘的轴为阶梯轴,上下方向手轮转盘的轴的末端上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通过轴承外圈固定件固定在钣金支架上,轴承与从动齿轮不接触且留有间隙。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方向手轮转盘和左右方向手轮转盘采用塑料材料。
[0014]进一步地,上下方向手轮转盘的轴与轴承内圈的配合达到IT5~IT8公差标准。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实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内窥镜镜体安装并固定,使内窥镜上下方向手轮和左右方向手轮分别对准左右方向手轮转盘和上下方向手轮转盘,然后将内窥镜镜体突出部分限位在前后限位槽、第一左右限位挡块和第二左右限位挡块内,并用快速夹固定,对内窥镜镜体进行上下方向的限位;步骤b:左右转动驱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左右方向手轮转盘转动,进而内窥镜左右方向手轮转动,最终内窥镜蛇骨可以分别朝左和朝右转动;其中,蛇骨朝左转至100度,朝右转至100度;上下转动驱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转动带动上下方向手轮转转动,进而内窥镜上下方向手轮转动,最终内窥镜蛇骨分别朝上和朝下转动;其中,蛇骨朝上转至210度,最朝下转至100度;步骤c:循环若干次步骤b;完成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及方法,通过步进电机精确控制转动角度,使得弯曲角度精确的达到要求。通过轴承定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测试结果更真实、更准确、更精确。本专利技术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可以同步测试内窥镜四个方向的弯曲,减少测试设备数量。
[0017]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单次检验的安装过程的效率,节约测试人力物力,可以同步进行上、下、左、右四个角度弯曲测试,测试角度可调,通过计数屏幕显示测试上、下、左、右方向弯曲疲劳次数跟进度,更直观。
[0018]本专利技术测试方法简单,测试系统组装完成后,每次测试只需装入镜体,再利用快速夹压紧,方法简便,循环测试,对每个产品出厂之前进行疲劳老化测试,提前暴露问题,如拉丝与蛇骨之间虚焊,整机关键部位是否安装到位与正确安装等能够节约质量成本。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示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轴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支架细节展示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部分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的轴视示意图;图5是左右手轮转盘在内窥镜上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上下手轮转盘在内窥镜上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中,1、左右方向手轮转盘;2、上下方向手轮转盘;3、转接件;4、钣金支架;5、钣金件;6、固定支撑装置;60、钣金支架的安装孔;61、第一支撑板;62、型材支架;63、第二支撑底板;64、屏幕支架;65、第一左右限位挡块;66、第二左右限位挡块;67、前后限位槽;68、快速夹支撑台;69、电路模块安装孔;7、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71、左右转动驱动电机;72、上下转动驱动电机;8、快速夹;9、轴承外圈固定件;10、内窥镜镜体;11、主动齿轮;12、轴承;1301、第一联轴器;1302、第二联轴器;14、从动齿轮。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第二支撑底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窥镜镜体在左右前后方向位移、上下方向位移的部件;所述第二支撑底板用于支撑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中的左右转动驱动电机和上下转动驱动电机;所述手轮转动电机驱动装置包括左右方向手轮转盘、上下方向手轮转盘、左右转动驱动电机、上下转动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上下转动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安装在上下方向手轮转盘上;所述左右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左右方向手轮转盘的输入轴连接;左右方向手轮转盘和上下方向手轮转盘的上端圆周方向均开有若干卡口,通过该卡口分别卡住内窥镜的左右方向手轮和上下方向手轮;所述控制模块驱动左右转动驱动电机和上下转动驱动电机,带动左右方向手轮转盘和上下方向手轮转盘,驱动内窥镜的左右方向手轮和上下方向手轮转动,以控制内窥镜蛇骨的弯曲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限制内窥镜镜体在左右前后方向位移、上下方向位移的部件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左右限位挡块、第二左右限位挡块、前后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有安装有快速夹;所述第一左右限位挡块、第二左右限位挡块、前后限位槽和快速夹与内窥镜镜体接触的一侧设有泡棉或者塑料橡胶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有快速夹支撑台,通过快速夹支撑台固定快速夹,将快速夹作为上下压紧装置,配合第一支撑板以限制内窥镜镜体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弯曲疲劳老化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底板上还开有若干钣金支架的安装孔,通过该钣金支架的安装孔与钣金支架的底部固定,钣金支架的顶部固定有电机驱动装置中的左右转动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强肖举林郑婉吴燕张基强徐鸿博杨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