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302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1
本申请涉及轮胎制造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胶片挂于挂胶杆上,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的抓胶机构以及驱动抓胶机构至少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抓胶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爪和至少一个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平行间隔布置,第一夹爪的夹持端低于第二夹爪的夹持端,第一夹爪被配置为夹持胶片的第一夹持位并将胶片上提,以使第二夹爪夹持胶片的第二夹持位,第一夹持位位于挂胶杆的下方,第二夹持位位于挂胶杆的上方,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交替工作。本申请可通过第一夹爪将胶片上提,能够为第二夹爪提供更优的抓胶位置,通过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配合,可提高抓胶量、优化抓胶的可靠性和效率。性和效率。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轮胎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密炼、压延延出、裁断、成型、硫化等多个工序,胶冷线属于密炼车间下辅机中关于胶片冷却、自动摆片的环节。为方便运输转运和使用,胶片需要在托盘上进行叠片,但是由于橡胶材料具有粘性,因此在叠片时需添加隔离剂,同时需要对胶片进行冷却降温,如此胶片在叠放时不容易粘连到一起,即胶片在叠片之前需要经过涂隔离剂和冷却两道工序,为了减少空间占用及投资费用,胶片冷却可通过晾设于挂胶杆上进行,有利于增加胶片冷却长度、延长冷却时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地,胶片冷却后将进入自动摆片工序,这之间需要借助相应的转接装置或设备来转运胶片,然而,目前的转接装置或设备对胶片抓取时,抓胶量少容易导致抓胶不稳的问题,造成限制抓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解决了目前在胶片抓取转运方面存在的抓胶量少、抓胶不稳、抓胶可靠性差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胶片抓取转运装置,所述胶片挂于挂胶杆上,所述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所述工作台的抓胶机构以及驱动所述抓胶机构至少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抓胶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爪和至少一个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平行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夹爪的夹持端低于所述第二夹爪的夹持端,所述第一夹爪被配置为夹持胶片的第一夹持位并将所述胶片上提,以使所述第二夹爪夹持所述胶片的第二夹持位,所述第一夹持位位于所述挂胶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位位于所述挂胶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交替工作。
[0005]本专利技术的胶片抓取转运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挂胶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夹爪的抓胶量大于覆盖所述挂胶杆的半圆的胶量。
[0006]所述抓胶机构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有倒V形的导向口,用于在所述导向口插入所述挂胶杆的过程中从左右两个方向对所述挂胶杆进行导向。
[0007]所述导向口的封闭端与所述挂胶杆止挡配合时,所述第一夹爪闭合以夹持所述胶片。
[0008]所述抓胶机构设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设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夹爪通过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二夹爪通过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由气缸驱动升降;所述第一夹爪的左
右子夹爪以及所述第二夹爪的左右子夹爪分别转动套设于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上,所述导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的端部。
[0009]所述第一连杆呈外凸弧形,所述第一夹爪在张开和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之间的距离均保持在预设间距范围内。
[0010]所述抓胶机构设有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摆动杆铰接,用以带动所述摆动杆一端的压辊摆动,所述压辊用于在所述第二夹爪夹持所述胶片移动至输送皮带上时,将所述胶片压持在所述输送皮带上。
[001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驱动机构,与所述抓胶机构的顶部连接,所述竖直驱动机构包括竖移框架,所述竖移框架上设有挡停组件,所述工作台设有配合部,所述挡停组件与所述配合部止挡配合以限定所述竖移框架沿竖直方向的移动。
[001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的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可实现自动抓胶转运,可替代人工操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抓胶机构设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该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可协同工作,提高抓胶量、优化抓胶可靠性和效率,具体地,第一夹爪可将胶片上提,为第二夹爪提供更优的抓胶位置,以提高第二夹爪的抓胶量,通过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配合,既可防止挂胶杆干涉夹爪移动,还能提高抓胶量,确保了抓胶的稳定性和抓胶效率。
[0013]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位位于所述挂胶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位位于所述挂胶杆的上方;根据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位置高低,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一夹爪可下移至挂胶杆的下方以操作胶片上提,为后续第二夹爪抓取胶片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夹爪可在挂胶杆上方抓取胶片,不存在与挂胶杆干涉,还能增加抓胶量,确保了操作的可靠性。并且,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交替工作,分工明确,既可实现抓胶还能节约驱动能源。
[0014]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挂胶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夹爪的抓胶量大于覆盖所述挂胶杆的半圆的胶量;根据本申请的设计,在第一夹爪的协助下,第二夹爪可抓取更多胶量,以覆盖挂胶杆的半圆的胶量作为对照参数,第二夹爪的抓胶量可大于上述对照参数,即相较于现有的抓胶装置或设备,可提高抓胶量,可防止抓胶量过少时胶片转运途中发生胶片脱落,因此可提高抓胶的可靠性。
[0015]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抓胶机构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有倒V形的导向口,用于在所述导向口插入所述挂胶杆的过程中从左右两个方向对所述挂胶杆进行导向;通过设置导向板,可加速抓胶机构相对于挂胶杆到达抓胶位置,可优化抓胶位置的精确性、提高抓胶效率。
[0016]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导向口的封闭端与所述挂胶杆止挡配合时,所述第一夹爪闭合以夹持所述胶片;一方面地,导向口可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地,导向口与挂胶杆的相对位置可提供到位指示,为第一夹爪的闭合时机和夹持位置提供了参考。
[0017]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抓胶机构设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设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夹爪通过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二夹爪通过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由气缸驱动升降;所述第一夹爪的左右子夹爪以及所述第二夹爪的左右子夹爪分别转动
套设于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上,所述导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的端部;本申请的第一夹爪的工作原理为:气缸驱动第一驱动杆升降,第一驱动杆通过第一连杆作用于第一夹爪,使第一夹爪的左右子夹爪绕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动作,实现第一夹爪的张开和闭合;第二夹爪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本申请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结构以及驱动两者工作的驱动结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可优化抓胶机构的构型。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呈外凸弧形,所述第一夹爪在张开和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之间的距离均保持在预设间距范围内;通过优化第一连杆的构型,可防止其工作过程中与第二驱动杆发生干涉,因此可确保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工作的可靠性。
[0019]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抓胶机构设有摆动气缸,所述摆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摆动杆铰接,用以带动所述摆动杆一端的压辊摆动,所述压辊用于在所述第二夹爪夹持所述胶片移动至输送皮带上时,将所述胶片压持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所述胶片挂于挂胶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所述工作台的抓胶机构以及驱动所述抓胶机构至少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抓胶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爪和至少一个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平行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夹爪的夹持端低于所述第二夹爪的夹持端,所述第一夹爪被配置为夹持胶片的第一夹持位并将所述胶片上提,以使所述第二夹爪夹持所述胶片的第二夹持位,所述第一夹持位位于所述挂胶杆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位位于所述挂胶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交替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胶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夹爪的抓胶量大于覆盖所述挂胶杆的半圆的胶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胶机构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有倒V形的导向口,用于在所述导向口插入所述挂胶杆的过程中从左右两个方向对所述挂胶杆进行导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口的封闭端与所述挂胶杆止挡配合时,所述第一夹爪闭合以夹持所述胶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胶片抓取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胶机构设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设有第一驱动杆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延红刘京超赵瑞青张玉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盛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