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95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包括若干电磁阻尼减振器;每一电磁阻尼减振器设置有壳体、上盖、第一半圆柱齿轮、第二半圆柱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以及转速传感器;上盖包括上半圆形导轨;第一半圆柱齿轮包括上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一凹槽;上半圆形导轨与上半圆形滑槽相嵌;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下半圆形导轨;第二半圆柱齿轮包括下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二凹槽;下半圆形导轨与下半圆形滑槽相嵌;当上盖覆盖壳体的第一端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一个包裹电缆导线的限位通道,上半圆形导轨和下半圆形导轨形成一圆形轨道,且第一半圆柱齿轮和第二半圆柱齿轮可在圆形轨道上做旋转运动。上做旋转运动。上做旋转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尤其涉及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网建设同步加快,在输送线路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输送线路中的导线之间随着微风振动以及尾流振动等外界激励下相互碰线或发生导线间空气绝缘击穿,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道线之间安装间隔棒,通过耗能达到减缓导线振动的目的。
[0003]而由于电缆导线本身有扭转刚度,随着扭转加大其弹性,反作用力也会加大,终将形成扭振,而现有间隔棒对消除扭转振动的作用不明显,消除扭转振动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能有效消除电缆导线的扭转振动。
[0005]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包括:若干电磁阻尼减振器以及设置在控制组件收纳舱内的控制组件;
[0006]每一所述电磁阻尼减振器包括:壳体、上盖、第一半圆柱齿轮、第二半圆柱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以及转速传感器;
[0007]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组件收纳舱连接;
[0008]所述上盖包括上半圆形导轨;所述第一半圆柱齿轮包括上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一凹槽;所述上半圆形导轨与所述上半圆形滑槽相嵌;
[0009]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下半圆形导轨;所述第二半圆柱齿轮包括下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下半圆形导轨与所述下半圆形滑槽相嵌;r/>[0010]当所述上盖覆盖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一个包裹电缆导线的限位通道,所述上半圆形导轨和所述下半圆形导轨形成一圆形轨道,且所述第一半圆柱齿轮和所述第二半圆柱齿轮可在所述圆形轨道上做旋转运动;
[0011]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以及转速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12]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半圆柱齿轮或所述第二半圆柱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同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安装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速传感器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0013]所述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转速;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计算第一半圆柱齿轮或第二半圆柱齿轮的旋转角度,继而根据所述旋转角度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电机可变电阻的阻值,并在确定需要调整电机可变电阻的阻值时,调整电机可变电阻的阻
值。
[0014]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电磁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位于同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0015]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电磁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齿轮轴固定座以及第二齿轮轴固定座;
[0016]所述第一齿轮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轴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轴上;
[0017]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轴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所述第一锥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轴上。
[0018]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电磁阻尼减振器还包括:电机固定座;所述电机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座中。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覆盖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时,通过螺栓将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上。
[002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源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以及转速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转速传感器连接;
[0021]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机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存储;以及,为所述转速传感器以及所述控制模块供电;
[0022]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计算第一半圆柱齿轮或第二半圆柱齿轮的旋转角度;判断所述旋转角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不调整电机可变电阻的组合,若否,则对电机可变电阻的阻值进行调整,直至所述旋转角度在预设范围内。
[0023]进一步的,所述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为三相间隔棒。
[0024]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所述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包括若干电磁阻尼减振器;每一电磁阻尼减振器设置有壳体、上盖、第一半圆柱齿轮、第二半圆柱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以及转速传感器;上盖包括上半圆形导轨;第一半圆柱齿轮包括上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一凹槽;上半圆形导轨与上半圆形滑槽相嵌;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下半圆形导轨;第二半圆柱齿轮包括下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二凹槽;下半圆形导轨与下半圆形滑槽相嵌;当上盖覆盖壳体的第一端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一个包裹电缆导线的限位通道,上半圆形导轨和下半圆形导轨形成一圆形轨道,且第一半圆柱齿轮和第二半圆柱齿轮可在圆形轨道上做旋转运动;当电缆导线受到侧向风发生扭转振动时,第一半圆柱齿轮与第二半圆柱齿轮在圆形轨道上做旋转运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运动。第一齿轮的旋转运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其所在齿轮轴转动,进而带动位于同一齿轮轴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再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电机转动,生成电磁阻尼力,从而消除电缆导线的扭转振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阻尼减振器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阻尼减振器中上盖与壳体的第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阻尼减振器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阻尼减振器中第一半圆柱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半圆柱齿轮与上盖相嵌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第一电磁阻尼减振器101、第二电磁阻尼减振器102、第三电磁阻尼减振器103、控制组件收纳舱201、上盖301、第一半圆柱齿轮302、螺栓303、第二半圆柱齿轮401、螺纹孔402、第一齿轮轴固定座403、第一齿轮轴404、第二齿轮轴405、第二齿轮轴固定座406、第二锥齿轮407、壳体408、导线409、转速传感器410、电机411、电机固定座412、第一锥齿轮413、第二齿轮414、第三齿轮415、第一齿轮416、上半圆形导轨301(a)、上半圆形滑槽302(a)、第一凹槽302(b)以及第二凹槽401(b)。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电磁阻尼减振器以及设置在控制组件收纳舱内的控制组件;每一所述电磁阻尼减振器包括:壳体、上盖、第一半圆柱齿轮、第二半圆柱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以及转速传感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组件收纳舱连接;所述上盖包括上半圆形导轨;所述第一半圆柱齿轮包括上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一凹槽;所述上半圆形导轨与所述上半圆形滑槽相嵌;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下半圆形导轨;所述第二半圆柱齿轮包括下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下半圆形导轨与所述下半圆形滑槽相嵌;当所述上盖覆盖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一个包裹电缆导线的限位通道,所述上半圆形导轨和所述下半圆形导轨形成一圆形轨道,且所述第一半圆柱齿轮和所述第二半圆柱齿轮可在所述圆形轨道上做旋转运动;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以及转速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半圆柱齿轮或所述第二半圆柱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同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安装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速传感器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转速;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计算第一半圆柱齿轮或第二半圆柱齿轮的旋转角度,继而根据所述旋转角度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电机可变电阻的阻值,并在确定需要调整电机可变电阻的阻值时,调整电机可变电阻的阻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磁阻尼减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圣平李林勇王一凡李华亮李竞岳鹏飞马存仁沈雅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