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59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蒴果剖开,其内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中,待原球茎产生后,进行原球茎增殖和发育、基茎丛生芽发生、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见血青种皮破裂后直接产生原球茎以及后期当原球茎增殖受限后,利用幼苗带叶茎尖来不断获取再生植株,从而避免种子非共生性萌发的繁琐步骤和漫长的成苗周期。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球茎增殖、分化和萌发生长同步进行,简化了组培过程,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种苗质量好且成活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生型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指植株根部生长在富含有机质土壤中的一类兰科植物,常有真菌共生现象。中国是世界上兰科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171属,1247种,且以地生兰为主,主要包括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Rchb.f.、墨兰Cymbidium sinense(Jackson ex Andr.)Willd.、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等,见血青Liparis nervosa(Thunb.)Lindl.亦为地生兰的一种。见血青为羊耳蒜属(Liparis)地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发达,假鳞茎细长且肉质,有数节,花亭发自茎顶端,总状花序松散具数朵至10余朵花,蒴果纺锤型,果期在每年10月;生于林下、草丛阴处或岩石覆盖土上,在中国主产于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西南地区等地,在世界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见血青以全草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苗医誉为“止血圣药”;在其传统产区,当地各族人民常用见血青治疗肺热吐血、风湿痹症、小儿惊风等。有学者对见血青进行过化学成分研究,并从中提取出了脉羊耳兰碱。随后又发现原黎芦因、吡咯里西啶等见血青内含生物碱在抗炎止血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003]兰科植物的种子细小且胚乳发育不全,萌发率极低,即使萌发成功,生长速度也非常缓慢,在自然状态下需与真菌共生才能正常萌发生长;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现象,兰科植物通常需要人工辅育技术才能在逆境中生存,否则野生种群极易灭绝。目前,见血青种质资源主要以野生为主,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入,定为二级保护植物;见血青由于有性生殖效率低,无性繁殖周期长、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其野生种群一经破坏便难以得到恢复,模式标本产区现已难觅其踪迹。见血青的生物学研究几近空白,仅在分类和化学成分上做了部分工作;而繁殖生物学,尤其是人工繁育方面的研究仅有利用种子非共生性萌发的报道,但成苗周期达270d,甚至更长。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的成本低、时间短、质量和成活率高的人工繁育方法,已成为见血青可持续利用以及大规模繁殖的必然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繁殖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见血青原球茎发生和增殖、芽发生、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等整个技术体系,为保护野生资源和发展人工栽培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也可为其他地生兰科植物的体外快速繁殖研究提供参考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蒴果剖开,其内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中,待种皮破裂出现绿色原球茎后,进行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基茎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炼苗移栽。
[0007]进一步地,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外植体的获取:选择生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人工授粉后取其成熟饱满蒴果;
[0009](2)将1步骤的蒴果进行消毒处理;
[0010](3)种子萌发、原球茎发生、增殖和分化:将经过步骤2消毒灭菌好的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手术刀纵向剖开,将其内种子均匀撒至下列A培养基中,所述A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
[0011]改良的MS基本培养液
[0012]活性炭(AC)
[0013]琼脂粉
[0014]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原球茎发生、增殖和分化;
[0015](4)原球茎增殖并发育成幼苗:将步骤3培养的原球茎团转接至B培养基中,所述B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
[0016]1/3MS基本培养液
[0017]活性炭(AC)
[0018]香蕉泥
[0019]土豆泥
[0020]蔗糖
[0021]琼脂粉
[0022]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原球茎增殖并发育成苗;
[0023](5)基茎丛生芽诱导:将步骤4中的丛生芽按单株分开,转接至C培养基中,所述C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材料:
[0024]1/3MS基本培养液
[0025]6‑
苄胺基嘌呤(6

BA)
[0026]萘乙酸(NAA)
[0027]二氯苯氧乙酸(2,4

D)
[0028]活性炭(AC)
[0029]香蕉泥
[0030]土豆泥
[0031]蔗糖
[0032]琼脂粉
[0033]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基茎丛生芽诱导;
[0034](6)复壮生根培养:取步骤5丛生芽中叶片大小、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剪去部分根后接入D培养基中,所述D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
[0035]1/3MS基本培养液
[0036]萘乙酸(NAA)
[0037]活性炭(AC)
[0038]香蕉泥
[0039]土豆泥
[0040]蔗糖
[0041]琼脂粉
[0042]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复壮生根培养;
[0043](7)炼苗和移栽:取步骤6中的生根植株置于室温下炼苗3d后,从D培养基中取出幼苗,用清水洗净根部培养基,经多菌灵溶液中浸泡后放置于室内晾干水分,待其根部发白时,移栽至经高锰酸钾消毒后的腐质土中,保温保湿培养后,即得移栽苗。
[0044]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蒴果进行消毒处理的方法为:将步骤1的蒴果先用自来水清洗表面灰尘和杂物,再用质量浓度为10%洗衣粉溶液浸泡10min并轻微震荡搅动后流水冲洗30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30s,再用质量百分比为0.1%的HgCl2灭菌30

40min,最后无菌水冲洗2

3次,每次不低于3min,在整个消毒过程中充分摇动器皿。
[0045]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A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
[0046]改良的MS基本培养液
[0047]改良的MS配方: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七水硫酸镁(MgSO
4`
7H2O)和二水氯化钙(CaCl
2`
2H2O)用量减半;糖20g,其余成分不变。
[0048]活性炭(AC)
ꢀꢀꢀꢀꢀꢀꢀꢀꢀꢀꢀꢀꢀꢀꢀ
1000mg/L
[0049]蔗糖
ꢀꢀꢀꢀꢀꢀꢀꢀꢀꢀꢀꢀꢀꢀꢀꢀꢀꢀꢀꢀꢀ
20000mg/L
[0050]琼脂粉
ꢀꢀꢀꢀꢀꢀꢀꢀꢀꢀꢀꢀꢀꢀꢀꢀꢀꢀꢀ
4700mg/L。
[00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有: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蒴果剖开,其内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中,待种皮破裂出现绿色原球茎后,进行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基茎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炼苗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获取:选择生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人工授粉后取其成熟饱满蒴果;(2)将1步骤的蒴果进行消毒处理;(3)种子萌发、原球茎发生、增殖和分化:将经过步骤2消毒灭菌好的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手术刀纵向剖开,将其内种子均匀撒至下列A培养基中,所述A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改良的MS基本培养液活性炭(AC)琼脂粉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原球茎发生、增殖和分化;(4)原球茎增殖并发育成幼苗:将步骤3培养的原球茎团转接至B培养基中,所述B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1/3MS基本培养液活性炭(AC)香蕉泥土豆泥蔗糖琼脂粉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原球茎增殖并发育成苗;(5)基茎丛生芽诱导:将步骤4中的丛生芽按单株分开,转接至C培养基中,所述C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材料:1/3MS基本培养液6

苄胺基嘌呤(6

BA)萘乙酸(NAA)二氯苯氧乙酸(2,4

D)活性炭(AC)香蕉泥土豆泥蔗糖琼脂粉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基茎丛生芽诱导;(6)复壮生根培养:取步骤5丛生芽中叶片大小、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剪去部分根后接入D培养基中,所述D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1/3MS基本培养液
萘乙酸(NAA)活性炭(AC)香蕉泥土豆泥蔗糖琼脂粉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复壮生根培养;(7)炼苗和移栽:取步骤6中的生根植株连瓶置于室温下炼苗3d后,从D培养基中取出幼苗,用清水洗净根部培养基,经多菌灵溶液浸泡后放置于室内晾干水分,待其根部发白时,移栽至经高锰酸钾消毒后的腐质土中,保温保湿培养后,即得移栽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见血青高效人工繁育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蒴果进行消毒处理的方法为:将步骤1的蒴果先用自来水清洗表面灰尘和杂物,再用质量浓度为10%洗衣粉溶液浸泡10min并轻微震荡搅动后流水冲洗30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比为75%的酒精消毒30s,再用质量百分比为0.1%的HgCl2灭菌30

40min,最后无菌水冲洗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衡宇张爱丽董鲜蔡寿孟任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