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50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包括基座,基座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环套和若干转动杆,转动杆的末端安装有电动轮,转动杆末端还固定有围栏,安装槽中设置有清理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和若干围栏,使得转动机构带动围栏运动时,使得位于围栏内的驴能够被驱赶,使驴跟随围栏进行运动,以在围栏内模拟野生驴运动量,使驴发育更加健康,通过设置的清理结构,使得围栏远离清理结构后,清理结构上的动输送带能够将驴产生的各种污物向基座的边缘处运输并最终被刮板刮除,达到方便清理围栏的目的,改善驴的生长环境。环境。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畜牧养殖
,具体为一种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

技术介绍

[0002]驴是一种哺乳动物,驴很结实,耐粗放,不易生病,并有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听从使役等优点,同时驴肉具有补血、益气补虚等保健功能,使驴具有很高的役用和食用价值,使得驴被人们广泛人工饲养。目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动物的饲养中,使动物进行合理的运动具有改善动物肌肉质量、消耗脂肪、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多种作用,而在对驴进行饲养中,野生驴生活空间大,使野生驴具有较高的运动梁,而养殖驴通常是一直被关在养殖圈内,使得养殖驴本身的运动量较少,导致养殖驴的体质较差,容易生病且生长速度较慢并影响肉用驴的肉质,同时在养殖圈中进行驴的养殖中,养殖圈中驴产生的污物难以清理,导致驴的养殖环境差,更加容易使驴发生疾病,影响驴的生长。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凸台,所述基座顶面的外围边缘处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侧面位置处的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基座的顶面上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凸台外围处的环套和固定在所述环套外侧位置处的若干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末端的底部位置处安装有电动轮,所述转动杆末端的外侧表面上固定有围栏,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清理结构。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外端与所述基座的外侧边缘相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口部位置处安装有盖板,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键接有主动齿轮。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套的外围表面上设有若干凸座,所述转动杆的首端固定在所述凸座的侧端面上。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套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转动连接有滚柱,所述滚柱的外表面与所述凸台的外侧表面相贴合。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杆首端的底部位置处固定有底板,所述电动轮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有若干凸杆,所述凸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一万向轮。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围栏的底端边缘处安装有若干第二万向轮,所述围栏前端的底部位置处固定有连接杆,所述围栏前端铰接有圈门。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清理结构包括固定框、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框中的若干辊轴以及将若干所述辊轴套在内侧的输送带。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框整体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固定框的外侧端呈开放状,相邻两个所述辊轴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框的内侧,所述输送带将所述连接板套在内侧,所述固定框的外侧端位置处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的顶端与所述输送带的表面相抵。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辊轴在所述固定框内呈均匀等间距排布,位于所述固定框最外端位置处的所述辊轴上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伸入到所述安装腔内并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00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转动机构并在转动机构的外侧连接有若干围栏,使得将驴养殖在围栏内后,通过启动转动机构上的电动轮可使转动机构在基座上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机构带动围栏一同在基座上进行转动,使得位于围栏内的驴能够被驱赶,使驴跟随围栏进行运动,以在围栏内模拟野生驴运动量,使驴发育更加健康。
[0016]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清理结构,使得将围栏与清理结构对齐后,驴能够在清理结构的顶端被养殖,当转动机构带动围栏远离清理结构后,启动基座上的转动电机即可使转动电机通过辊轴带动输送带将驴产生的各种污物向基座的边缘处运输并最终被刮板刮除,达到方便清理围栏的目的,改善驴的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简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基座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基座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转动机构的结构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环套的结构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转动杆的结构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围栏的结构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清理结构的结构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清理结构的爆炸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从动齿轮的安装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基座;11

凸台;12

安装槽;13

安装腔;131

盖板;14

转动电机;141

主动齿轮;2

转动机构;21

环套;211

凸座;212

固定座;213

滚柱;22

转动杆;221

底板;222

电动轮;223

凸杆;224

第一万向轮;3

围栏;31

第二万向轮;32

连接杆;33

圈门;4

清理结构;41

固定框;411

连接板;412

刮板;42

辊轴;421

从动齿轮;43

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33]参照图1

图12,本专利技术的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包括基座1,基座1顶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凸台11,基座1的顶面上设置有转动机构2,转动机构2包括套设在凸台11外围处的环套21和固定在环套21外侧位置处的若干转动杆22,环套21被限制在凸台11的外侧并与凸台11转动连接,转动杆22末端的底部位置处安装有电动轮222,转动杆22末端的外侧表面上固定有围栏3,当将电动轮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凸台(11),所述基座(1)顶面的外围边缘处开设有若干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侧面位置处的所述基座(1)上开设有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内设置有转动电机(14),所述基座(1)的顶面上设置有转动机构(2),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套设在所述凸台(11)外围处的环套(21)和固定在所述环套(21)外侧位置处的若干转动杆(22),所述转动杆(22)末端的底部位置处安装有电动轮(222),所述转动杆(22)末端的外侧表面上固定有围栏(3),所述安装槽(12)中设置有清理结构(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的外端与所述基座(1)的外侧边缘相连通,所述安装腔(13)的口部位置处安装有盖板(131),所述转动电机(14)的输出轴末端键接有主动齿轮(14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21)的外围表面上设有若干凸座(211),所述转动杆(22)的首端固定在所述凸座(211)的侧端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21)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固定座(212),所述固定座(212)中转动连接有滚柱(213),所述滚柱(213)的外表面与所述凸台(11)的外侧表面相贴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模拟态驴养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帅帅许蒙蒙段海涛车龙姜东凤牛晖钱其存尹桂军仲旭琴骆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