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38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提供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包括贴合在人体皮肤表面的隔离膜、固定在隔离膜另一侧的充气圈,充气圈的内圈内作为手术操作区,充气圈内部以隔离膜为底面设有贯穿充气圈圆周的排液通道,即所述充气圈内部的排液通道,底面为隔离膜,沿充气圈内圈圆周上设有多个与排液通道连通的排液口,充气圈外圈上设有与排液通道连通的出液口,通过充气口向充气圈内充气后能拦截一定高度的液体不从内圈排出到充气圈外,被拦截在手术操作区的液体从排液口进入到排液通道,通过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使得液体由出液口及管道被抽出;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更便捷,既能保持操作时间短又能减少感染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脊柱由脊椎骨组成,脊椎骨之间通过椎间盘和韧带彼此连接,维持机体稳定。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接触,常见的脊柱类病变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0003]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是一项新兴的微创手术,能够以精准、微创的方式有效治疗多种脊柱类疾病,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可以减少患者手术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进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需要在患者背部建立两个通道,一个是内镜通道,一个是操作通道,为获取清晰的手术视野,需要从内镜通道向里持续输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从操作通道排出,由于手术中人体内有各种体液及血液渗出,保持顺畅的出水将各种体液和血液排出是获取清晰手术视野的关键。生理盐水从操作通道流出后,需要及时引流排出,否则会浸湿手术台上的无菌布,另外如果引流不畅,导致手术区域积水过多,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并增加感染风险。
[0004]临床上,医生采用的办法,在手术允许暴露的小块区域周围,设置“拦水大坝”,拦水大坝由纱布一圈圈缠绕而成,然后将与负压吸引器连通的抽吸管防止到“拦水大坝”以内,当有液体从手术切口排出时,就使用抽吸管将水吸出。现有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每次手术的开始,都要人工设置“拦水大坝”,一般需花费15分钟左右,拖长了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需要有医护人员时刻注意,随时移动抽吸管的位置,及时将从手术切口排出的水排出,一旦水流没有及时外排,手术区域积水过多,就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增加感染风险,还有水流越过在手术切口位置撕开的薄膜与皮肤之间的间隙,进入薄膜下方的隐患。
[0005]现有一种新的排水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2111336547.5,该专利披露了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包括隔离膜、离型纸,吸水海绵,吸水海绵固定在隔离膜上方,并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中部为手术区域;吸水管安装在吸水海绵的内部,用于吸收手术产生的冲洗液,并通过排水管与负压抽吸管相连,以将吸收的冲洗液外排。该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在手术前通过撕除离型纸,粘贴的方式操作完成,非常快捷,一般可在2分钟内完成,与传统的15分钟左右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该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使用吸水海绵围合形成环形结构,由于背部手术本身暴露的人体面积较小,且吸水海绵具有吸水特性,因而从手术切口排出的冲洗液等能够迅速被吸水海绵吸走;吸水海绵还能够阻挡冲洗液,防止冲洗液流到环形结构外围。
[0006]上述专利大大改善了术前操作时间,但存在的缺陷是:吸水海绵经浸泡后结合负压吸引器的吸引作用,在体液及血液不及时排出的情况下一同进入到人体增加感染风险,此外,海绵的饱和程度及干燥程度只能靠人体感官识别,万一术中海绵一直处于饱和状态而负压吸引器损坏情况下,无法立即识别;因此需研制一种既能保持操作时间短又能减少
感染风险的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保持操作时间短又能减少感染风险的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包括一张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贴合在人体皮肤表面的隔离膜、固定在所述隔离膜另一侧的充气圈,所述充气圈的内圈内作为手术操作区,所述充气圈内部,以隔离膜为底面,设置贯穿充气圈圆周的隧道,所述隧道即为排液通道,即所述充气圈内部的排液通道的底面为隔离膜,隧道穹顶及侧壁均为充气圈自身结构,沿所述充气圈内圈圆周上设有多个与排液通道连通的排液口,所述充气圈外圈上设有与排液通道连通的出液口,通过充气口向所述充气圈内充气后能拦截一定高度的液体不从内圈排出到充气圈外,被拦截在所述手术操作区的液体从排液口进入到排液通道,通过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使得液体由所述出液口及管道被抽出;
[0010]进一步,所述抽吸装置包括一台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装置,可以为负压吸引器或其他能将液体抽走的装置;作为优选,优选为所述负压吸引器;
[0011]进一步,液体主要为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内携带一定量的体液及血液;
[0012]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圈为环形,所述充气圈的底面为平面,所述排液通道为拱桥形,进一步,所述充气圈与排液通道同心设置;
[0013]进一步,所述出液口贴近充气圈底面;
[0014]所述隔离膜包括隔离膜本体或塑料薄膜,当为所述隔离膜本体时,离型纸与所述隔离膜本体的黏贴面可分离黏贴连接,撕开所述离型纸后,所述隔离膜本体的黏贴面贴合在人体皮肤表面;
[0015]所述充气圈为PVC或橡胶或铝膜或乳胶或塑料等可作为医学手术上使用的材质,优选为PVC材质,充气后的所述充气圈具有一定抗压性及弹性;进一步,所述充气圈与隔离膜可以选好材质后提前在工厂预制成一体式,通过热固定减少后期再固定的工作时间;
[0016]所述排液口至少为4个,均布在所述充气圈内圈;
[0017]进一步,充气口上设有堵塞,通过扣上堵塞能防止充气圈内的气体泄出;
[0018]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圈整体采用透明材质,便于观察充气圈内流体的抽吸情况;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采用充气的、像瑜伽环一样的充气圈作为阻挡液体外流的“拦水大坝”,在手术前将充气圈内充气即可,因此非常方便、便捷,相比较海绵或纱布,具有更安全、不掉渣、减少感染风险的优点。
[0021]本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整体在工厂预制成型,术前将充气圈充气,因此后期手术时直接拉下离型纸即可使用,即减少了海绵与隔离膜的粘接时间,又避免粘接不牢的风险,因此大大缩短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风险。
[0022]当充气圈采用透明材质时,可以随时观察充气圈内流体的抽吸情况,便于及时发现抽吸装置的工作状态。
[0023]排液口有多个,因此可从各个方向将液体抽出,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0024]出液口贴近充气圈的底面,因此更有利于液体在流出后就快速被引出。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俯视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立体图;
[0027]图3是充气圈底面示意图;
[0028]图4是隔离膜为透明状态下本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仰视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纵向剖视图;
[0030]图中:
[0031]1、隔离膜
ꢀꢀꢀꢀꢀꢀꢀꢀꢀꢀꢀꢀꢀ
2、充气圈
ꢀꢀꢀꢀꢀꢀꢀꢀꢀꢀ2‑
1、内圈
[0032]2‑
2、充气圈底面
ꢀꢀꢀꢀꢀꢀꢀ2‑
3、排液通道
ꢀꢀꢀꢀꢀꢀꢀ2‑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张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贴合在人体皮肤表面的隔离膜、固定在所述隔离膜另一侧的充气圈,所述充气圈的内圈内作为手术操作区,所述充气圈内部,以隔离膜为底面,设置贯穿充气圈圆周的隧道,所述隧道即为排液通道,即所述充气圈内部的排液通道的底面为隔离膜,隧道穹顶及侧壁均为充气圈自身结构,沿所述充气圈内圈圆周上设有多个与排液通道连通的排液口,所述充气圈外圈上设有与排液通道连通的出液口,通过充气口向所述充气圈内充气后能拦截一定高度的液体不从内圈排出到充气圈外,被拦截在所述手术操作区的液体从排液口进入到排液通道,通过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使得液体由所述出液口被抽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圈为环形,所述充气圈的底面为平面,所述排液通道为拱桥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圈采用透明材质,便于观察充气圈内流体的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鹏李魏玮李玉华张鹏飞刘龙高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