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管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36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管限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固定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分别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上下贯通并具有开口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开口方向错开,输液管的至少部分管身能经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开口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开口置入所述限位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液管限位装置解决了多路输注时输液管之间易交错缠绕的问题,有利于输液管输注时的固定和整理操作,能重复使用。能重复使用。能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管限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患者时常需要同时进行多条静脉通路的输注;此时,每条静脉通路连接三通后多对应不同的输液管,每根输液管中的输注液各不相同,输液管之间很容易发生交错缠绕的现象,轻则干扰护士正确及时地给药,重则还会造成输液装置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管限位装置,该输液管限位装置尤其适用于多条静脉通路同时输注的场景,能在不过多增加护士操作繁琐性的前提下限制每根输液管的可活动范围,以实现便捷固定和整理输液管的目的。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管限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固定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分别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上下贯通并具有开口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开口方向错开,输液管的至少部分管身能经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开口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开口置入所述限位件中。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呈U型,且彼此之间的开口方向错开。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上边沿处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
[0007]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连,并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表面上。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经注塑一体成型。
[0009]可选地,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固定区,每个固定区中设有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有指引部,所述指引部指向其所属的固定区中所述限位件所在的位置。
[0010]可选地,所述指引部的下方设有标示部,所述标示部用于记录其所属固定区中输液管的相关信息。
[0011]可选地,所述本体的两端设有悬挂总成,所述悬挂总成与所述本体相连,并包括挂钩,所述挂钩能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用于悬挂所述本体。
[0012]可选地,所述本体的两端固定设有套管部,所述悬挂总成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容纳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挂钩相连,另一端上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位于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容纳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套管部中并与所述套管部固定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本体两端设有套管部,所述悬挂总成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套管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露出于所述套管部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露出于所述套管部的端部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
[0014]综上所述,通过设置一种包括限位件的输液管限位装置,本技术提供的输液管限位装置解决了多路输注时输液管之间易交错缠绕的问题,有利于输液管输注时的固定和整理操作,能重复使用,且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设置的标示部为护士提供了记录每路输注药物相关信息的区域,有利于护士输注和检查的操作效率与正确率。
[0016]2、本技术上设有多个固定区,护士能灵活地按需布置多根输液管(例如采用每两个固定区只布置一根输液管等)。
[0017]3、本技术中设置的指引部有利于护士快速分辨两根相邻输液管所属的固定区。
[0018]4、通过将限位件设置成易塑性形变的材料,本技术还能适用于具有不同内径的输液管。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输液管限位装置和输液装置配合后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件和输液管装配时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输液管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悬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悬挂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输液装置,11

储液部,12

输液管,2

输液管限位装置,21

本体,22

固定区,3

限位件,31

第一限位部,32

第二限位部,321

凹槽,33

第一连接部,4

标示部,5

指引部,6

套管部,7

悬挂总成,71

挂钩,72

第二连接部,73

容纳部,74

固定部,75

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与输液装置1配合使用的输液管限位装置2,其中输液装置1包括储液部11和与储液部11相连的输液管12,输液管12为能弹性形变的软质材料,输液管限位装置2为包括长方体状的本体21,本体21的前侧表面上划分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固定区22,每个固定区22的左端上固定设置有限位件3,数个限位件3间隔排列,用于容纳输液管12的部分管身并对该部分管身进行限位,从而限制输液管12的活动范围,实现便捷固定和整理输液管12的目的。
[0031]请进一步参阅图2,限位件3包括位于自身上端的第一限位部31、位于自身下端的
第二限位部32,以及分别与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相连的第一连接部33,其中第一限位部31大致为上下贯通的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开口大致朝向第一限位部31的左侧,且开口宽度略小于输液管12的直径;类似地,第二限位部32大致为上下贯通的U型结构,其开口方向与第一限位部31的开口方向错开,大致朝向第二限位部32的右侧,且开口宽度略小于输液管12的直径;第一连接部33呈柱状,其一端与第一限位部3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32相连,并通过粘接(例如用透明胶带或双面胶粘附)的方式固定在本体21表面上,以使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固定设置在本体21上。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第二限位部32和第一连接部33经注塑一体成型;可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21),所述本体(21)上固定设有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包括分别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上下贯通并具有开口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的开口方向错开,输液管(12)的至少部分管身能经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开口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的开口置入所述限位件(3)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固定在所述本体(21)上,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呈U型,且彼此之间的开口方向错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的上边沿处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32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3)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相连,并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21)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3)、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经注塑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1)上设有多个固定区(22),每个固定区(22)中设有所述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的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莉莉戈晓华万思贝钱雯陈思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