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及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2145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及设计方法,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上车体通过匹配标准化的接口与下车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设计方法,上车体通过匹配标准化的接口与下车体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及设计方法,能解决整车厂上下车体频繁匹配开发带来的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达到下车体开发复用并专注开发上车体多样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底盘
,具体涉及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智能化的逐渐普及,客户对汽车上车体的使用体验需求越来越多,也促使整车厂将凸显竞争力的开发重点向座舱车身网联等方面倾斜。
[0003]以往的整车开发模式基本是从下车体开始到上车体开发的一整套的开发流程,使得一个车型的开发有将近半数的时间花在下车体底盘动力方面,而后续上车体开发还要经历一系列的下车体适配、兼容性问题修正等环节,在投产目标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使真正留给上车体体验功能的开发验证时间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解决整车厂上下车体频繁匹配开发带来的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达到下车体开发复用并专注开发上车体多样性的效果的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及设计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上车体通过匹配标准化的接口与下车体连接。
[0006]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能解决整车厂上下车体频繁匹配开发带来的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达到下车体开发复用并专注开发上车体多样性的效果。
[0007]进一步地,接口包括上车体接口和下车体接口,上车体接口包括上车体标准化线束接口、上车体CAN/ETH标准接口,下车体接口包括下车体标准花线束接口、下车体CAN/ETH标准接口,上车体接口和下车体接口匹配连接。
[0008]上下车体通过匹配接口进行供电和通讯,简化了线束的安装过程,能够更好的实现上下车体的分离制造和组装。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车体包括左区域控制,右区域控制,座舱系统,车身系统,智驾感知系统,操控系统和改装系统,所述下车体包括网联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智驾控制系统,前区域控制,底盘电控,热管理系统,新能源电控系统和低压电源,中央控制系统通过CAN/ETH通讯与座舱系统、车身系统、智驾感知系统、改装系统、左区域控制、右区域控制、网联系统、智驾控制系统、前区域控制、底盘电控、热管理系统、新能源电控系统连接。中央控制系统设置在下体中,通过网络与各系统连接的方式使得汽车更容易实现智能化,并减少线束的安装。
[0010]进一步地,座舱系统包括座舱,座舱中设置有中控屏、仪表屏,中控屏、仪表屏和座舱电连接,所述车身系统包括开关、门&锁、车灯、雨刮洗涤、座椅,左区域控制和右区域控制与车身系统电连接并驱动车身系统。座舱属于人机交互平台,通过座舱与用户建立连接,能够更好的实现汽车控制的智能化。
[0011]进一步地,所述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雷达,所述改装系统包括改装件,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换挡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通过具有摄像头和雷达的感知系统,提高了智能驾驶程度,并能够进一步完成改装,具有多样化的适配车型的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电控包括电子卡钳、轮速感知器、电子助力转向和车身稳定系统,所述底盘电控与所述座舱系统电连接,所述智驾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网联系统包括网联终端,所述前区域控制包括前区域控制单元,所述低压电源包括低压蓄电池,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热管理器、压缩机和加热器,热管理器、压缩机和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新能源电控系统包括电连接的电机控制单元、高压动力电池及其电源管理系统、高压转低压模块、慢充模块和高压配电盒。
[0014]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电控系统安装在下车体底盘中,能够更好的适应车体分离的设计,单独为下车体提供动力保障。
[0015]本专利技术的综合有益效果是:通过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设计,能解决整车厂上下车体频繁匹配开发带来的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达到下车体开发复用并专注开发上车体多样性的效果,上下车体通过匹配接口进行供电和通讯,简化了线束的安装过程,能够更好的实现上下车体的分离制造和组装,中央控制系统通过网络与各系统连接的方式使得汽车更容易实现智能化,并减少线束的安装;通过座舱与用户建立连接,能够更好的实现汽车控制的智能化。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设计方法,上车体通过匹配标准化的接口与下车体连接。
[0017]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能解决整车厂上下车体频繁匹配开发带来的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达到下车体开发复用并专注开发上车体多样性的效果。
[0018]进一步地,接口包括上车体接口和下车体接口,上车体接口包括上车体标准化线束接口、CAN/ETH标准接口,下车体接口包括下车体标准化线束接口、CAN/ETH标准接口,上车体接口和下车体接口匹配连接。
[0019]上下车体通过匹配接口进行供电和通讯,简化了线束的安装过程,能够更好的实现上下车体的分离制造和组装。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下车体包括网联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智驾控制系统,前区域控制,底盘电控,热管理系统,新能源电控系统和低压电源,中央控制系统通过CAN/ETH通讯与座舱系统、车身系统、智驾感知系统、改装系统、左区域控制、右区域控制、网联系统、智驾控制系统、前区域控制、底盘电控、热管理系统、新能源电控系统连接,所述座舱系统包括座舱,座舱中设置有中控屏、仪表屏,中控屏、仪表屏与座舱电连接,座舱系统接收用户指令,并将该指令传送给各相关系统,所述车身系统包括开关、门&锁、车灯、雨刮洗涤、座椅,左区域控制和右区域控制与车身系统电连接并驱动车身系统,所述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雷达,所述改装系统包括改装件,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换挡器。
[0021]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电控包括电子卡钳、轮速感知器、电子助力转向和车身稳定系统,用于汽车电子转向助力、驻车、轮速感知,所述底盘电控与所述座舱系统电连接,所述智驾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网联系统包括网联终端,所述前区域控制包括前区域控制单元,所述低压电源包括低压蓄电池,所述热管
理系统包括热管理器、压缩机和加热器,热管理器、压缩机和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新能源电控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单元、高压动力电池及其电源管理系统、高压转低压模块、慢充模块和高压配电盒。
[0022]本专利技术的综合有益效果是:通过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设计,能解决整车厂上下车体频繁匹配开发带来的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达到下车体开发复用并专注开发上车体多样性的效果,上下车体通过匹配接口进行供电和通讯,简化了线束的安装过程,能够更好的实现上下车体的分离制造和组装,中央控制系统通过网络与各系统连接的方式使得汽车更容易实现智能化,并减少线束的安装;通过座舱与用户建立连接,能够更好的实现汽车控制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设计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1、IPB(车身稳定系统)
ꢀꢀ
12、RB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上车体通过匹配标准化的接口与下车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包括上车体接口和下车体接口,上车体接口包括上车体标准化线束接口、上车体CAN/ETH标准接口,下车体接口包括下车体标准花线束接口、下车体CAN/ETH标准接口,上车体接口和下车体接口匹配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体包括左区域控制,右区域控制,座舱系统,车身系统,智驾感知系统,操控系统和改装系统,所述下车体包括网联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智驾控制系统,前区域控制,底盘电控,热管理系统,新能源电控系统和低压电源,中央控制系统通过CAN/ETH通讯与座舱系统、车身系统、智驾感知系统、改装系统、左区域控制、右区域控制、网联系统、智驾控制系统、前区域控制、底盘电控、热管理系统、新能源电控系统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系统包括座舱,座舱中设置有中控屏、仪表屏,中控屏、仪表屏与座舱电连接,所述车身系统包括开关、门&锁、车灯、雨刮洗涤、座椅,左区域控制和右区域控制与车身系统电连接并驱动车身系统。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雷达,所述改装系统包括改装件,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换挡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下车体分离的滑动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电控包括电子卡钳、轮速感知器、电子助力转向和车身稳定系统,所述底盘电控与所述座舱系统电连接,所述智驾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网联系统包括网联终端,所述前区域控制包括前区域控制单元,所述低压电源包括低压蓄电池,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热管理器、压缩机和加热器,热管理器、压缩机和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新能源电控系统包括电连接的电机控制单元、高压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堂刘钦张小波陈江波涂丽红罗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