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部湾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09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包括若干导电外壳,若干导电外壳依次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构成一用于罩设在风电叶片外的避雷罩,相邻两所述导电外壳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隔绝,每一导电外壳的内侧设有第二绝缘层,每一导电外壳通过对应的第二绝缘层与风电叶片隔绝;每一导电外壳上装设有至少一接闪器。当在遭遇雷击后,该风力发电机叶片避雷装置中任一导电外壳损坏,均可以局部更换,达到节约资源,降低设备维护所需的成本的目的。降低设备维护所需的成本的目的。降低设备维护所需的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已从电力基础能源的补充能源发展成为替代能源,甚至在未来会成为中国电力发展的主力。
[0003]对比陆地上风力发电机,海平面一般都很平,风运动阻力小,平均风速高,再加上海上的风向改变频率也较陆上低,因此,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20%~40%,还具有不占地、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定以及粉尘零排放等优势,同时能够减少机组的磨损,延长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适合大规模开发。
[0004]就整个风力发电系统而言,风电叶片所处位置最高,会直接裸露于高空中,即使其自身材质较为特殊,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轻易导电,但如果遭遇强大雷电袭击就会产生多个导电路径,而且还会因为其释放巨大能量,导致叶片的整体温度急剧飙升,如果飙升温度达到叶片原材料熔点值,再加上有关压力作用,就会发生爆裂现象。
[0005]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风电叶片的叶尖处安装有叶尖避雷装置来防止叶片的叶尖部位遭受雷击,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9737017A公开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叶尖防雷装置,并在风电叶片的叶身上安装有叶片避雷装置来防止叶片除叶尖外的叶身部位遭受雷击,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3730223U公开的一种防雷型风力发电叶片。中国技术专利CN203730223U公开的一种防雷型风力发电叶片,其是在叶片表面包裹有一层金属网层,接闪器安装于叶片的前端,金属网层、接闪器电性连接通过导电电缆电性连接,导电电缆延伸入叶片内,能将金属网层和接闪器积聚的电流迅速导走。然而,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
[0006](1)现有技术中,设于风电叶片叶身外的金属网层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当金属网层遭遇雷击等发生损坏时,需要将整个金属网层进行替换,浪费资源,导致设备维护成本增加;此外,由于金属网层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当其遭受雷击时,其上的电流会传导至整个金属网层,容易引发金属网层的大面积破坏。
[0007](2)导电电缆延伸入叶片内的设置,需在叶片上开设供导电电缆穿过的孔槽,其会对叶片造成一定损伤,影响叶片的整体强度,对叶片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影响。
[0008](3)现有技术中,通常将金属网层直接安装在叶片的叶身外表面,且金属网层与叶身直接接触。然而,当金属网遭遇强大雷电袭击会导电发热,导致金属网的整体温度飙升,而由于金属网与叶片直接接触,金属网产生的高温存在对叶片造成破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能够对受损的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进行局部更换,以降低设备维护所需
的成本。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包括若干导电外壳,若干导电外壳依次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构成一用于罩设在风电叶片外的避雷罩,相邻两所述导电外壳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隔绝,每一导电外壳的内侧设有第二绝缘层,每一导电外壳通过对应的第二绝缘层与风电叶片隔绝;每一导电外壳上装设有至少一接闪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外壳包括导电壳体及若干固定脚,所述导电壳体围成叶片收纳腔;相邻两导电外壳的导电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相邻两导电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隔绝;若干固定脚的一端均与所述导电壳体固定连接且若干固定脚相对设于所述叶片收纳腔内,以夹紧风电叶片;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固定脚的另一端;所述接闪器装设于所述导电壳体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壳体与另一导电壳体相接的侧面装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壳体的内表面上附着有第三绝缘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迎风导体板及逆风导体板,所述迎风导体板及所述逆风导体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围成所述叶片收纳腔;所述迎风导体板的内表面及所述逆风导体板的内表面均设有至少一所述固定脚;所述迎风导体板及所述逆风导体板上均装设有所述接闪器;相邻两导电外壳的迎风导体板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相邻两导电外壳的逆风导体板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壳体的其中一侧面上凹设有插口,所述导电壳体相对所述插口的侧面上凸设有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与相邻一导电壳体的插口插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接闪器包括固定座、支撑杆、接闪球、接闪针尖及引流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导电外壳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接闪球及所述接闪针尖均设于所述导电外壳外,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接闪球装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接闪针尖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引流线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并沿所述导电外壳与风电叶片围成的空间延伸。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外壳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座穿设所述螺纹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导电外壳内的一端还包覆有绝缘垫片。
[0020]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线外包覆有绝缘材料。
[002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上述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包括若干导电外壳,若干导电外壳依次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构成一用于罩设在风电叶片外的避雷罩,每一导电外壳上均装设有用于捕获雷电流的接闪器。当在遭遇雷击后,该风力发电机叶片避雷装置中任一导电外壳损坏,均可以局部更换,达到节约资源,降低设备维护所需的成本的目的。
[0023]2、上述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相邻两所述导电外壳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隔绝,以防止相邻两所述导电外壳遭受雷击后产生联电,因此,任一导电外壳上的电流不会传导至其他导电外壳,进而避免引起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的大面积破坏。
[0024]3、上述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每一导电外壳的内侧设有第二绝缘层,每一导电外壳通过对应的第二绝缘层与风电叶片隔绝,防止导电外壳与风电叶片产生联电而使风
电叶片遭受破坏。
[0025]4、上述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导电外壳包括导电壳体及若干固定脚,使用时,可通过若干固定脚夹紧固定风电叶片,同时,可通过固定脚使风电叶片与导电壳体相间隔,以形成供引流线通过的空间,从而无需使引流线延伸入风电叶片内,进而无需在风电叶片上开设供导电电缆穿过的孔槽,不会对风电叶片造成损伤;此外,通过固定脚使风电叶片与导电壳体相间隔,更利于散热,防止导电壳体遭受雷击后产生的热量对风电叶片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的前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包括若干导电外壳,若干导电外壳依次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构成一用于罩设在风电叶片外的避雷罩,相邻两所述导电外壳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隔绝,每一导电外壳的内侧设有第二绝缘层,每一导电外壳通过对应的第二绝缘层与风电叶片隔绝;每一导电外壳上装设有至少一接闪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外壳包括导电壳体及若干固定脚,所述导电壳体围成叶片收纳腔;相邻两导电外壳的导电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相邻两导电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隔绝;若干固定脚的一端均与所述导电壳体固定连接且若干固定脚相对设于所述叶片收纳腔内,以夹紧风电叶片;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固定脚的另一端;所述接闪器装设于所述导电壳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与另一导电壳体相接的侧面装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表面上附着有第三绝缘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叶片叶身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迎风导体板及逆风导体板,所述迎风导体板及所述逆风导体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围成所述叶片收纳腔;所述迎风导体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玲张冲廖彬杰李瑞琦胡文睿韩星晖袁中方冬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