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194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包括机架、安装架、测试组件、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机架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架设有两个,两个安装架间隔设置在机架的顶部,且两个安装架对称设置,所述测试组件水平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之间,且测试组件与两个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测试组件位于机架的上方,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机架上,且移动组件位于测试组件的下方,所述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上,且夹持组件与移动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夹持组件可对不同大小的集成电路进行夹紧固定,通过移动组件与测试组件的配合,便于测试,且便于移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测试
,特别是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电路专利技术者为杰克
·
基尔比(基于锗(Ge)的集成电路)和罗伯特
·
诺伊思(基于硅(Si)的集成电路)。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
[0003]现有的测试装置结构较大且不便于对其进行移动,对于集成电路的固定效果较差,并且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在使用时不便于测试者对电路板进行大规模的测试,从而导致样本较小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包括机架、安装架、测试组件、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机架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架设有两个,两个安装架间隔设置在机架的顶部,且两个安装架对称设置,所述测试组件水平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之间,且测试组件与两个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测试组件位于机架的上方,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机架上,且移动组件位于测试组件的下方,所述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上,且夹持组件与移动组件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测试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安装板、固定板、移动螺杆、限位杆、移动齿条和滑动件,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之间,且安装板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个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设有四个,四个固定板呈矩阵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移动螺杆水平设置在两个固定板之间,且移动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水平设置在另两个固定板之间,且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另两个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齿条水平设置在安装板的下方,且移动齿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移动螺杆与限位杆上,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一个固定板的外侧壁上,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一个固定板与移动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套设在移动齿条上。
[0007]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架、驱动电机、转动齿轮和测试触点,所述滑动架套设在移动齿条上,所述转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滑动架内,且转动齿轮位于移动齿条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滑动架的侧壁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架与转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触点竖直设置在滑动架的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电机、连接板、固定齿条、滑动座、从动齿轮和放置
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板间隔设置在机架的底部,所述固定齿条水平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且固定齿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竖直设置在固定齿条的上方,且滑动座的顶端贯穿机架并延伸出去,所述滑动座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滑动座的下段,且从动齿轮与固定齿条相啮合,所述移动电机设置在滑动座的侧壁上,且移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滑动座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在滑动座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开槽,且开槽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上方设有盖板,且盖板的外侧壁与放置板相插接,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通孔。
[0010]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L型板、夹持电机、转动座、转动轴和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有两个,两个夹持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架上,且两个夹持件均与机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L型板设置在一个安装架的侧壁上,所述夹持电机设置在L型板的侧壁上,且夹持电机的输出端贯穿L型板与一个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设置在固定齿条的底部,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在固定齿条的下方,且转动轴的中段与转动座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每个所述夹持件均包括转动螺杆、夹持板、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转动螺杆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上方,且转动螺杆的一端位于放置板的旁侧,转动螺杆的另一端贯穿一个安装架并延伸出去,所述夹持板套设在转动螺杆上,且夹持板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同步轮设有两个,两个同步轮分别套设在转动螺杆和转动轴上,所述同步带套设在两个同步轮上,所述夹持电机的输出端与一个转动螺杆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测试者将需要测试的集成电路板放置在放置板上,移动电机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转动,带动滑动座沿固定齿条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滑动座带动其顶部的放置板移动,从而将集成电路板移动至测试组件的下方,夹持电机转动,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一个转动螺杆转动,转动螺杆带动套设在其上的夹持板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在同步轮与同步带的设置,带动转动轴转动,并使转动轴带动另一个转动螺杆转动,从而通过两个夹持板对集成电路板进行夹持,接着伺服电机转动,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移动螺杆转动,使套设在其上的移动齿条沿移动螺杆与限位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并带动滑动架移动,同时驱动电机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动齿轮转动,通过转动齿轮与移动齿条相啮合的作用下,使滑动架沿移动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带动测试触点移动,使测试触点能够对集成电路板进行大规模测试,便于测试,且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测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机架、2

安装架、3

测试组件、31

伺服电机、32

安装板、33

固定板、34

移动螺杆、35

限位杆、36

移动齿条、37

滑动件、371

滑动架、372

驱动电机、373

转动齿轮、374

测试触点、4

夹持组件、41

L型板、42

夹持电机、43

转动座、44

转动轴、45

夹持件、
451

转动螺杆、452

夹持板、453

同步轮、454

同步带、5

移动组件、51

移动电机、52

连接板、5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安装架(2)、测试组件(3)、夹持组件(4)和移动组件(5),所述机架(1)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架(2)设有两个,两个安装架(2)间隔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且两个安装架(2)对称设置,所述测试组件(3)水平设置在两个安装架(2)之间,且测试组件(3)与两个安装架(2)固定连接,所述测试组件(3)位于机架(1)的上方,所述移动组件(5)滑动设置在机架(1)上,且移动组件(5)位于测试组件(3)的下方,所述夹持组件(4)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架(2)上,且夹持组件(4)与移动组件(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3)包括伺服电机(31)、安装板(32)、固定板(33)、移动螺杆(34)、限位杆(35)、移动齿条(36)和滑动件(37),所述安装板(32)水平设置在两个安装架(2)之间,且安装板(32)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个安装架(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3)设有四个,四个固定板(33)呈矩阵设置在安装板(32)的底部,所述移动螺杆(34)水平设置在两个固定板(33)之间,且移动螺杆(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33)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5)水平设置在另两个固定板(33)之间,且限位杆(35)的两端分别与另两个固定板(3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齿条(36)水平设置在安装板(32)的下方,且移动齿条(3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移动螺杆(34)与限位杆(35)上,所述伺服电机(31)设置在一个固定板(33)的外侧壁上,且伺服电机(31)的输出端贯穿一个固定板(33)与移动螺杆(34)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37)套设在移动齿条(3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7)包括滑动架(371)、驱动电机(372)、转动齿轮(373)和测试触点(374),所述滑动架(371)套设在移动齿条(36)上,所述转动齿轮(373)转动设置在滑动架(371)内,且转动齿轮(373)位于移动齿条(36)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372)设置在滑动架(371)的侧壁上,且驱动电机(372)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架(371)与转动齿轮(373)固定连接,所述测试触点(374)竖直设置在滑动架(371)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移动电机(51)、连接板(52)、固定齿条(53)、滑动座(54)、从动齿轮(55)和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奕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