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192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脚手架搭建,步骤二:屋脊模板安装;步骤三:斜屋面钢筋绑扎,在斜屋面模板上利用墨斗弹出钢筋捆扎位置,等间距布置桁架筋阻流装置,同时在桁架筋阻流装置的上下分别设置板面钢筋网以及板底钢筋网;步骤四:截流插板的布置,沿坡屋面长度方向每隔1.35米设置一截流插板;步骤五:斜屋面砼浇筑,以两个截流插板之间的距离为一段,由下向上分段浇筑,浇筑时由四周开始分段逐级向上浇筑;步骤六:拆除截流插板,待混凝土初凝前,拆除各级截流插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截流技术实现分块浇筑振捣,采用桁架筋阻流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密实度,施工方便,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许多民用建筑尤其是一些别墅洋房等一大部分建筑采用了坡屋面设计。坡屋顶既能有效的抗渗防漏、隔热保温、顺畅排水,改善顶层居住环境;又增加了建筑使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增加美观效果。这与日益增长的住宅建设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0003]现有的大坡度斜屋面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拍实法浇筑混凝土,此方法比较常用但是混凝土的密实性难以控制,易出现麻面露筋的情况,导致屋面渗漏等质量通病;一种是双面模板法,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容易出现蜂窝狗洞等质量问题,而且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适用于大坡度(≥45
°
)斜屋面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截流技术实现分块浇筑振捣,采用桁架筋阻流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密实度,施工方便,操作简单。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脚手架搭建,采用满堂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系统,设置若干立管,立管纵横间距1.2m,在立管离地不大于20cm的位置纵横向设置扫地杆一道,以上每隔1.5m均设置纵横拉杆一道,钢管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0008]步骤二:屋脊模板安装,脚手架搭建时按控制标高立好高点立杆、低点立杆及水平杆,安装屋脊模板后,在屋脊模板的底部设置屋脊模板角度和标高可调节装置,屋脊模板角度和标高可调节装置包括由端部铰接的两根角钢形成的屋脊模板底部阴角刚性支撑角架、固定连接于两个角钢两个自由端的水平横置的平板顶托以及设置于平板顶托底部的丝杆控制的支撑杆,角钢夹角根据浇筑的屋脊角度设置,支撑杆底部固定设置于脚手架搭建的平台上;
[0009]步骤三:斜屋面钢筋绑扎,在斜屋面模板上利用墨斗弹出钢筋捆扎位置,等间距布置桁架筋阻流装置,同时在桁架筋阻流装置的上下分别设置板面钢筋网以及板底钢筋网,桁架筋阻流装置包括水平呈空间三角状分布的主筋、位于侧面的S型阻流钢筋、焊接固定于S型阻流钢筋上的腹筋以及垂直设置于主筋底部两侧的保护垫块钢筋;
[0010]步骤四:截流插板的布置,沿坡屋面长度方向每隔1.35米设置一截流插板,截流插板包括垂直于坡屋面设置的钢板,钢板的下侧设置有与纵向钢筋间距一致的钢筋插槽,钢
板的侧面中部焊接固定有一用于标定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标厚角钢,钢板的上部设置有若干用于穿设脚手管的贯穿孔,通过贯穿贯穿孔内的脚手管对整个截流插板进行固定;
[0011]步骤五:斜屋面砼浇筑,以两个截流插板之间的距离为一段,由下向上分段浇筑,浇筑时由四周开始分段逐级向上浇筑,并进行振捣,棒距控制在20~30cm,振捣棒垂直坡屋面插入,快插慢拔,振捣时以商品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明显下沉,不再有气泡和泌水冒出为度,同时配合刮尺沿角钢平行滑移以保证混凝土板面收平压实;
[0012]步骤六:拆除截流插板,待混凝土初凝前,拆除各级截流插板,拆除时从截流插板一端向另一端缓缓拔起;
[0013]步骤七:混凝土养护,将塑料薄模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上,以使混凝土构件与空气隔绝。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承于屋脊模板中部的多个坡屋中部支撑节点,所述坡屋中部支撑节点包括与屋脊模板倾斜角度一致的防滑斜撑块以及设置于其底部的U型托。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设置有方便控制以及调节的屋脊模板角度和标高可调节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屋脊模板角度的调节以及限制,安装施工方便,调节丝杆上下位置即可实现对模板标高的调整;
[0018](2)斜屋面设置有上下两层钢筋网以及位于中部的桁架筋阻流装置,可以较好的起到对混凝土的阻流作用,可以防止出现混凝土流淌滑落、离析现象,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可以避免浇筑面出现蜂窝、麻面、平整度差、露筋、裂缝以及渗漏现象;
[0019](3)增设实现分段浇筑的截流插板结构,使得浇筑由下而上分段进行,插板可以较好的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标高稳定,截流插板还作为截流屏障以降低重力下坠,振动棒点振振捣混凝土时可以阻止混凝土在斜坡面上无约束的自然滑落,达到内实外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坡屋面侧向示意图。
[0021]图2是斜屋面端部示意图。
[0022]图3是截流插板结构示意图。
[0023]1‑
脚手管;2

截流插板;21

标厚角钢;22

钢板;23

钢筋插槽;24

贯穿孔;31

板面钢筋网;32

板底钢筋网;33

桁架筋阻流装置;41

角钢;42

平板顶托;43

支撑杆;5

防滑斜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实施例:
[0026]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脚手架搭
建,采用满堂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系统,设置若干立管,立管采用Ф48X3.5的钢管作为支撑系统,采用满堂扣件式。根据脚手架施工方案,立管纵横间距1.2m,在立管离地不大于20cm的位置纵横向设置扫地杆一道,以上每隔1.5m均设置纵横拉杆一道。此钢管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0027]步骤二:屋脊模板安装,脚手架搭建时按控制标高立好高点立杆、低点立杆及水平杆,安装屋脊模板后,在屋脊模板的底部设置屋脊模板角度和标高可调节装置,屋脊模板角度和标高可调节装置包括由端部铰接的两根角钢41(等边角钢L75X5)形成的屋脊模板底部阴角刚性支撑角架、固定连接于两个角钢两个自由端的水平横置的平板顶托42(等边角钢L75X5)以及设置于平板顶托底部的丝杆控制的支撑杆43,角钢41夹角根据浇筑的屋脊角度设置,支撑杆43底部固定设置于脚手架搭建的平台上;
[0028]步骤三:斜屋面钢筋绑扎,在斜屋面模板上利用墨斗弹出钢筋捆扎位置,等间距布置桁架筋阻流装置,同时在桁架筋阻流装置的上下分别设置板面钢筋网31以及板底钢筋网32,桁架筋阻流装置33包括水平呈空间三角状分布的主筋、位于侧面的S型阻流钢筋、焊接固定于S型阻流钢筋上的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提高坡面板混凝土密实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脚手架搭建,采用满堂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系统,设置若干立管,立管纵横间距1.2m,在立管离地不大于20cm的位置纵横向设置扫地杆一道,以上每隔1.5m均设置纵横拉杆一道,钢管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步骤二:屋脊模板安装,脚手架搭建时按控制标高立好高点立杆、低点立杆及水平杆,安装屋脊模板后,在屋脊模板的底部设置屋脊模板角度和标高可调节装置,屋脊模板角度和标高可调节装置包括由端部铰接的两根角钢形成的屋脊模板底部阴角刚性支撑角架、固定连接于两个角钢两个自由端的水平横置的平板顶托以及设置于平板顶托底部的丝杆控制的支撑杆,角钢夹角根据浇筑的屋脊角度设置,支撑杆底部固定设置于脚手架搭建的平台上;步骤三:斜屋面钢筋绑扎,在斜屋面模板上利用墨斗弹出钢筋捆扎位置,等间距布置桁架筋阻流装置,同时在桁架筋阻流装置的上下分别设置板面钢筋网以及板底钢筋网,桁架筋阻流装置包括水平呈空间三角状分布的主筋、位于侧面的S型阻流钢筋、焊接固定于S型阻流钢筋上的腹筋以及垂直设置于主筋底部两侧的保护垫块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琪圆黄胜李磊张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公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