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75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包括安装座、连杆组件、中间板组件和侧边板组件,所述中间板组件的两侧均设有侧边板组件,所述侧边板组件上铰接有安装座,所述连杆组件的中部与中间板组件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板组件两侧的侧边板组件铰接;所述中间板组件包括吊座和带折边的中间板体,两件中间板体对称设置且两件折边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吊座与两件折边连接,所述吊座用于与连杆组件的中部铰接。中间板组件采用两件带折边的中间板体组装而成,可以增加中间板组件的刚度,防止因为中间板组件尺寸过大而发生挠曲变形。变形。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相邻车厢间都设有贯通道系统,而顶板结构是贯通道系统的主要部件。顶板结构需适应车辆运行时相邻车厢间的各种相对运动,并确保车辆内部贯通美观。
[0003]目前,针对车辆间大跨距的列车都采用分体式顶板结构,由两套顶板结构配合使用以满足运行工况要求。在跨距一定的情况下,布置两套顶板结构也就必然导致只能采用小尺寸的顶板结构,而小尺寸的顶板结构能够提供的相对运动范围有限,因此采用两套分体式顶板结构的曲线通过能力较弱,一般只能满足R100m以上最小通过曲线的需求。
[0004]若采用一套大尺寸的分体式顶板结构设置于相邻车厢之间,虽然可以实现满足更小半径的曲线通过需求,因此也必然会导致顶板结构的重量过大,顶板结构的板体容易挠曲变形的问题。
[0005]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旨在解决大尺寸的顶板结构存在重量过大以及板体容易挠曲变形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包括安装座、连杆组件、中间板组件和侧边板组件,所述中间板组件的两侧均设有侧边板组件,所述侧边板组件上铰接有安装座,所述连杆组件的中部与中间板组件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板组件两侧的侧边板组件铰接;
[0008]所述中间板组件包括吊座和带折边的中间板体,两件中间板体对称设置且两件折边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吊座与两件折边连接,所述吊座用于与连杆组件的中部铰接。
[0009]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侧边板组件包括垫板、下板和上板,所述下板和上板之间在远离中间板组件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中间板体活动插入下板和上板之间的间隙中。
[0010]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由垫板往中间板组件的方向,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0011]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中间板体与下板、上板之间均设有耐磨层。
[0012]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板的上表面和上板的下表面上设有耐磨绒布,所述中间板体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贴膜。
[0013]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板的下表面进行喷漆或喷塑处理。
[0014]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连杆组件根据顶板组件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
[0015]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连接片一、连接片二
和铰接座,所述连接片一与侧边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二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二与连接片一之间铰接,所述铰接座设置于连接片一上,所述铰接座用于与连杆组件的端部铰接。
[0016]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中间连杆和边连杆,两件中间连杆的中部与吊座铰接在一起;两件中间连杆的两端均铰接边连杆,同侧的两件边连杆以及该侧对应的铰接座铰接在一起。
[0017]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中间板组和侧边板组均采用轻量化材料;所述中间连杆和边连杆均为铝管。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顶板组件,通过侧边板组件和中间板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连杆组件的拉伸或压缩,使得列车能顺利通过平曲线路线;在两个车厢存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差时,通过安装座和侧边板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能实现侧边板组件和中间板组件呈倾斜状态,使得列车能顺利通过竖曲线路线;相对于现有的顶板结构,本技术的顶板结构运动更加灵活。
[0020]本技术中间板组件采用两件带折边的中间板体(即L型板)组装而成,可以增加中间板组件的刚度,防止因为中间板组件尺寸过大而发生挠曲变形。采用轻量化的材料使得顶板组件能将尺寸设计的更大,重量更轻,对应使得顶板组件的相对运动范围更大,本技术的顶板结构能满足更小半径平曲线的路线通过需求。
[00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是顶板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侧边板组件和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中间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安装座,2、连杆组件,2.1、中间连杆,2.2、边连杆,3、中间板组件,3.1、中间板体,3.2、吊座,4、侧边板组件,4.1、垫板,4.2、下板,4.3、上板,4.4、耐磨绒布,5、铰接组件,5.1、连接片一,5.2、连接片二,5.3、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参见图1

4,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包括安装座1、连杆组件2、中间板组件3和侧边板组件4,所述中间板组件3的两侧均设有侧边板组件4,侧边板组件与中间板组件之间能相对运动,所述侧边板组件4上铰接有安装座1,即安装座1能够相对于侧边板组件4自由转动;所述连杆组件2的中部与中间板组件3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板组件两侧的侧边板组件4铰接;所述安装座1用于与车厢的端面进行连接,通过两件安装座1实现将顶板组件安装于两个车厢之间;列车运行过程中,随着相邻两个车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连杆组件进行伸长或缩短,侧边板组件与中间板组件之间能同步相对运动。
[0032]参见图3,所述中间板组件3包括吊座3.2和带折边的中间板体3.1,两件中间板体对称设置且两件折边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吊座3.2与两件折边连接,所述吊座3.2用于与连杆组件的中部铰接。中间板组件采用两件带折边的中间板体(即L型板)组装而成,可以增加中间板组件的刚度,防止因为中间板组件尺寸过大而发生挠曲变形。
[00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连杆组件根据顶板组件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连杆组件的伸缩方向与顶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其中,所述中间板组件上的吊座与连杆组件数量为对应设置;通过对称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连杆组件(2)、中间板组件(3)和侧边板组件(4),所述中间板组件(3)的两侧均设有侧边板组件(4),所述侧边板组件(4)上铰接有安装座(1),所述连杆组件(2)的中部与中间板组件(3)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板组件两侧的侧边板组件(4)铰接;所述中间板组件(3)包括吊座(3.2)和带折边的中间板体(3.1),两件中间板体对称设置且两件折边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吊座(3.2)与两件折边连接,所述吊座(3.2)用于与连杆组件的中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板组件包括垫板(4.1)、下板(4.2)和上板(4.3),所述下板(4.2)和上板(4.3)之间在远离中间板组件(3)的一侧设有垫板(4.1),所述中间板体(3.1)活动插入下板(4.2)和上板(4.3)之间的间隙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垫板(4.1)往中间板组件(3)的方向,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体(3.1)与下板(4.2)、上板(4.3)之间均设有耐磨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4.2)的上表面和上板(4.3)的下表面上设有耐磨绒布(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刘理智贾仕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