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137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燃气炉炉前辊道、燃气炉、感应炉炉前辊道、热剪、感应加热炉和感应炉炉后辊道;燃气炉炉前辊道、燃气炉、感应炉炉前辊道、感应加热炉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依次连接;热剪设在燃气炉的出口处,并位于感应炉炉前辊道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了燃气炉加热和感应炉加热的优点,同时降低了铝锭加热的能耗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既能满足铝锭的连续加热,也能满足铝锭的单根加热。也能满足铝锭的单根加热。也能满足铝锭的单根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铝合金挤压过程中,铝锭的加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燃气炉加热,一种是采用感应炉加热。燃气炉加热是以天然气为燃料,对铝锭进行加热,利用设备自带的测温装置对铝锭进行测温,从而控制燃气炉的燃烧加热时间,这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天然气加热,其成本较低,缺点是加热温度控制精度较差,环境不友好,同时无法适用于较大的铝锭的加热,这是因为由于铝锭尺寸较大后会导致铝锭芯部加热不透。
[0003]感应加热炉主要是通过感应线圈对铝锭进行加热,其优点是加热过程稳定可靠,加热温度控制精度高,同时可以适用于各种大、中、小规格铝锭的加热,是大规格铝锭加热的必选方式;缺点是能耗高,成本高,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在保证加热温度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包括燃气炉炉前辊道、燃气炉、感应炉炉前辊道、热剪、感应加热炉和感应炉炉后辊道;燃气炉炉前辊道、燃气炉、感应炉炉前辊道、感应加热炉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依次连接;热剪设在燃气炉的出口处,并位于感应炉炉前辊道的上方。
[0007]优选地,燃气炉炉前辊道、燃气炉、感应炉炉前辊道、感应加热炉和感应炉炉后辊道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0008]优选地,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分别连接有能够使辊子正转或反转的动力装置。
[0009]进一步优选地,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中主动辊和从动辊间隔设置,主动辊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0010]优选地,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均为单独传动辊道。
[0011]优选地,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上均设有对正装置。
[0012]优选地,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001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铝锭加热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铝棒放置在燃气炉炉前辊道上,燃气炉炉前辊道将铝棒输送至燃气炉内进行一次加热;一次加热完成后,燃气炉内的铝棒被推出至感应炉炉前辊道上,热剪将一次加热完成后的铝棒剪切成预设长度的一次加热铝锭,感应炉炉前辊道将一次加热铝锭输送至感应加热炉,感应加热炉对一次加热铝锭进行二次加热并保温;二次加热和保温完成后,二次加热铝锭被推出到感应炉炉后辊道上,进入后续工序。
[0014]优选地,一次加热的加热温度区间为室温~300℃,二次加热的加热温度区间为300℃~铝锭挤压温度,铝锭挤压温度为400~480℃。
[0015]优选地,燃气炉和感应加热炉均预设有尺寸

温度控制曲线,根据铝棒和一次加热铝锭的尺寸分别对燃气炉和感应加热炉的温度进行控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将整个铝锭的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采用燃气炉对铝棒进行一次加热,由于一次加热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不高,采用燃气加热能耗和成本都比较低,效率也高。采用感应加热炉进行二次加热及保温,由于二次加热是铝锭进入下一道工序前的最后加热,对铝锭温度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感应加热能很好的满足这一条件,能很好的保证铝锭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温度精度;同时铝锭已经经过一次加热,在该工序能够节约能耗。该系统结合了燃气炉加热和感应炉加热的优点,同时降低了铝锭加热的能耗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既能满足铝锭的连续加热,也能满足铝锭的单根加热。
[0018]进一步地,燃气炉炉前辊道、燃气炉、感应炉炉前辊道、感应加热炉和感应炉炉后辊道布置在同一直线上,能够降低设备的投入和控制的难度。
[0019]进一步地,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分别连接有能够使辊子正转或反转的动力装置,能够使辊道上的铝棒或铝锭前进或后退,便于调整工序,实现全自动控制。
[0020]更进一步地,由于铝棒和铝锭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中主动辊和从动辊间隔设置,主动辊与动力装置连接,能够在保证连续传送的前提下降低能耗。
[0021]进一步地,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均为单独传动辊道,结构简单、不需要传动齿轮及传动轴、辊子相互位置的准确度要求低,装拆、检修和润滑简单。
[0022]进一步地,燃气炉炉前辊道、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上均设有对正装置,能够对铝棒或铝锭进行对正,避免偏移。
[0023]进一步地,感应炉炉前辊道和感应炉炉后辊道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对加热温度进行实时反馈。
[002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铝锭加热系统的工作方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保证加热温度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0025]进一步地,燃气炉和感应加热炉均预设有尺寸

温度控制曲线,根据铝棒和铝锭的尺寸分别对燃气炉和感应加热炉的温度进行控制,能够匹配最优的加热温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为铝棒,2为燃气炉炉前辊道,3为燃气炉,4为感应炉炉前辊道,5为热剪,6为一次加热铝锭,7为感应加热炉,8为感应炉炉后辊道,9为二次加热铝锭。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其内容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9]如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包括燃气炉炉前辊道2、燃气炉3、感应炉炉前辊道4、热剪5、感应加热炉7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燃气炉炉前辊道2、燃气炉3、感应炉炉前辊道4、感应加热炉7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依次连接;热剪5设在燃气炉3的出口处,并位于感应炉炉前辊道4的上方。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燃气炉炉前辊道2、燃气炉3、感应炉炉前辊道4、感应加热炉7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分别连接有能够使辊子正转或反转的动力装置。优选地,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中主动辊和从动辊间隔设置,主动辊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均为单独传动辊道。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上均设有对正装置。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如红外测温仪。
[0035]上述铝锭加热系统的工作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锭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炉炉前辊道(2)、燃气炉(3)、感应炉炉前辊道(4)、热剪(5)、感应加热炉(7)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燃气炉炉前辊道(2)、燃气炉(3)、感应炉炉前辊道(4)、感应加热炉(7)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依次连接;热剪(5)设在燃气炉(3)的出口处,并位于感应炉炉前辊道(4)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锭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炉炉前辊道(2)、燃气炉(3)、感应炉炉前辊道(4)、感应加热炉(7)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布置在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锭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分别连接有能够使辊子正转或反转的动力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锭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中主动辊和从动辊间隔设置,主动辊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锭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均为单独传动辊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锭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炉炉前辊道(2)、感应炉炉前辊道(4)和感应炉炉后辊道(8)上均设有对正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召堂吴晓俊殷尊吕一楠孟永乐高磊高延忠李佼佼孙璞杰林琳朱婷吕游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