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090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练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包括:揉练筒和挤出筒,揉练筒呈三筒连体造型,揉练筒一端连接挤出筒;第一转轴,揉练筒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揉练叶片,第一转轴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揉练叶片;第二转轴,揉练筒内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揉练叶片,第二转轴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揉练叶片;第三转轴,揉练筒内设置有第三转轴;螺旋叶片,第三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泥料在揉练筒中分别经揉练叶片和螺旋叶片不同区段,不同力度,不同频率的揉练力度,从而避免陶泥内的泥土颗粒成定向排列造成类似现有机械练泥工艺中陶泥中潜伏着应力的不良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练泥机
,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练泥是制作陶器、瓷器中一道关键的工序,练泥是通过捶打、挤压的方式,将泥土中的空气排出干净,避免陶泥在烧制的过程中产生气泡。
[0003]现有技术的练泥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一轴或双轴叶片将陶泥中的空气挤压排出,无法避免挤压搅拌件的同频率、同速度的挤压过程而造成陶泥内的泥土颗粒成定向排列,使得陶泥中潜伏着应力,使得烧制坯件各部位呈不均匀地膨胀或收缩,导致坯件变形或产生裂纹。且一旦遇到练泥机故障或换用其它泥料使用,则需要拆解练泥机设备清除内膛里面的残留泥料,因其内膛容积大,零件复杂,诸如搅泥刀,螺旋叶片,螺杆,螺栓等配套设备,拆解过程繁琐,清洗工作量极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0004]因此,如何研发一种保证泥料的揉练和挤出成型不产生应力潜伏的同时,降低设备的清洗难度和拆装时的繁琐程度,是本领域人员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搅拌件的同频率、同速度的挤压过程产生应力潜伏,清洗工作量极大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既能打乱陶泥内的泥土颗粒的定向排列,又利于冲洗的三筒连体结构的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有揉练筒和挤出筒,揉练筒呈三筒连体造型,揉练筒一端连接挤出筒;第一转轴,揉练筒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揉练叶片,第一转轴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揉练叶片;第二转轴,揉练筒内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揉练叶片,第二转轴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揉练叶片;第三转轴,揉练筒内设置有第三转轴;螺旋叶片,第三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齿轮组,齿轮组由所述第三转轴上的齿轮为小齿轮,第三转轴与动力源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齿轮为大齿轮,大齿轮分别与小齿轮两侧啮合而构成;齿轮组的齿数比为(1/3
×
12):(1/2
×
12):(1/2
×
12)=4:6:6。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揉练叶片和第二揉练叶片均为间隔螺旋排列在转轴上且旋向相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与第一揉练叶片旋向相反,所述螺旋叶片分为前部揉练段,后部挤出段,后部挤出段的螺旋叶片间距更密集,所产生的挤压力度更大。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挤出筒具有挤压部和成型部,挤压部呈曲面流线型并与揉练筒连接,成型部为圆筒形状。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凹凸型壁块,挤出筒的内壁顶部沿筒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凹凸型壁块,凹凸型壁块四面为均为曲面造型,紧贴顶壁。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侧盖板,揉练筒一侧分割出侧盖板;铰链,侧盖板通过铰链与揉练筒连接;卡紧组件,揉练筒与侧盖板在顶部通过卡紧组件压紧固定。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泥料在揉练筒中分别经揉练叶片和螺旋叶片不同区段,不同力度,不同频率的揉练力度,从而避免陶泥内的泥土颗粒成定向排列造成类似现有机械练泥工艺中陶泥中潜伏着应力的不良隐患。
[0013]2、第一揉练叶片和第二揉练叶片均为间隔螺旋排列在转轴上,螺旋叶片后部挤出段的叶片间距更密集,所产生的挤压力度更大。不同于现有设备中均等且相同的叶片形状和排列方式,从而进一步打破了陶泥内的泥土颗粒成定向排列现象,避免后期烧制坯件时各部位呈不均匀地膨胀或收缩,导致坯件变形或产生裂纹。
[0014]3、同时在清除筒身内膛里面的残留泥料时,灌入洗涤水冲洗时产生类似工业用洗衣笼的翻滚洗涤模式,揉练叶片和螺旋叶片相互朝对方和内膛以不同频率的冲击力泼水冲洗,既强化了水流冲击力度,又达到相辅相成的全方位冲洗效果;使得洗涤效果明显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剖示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出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凹凸型壁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号:1_揉练筒,2_挤出筒,201_挤压部,202_成型部,3_第一转轴,4_第一揉练叶片,5_第二转轴,6_第二揉练叶片,7_第三转轴,8_螺旋叶片,9_凹凸型壁块,10_侧盖板,11_铰链,12_卡紧组件,13_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4所示,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有揉练筒1和挤出筒2,揉练筒1呈三筒连体造型,揉练筒1一端连接挤出筒2;第一转轴3,揉练筒1内设置有第一转轴3;第一揉练叶片4,第一转轴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揉练叶片4;第二转轴5,揉练筒1内设置有第二转轴5;第二揉练叶片6,第二转轴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揉练叶片6;第三转轴7,揉练筒1内设置有第三转轴7;螺旋叶片8,第三转轴7上设置有螺旋叶片8。
[0025]还包括有齿轮组13,齿轮组13由所述第三转轴7上的齿轮为小齿轮,第三转轴7与动力源连接,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5上的齿轮为大齿轮,大齿轮分别与小齿轮两侧啮合而构成。齿轮组的齿数比为(1/3
×
12):(1/2
×
12):(1/2
×
12)=4:6:6。
[0026]所述第一揉练叶片4和第二揉练叶片6均为间隔螺旋排列在转轴上;所产生的挤压力为间隙性的揉练力度;所述螺旋叶片8与第一揉练叶片4旋向相反,所述螺旋叶片8分为前部揉练段,后部挤出段,后部挤出段的螺旋叶片8间距更短,挤出段所产生的挤压力度更大,揉练段所产生的挤压力度更小。
[0027]所述挤出筒2具有挤压部201和成型部202,挤压部201呈曲面流线型并与揉练筒1连接,成型部202为圆筒形状。使得造型衔接无积压角出现,出料更流畅。
[0028]本专利技术将泥土料、水和和其它辅助原料,从料斗内送入,启动动力源,在揉练筒1内泥料被揉练叶片和螺旋叶片搅拌且一边旋转一边向挤出筒2进行压力输送,并且,在挤出段还具备整流用更为密集的旋转叶片8,该挤出段整流用旋转叶片8设置成与通过第三转轴7的中心线的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旋转轴中心线所成的角度随着接近挤出筒2的圆筒形状成型部202而逐渐减小。该挤出段整流用更为密集的旋转叶片8起到将在与揉练筒1的内壁之间沿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5进行压力输送的螺旋状的坯土汇聚成圆柱状的作用。
[0029]此外,在齿轮组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揉练筒(1)和挤出筒(2),揉练筒(1)呈三筒连体造型,揉练筒(1)一端连接挤出筒(2);第一转轴(3),揉练筒(1)内设置有第一转轴(3);第一揉练叶片(4),第一转轴(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揉练叶片(4);第二转轴(5),揉练筒(1)内设置有第二转轴(5);第二揉练叶片(6),第二转轴(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揉练叶片(6);第三转轴(7),揉练筒(1)内设置有第三转轴(7);螺旋叶片(8),第三转轴(7)上设置有螺旋叶片(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齿轮组(13),齿轮组(13)由所述第三转轴(7)上的齿轮为小齿轮,第三转轴(7)与动力源连接,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5)上的齿轮为大齿轮,大齿轮分别与小齿轮两侧啮合而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绝缘子生产用练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揉练叶片(4)和第二揉练叶片(6)均为间隔螺旋排列在转轴上且旋向相同。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金林曾玉红曾玉清廖小兵刘根萍彭泓肖禾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爱瑞达电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