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余热回收利用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069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余热回收利用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包括媒介储存箱,能够连接在所述储存箱上的空气换热装置、能够安装在所述空气换热装置顶端的导热装置、能够安装在所述空气换热装置底端的余热回收装置以及安装在空气换热装置中的弹性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具备热量利用率高、导热性能更佳和能耗较低的优势,适合大量推广。适合大量推广。适合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余热回收利用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换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可余热回收利用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热交换器是以冷热媒介进行冷却或加热空气的换热装置中的主要设备,通入高温水、蒸汽或高温导热油等可以加热空气,通入盐水或低温水可以冷却空气,在轻工、建筑、机械、纺织、印染、电子、食品、淀粉、医药、冶金涂装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在热风采暖、空调、冷却、冷凝、除湿、烘干等场景中。
[0003]现有的空气热交换器,大多数采用多层固定管板式,并没有热量回收利用的功能,其具有媒介流通路径长、热量利用率低、能耗较高、拆卸麻烦以及部分元件的故障率较高等缺点。
[0004]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余热可回收利用且热量利用率高的空气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热膨胀保护、能耗较低、便于拆卸等功能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余热回收利用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包括媒介储存箱、空气换热装置、导热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弹性保护装置;
[0007]所述媒介储存箱包括保温壳体,设置在保温壳体内部用于储存换热媒介的储存箱,多个从上至下均匀缠绕设置在储存箱上且用于对换热媒介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管,以及设置在储存箱且贯穿保温壳体的媒介传输口;
[0008]所述空气换热装置包括安装腔,多个呈矩阵均匀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部且与所述传输口连接的媒介管道,设置在安装腔内部用于支撑媒介管道的支撑板,安装在安装腔上用于传送热量的换热罩;
[0009]所述导热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腔顶端的集热总板,多个一端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集热总板内侧端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相邻两个媒介管道间的子集热板,设置在集热总板外侧端的散热板,以及设置在换热罩上且与散热板外侧端连接的导热板;
[0010]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用于引导集热总板的散热网,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用于集中传送热量的若干导热孔;
[0011]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腔底端处且与子集热板连接的余热回收板,活动安装在余热回收板上的导热管组,设置在导热管组上用于将残余热量传送给媒介储存箱的传送管口,设置在导热管组上用于限定传送管口位置的限位卡环;
[0012]所述弹性保护装置安装在安装腔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媒介管道上设置有用于交换热冷媒介的交换总管;可在总管处集
中将热冷媒介进行交换,提高可工作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组包括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二导热管组;所述第一导热管组、第二导热管组分别通过滑轨活动连接于在余热回收板上;导热管组可在余热回收板上进行左右移动,可以根据装置残余热量集中点的变化而随时移动,找到最佳残余热量导出点,有效提高了余热回收的效率,从而可将更多的回收热量传送到媒介储存箱中,降低了工作能耗;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保护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腔内的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弹簧组,活动安装在弹簧组上端的顶板,以及一端活动安装在底板上且另一端活动安装在顶板上的活动轴销;通过轴销限制顶板自由度,让其只可沿着各部件体积因热膨胀而增大的方向来回移动,提高了弹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弹簧组的底部槽,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弹簧组的顶部槽;底部槽和顶部槽可以有效限定弹簧组的位置,提高弹性保护装置其工作可靠性;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包括与底板连接的顶板本体,设置在所述顶板本体上的橡胶软板;橡胶软板可以有效缓冲各部件工作时因热膨胀产生的体积增大对整体装置的变形压力;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采用压缩弹簧或碟式弹簧;弹簧的选择具有可替换性,便于后期整体装置的保养维护工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利用余热回收装置对装置的残余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实现热量的二次利用,能够降低能量的损耗;利用导热装置可以将热量集中传送到应用场景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再利用各部件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维护;进而利用弹性保护装置缓冲各部件因热膨胀产生的体积增大对整体装置的变形压力;
[0021]2、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搭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具备可回收利用整体残余热量、热量利用率更高、能耗降低的优势,适合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空气换热装置的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空气换热装置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空气换热装置的爆炸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空气换热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弹性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00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弹性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0030]其中,1

媒介储存箱、11

保温壳体、12

储存箱、13

电加热管、14

媒介传输口、2

空气换热装置、21

安装腔、22

媒介管道、221

交换总管、23

支撑板、 24

换热罩、3

导热装置、31

集热总板、32

子集热板、33

散热板、331

散热网、34

导热板、341

导热孔、4

余热回收装置、41

余热回收板、42

导热管组、421
‑ꢀ
第一导热管组、422

第二导热管组、43

传送管
口、44

限位卡环、5

弹性保护装置、51

底板、511

底部槽、52

弹簧组、53

顶板、531

顶部槽、532、橡胶软板、 54

活动轴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可余热回收利用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包括媒介储存箱1、空气换热装置2、导热装置3、余热回收装置4、弹性保护装置5;
[0033]如图1所示,媒介储存箱1包括保温壳体11,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余热回收利用的电加热型空气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媒介储存箱(1)、空气换热装置(2)、导热装置(3)、余热回收装置(4)、弹性保护装置(5);所述媒介储存箱(1)包括保温壳体(11),设置在保温壳体(11)内部用于储存换热媒介的储存箱(12),多个从上至下均匀缠绕设置在储存箱(12)上且用于对换热媒介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管(13),以及设置在储存箱(12)且贯穿保温壳体(11)的媒介传输口(14);所述空气换热装置(2)包括安装腔(21),多个呈矩阵均匀设置在所述安装腔(21)内部且与所述传输口(14)连接的媒介管道(22),设置在安装腔(21)内部用于支撑媒介管道(22)的支撑板(23),安装在安装腔(21)上用于传送热量的换热罩(24);所述导热装置(3)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腔(21)顶端的集热总板(31),多个一端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集热总板(31)内侧端且另一端位于相邻两个媒介管道(22)间的子集热板(32),设置在集热总板(31)外侧端的散热板(33),以及设置在换热罩(24)上且与散热板(33)外侧端连接的导热板(34);所述散热板(33)上设置有用于引导集热总板(31)的散热网(331),所述导热板(34)上设置有用于集中传送热量的若干导热孔(341);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包括活动安装在安装腔(21)底端处且与子集热板(32)连接的余热回收板(41),活动安装在余热回收板(41)上的导热管组(42),设置在导热管组(42)上用于将残余热量传送给媒介储存箱(1)的传送管口(43),设置在导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蒋健陈威张鑫磊徐冬青郎大庆杨颖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压力容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