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69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涉及辊压机技术领域,耐磨元件,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辊轴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工作部抵接于支撑部的端面,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通过设置耐磨元件及支撑部,解决了常规辊面+挡环结构差和受力不均问题,有效延长了耐磨元件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物料通过辊轴时的挤压效果。时的挤压效果。时的挤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


[0001]本技术涉及辊压机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建材水泥、冶金矿山、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粉磨电耗占总电耗的60

70%,高能耗、低效率是建材水泥、冶金矿山、化工等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严重阻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生产规模的大型化。
[0003]由于粉磨机理的改变,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及其系统工艺技术可使粉磨系统电耗降低20

60%,产量提高25

200%,适用于新建厂或老厂扩能改造。随着近年粉磨技术的发展,基于料床粉磨原理的辊压机(高压辊磨机)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熟料、水泥生料、矿渣、钢渣、铁矿石、化工等的粉磨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是节能降耗的理想辊轴支撑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电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应用的普遍化,传统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的挤压辊辊轴面临如下问题,如图1

3所示:
[0004]1.常规辊面+侧挡板(挡在辊套端面)。由于侧挡板是活动挡在辊套端面,靠顶杆和碟簧或者弹簧抵挡物料挤压力对侧挡板的作用,所以侧挡板在受到物料的挤压力时,将会根据受力大小远离和靠近辊套端面。在侧挡板远离辊套端面的过程中,边缘将漏料,从而造成边缘物料挤压效果差,影响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的整体挤压效果。侧挡板挡在侧面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侧挡板不转动,在物料通过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的时候,相当于侧挡板是固定的,物料在通过辊压机的过程中,两侧物料始终与侧挡板摩擦,这样,侧挡板就存在一个集中磨损区,侧挡板的寿命相对较短,需要经常更换。
[0005]2.常规辊面+挡环(挡环通过螺栓固联在辊套侧面)。在物料挤压过程中,由于挡环挡着物料朝边缘移动,在挡环与辊套交接处将形成物料聚集。整个辊宽方向的受力情况是中间小、两端大,受力非常不均匀一致。挡环受力后将远离辊套端面,在远离过程中,挡环与辊套端面就形成间隙,细小物料将进入间隙,物料越积越多将在挡环与辊套侧面形成楔子原理,最后将螺栓拉断或者挡环折断或辊套侧面拉坏。
[0006]常规辊面+挡环(挡环卡在辊套上并通过螺栓固联在辊套侧面)。在物料挤压过程中,由于挡环挡着物料朝边缘移动,在挡环与辊套交接处将形成物料聚集。整个辊宽方向的受力情况是中间小、两端大,受力非常不均匀一致。挡环受力后将有朝远离辊套端面移动的趋势,在这过程中,挡环与辊套的卡槽的受力非常大,容易将辊套靠近端面的卡槽折断,卡槽折断后将带动侧面的螺栓拉断或者挡环折断,辊套边缘同时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通过设置耐磨元件及支撑部,解决了上述结构差和受力不均问题,有效延长了耐磨元件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物料通过辊轴时的挤压效果。
[0008]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耐磨元件,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辊轴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工作部抵接于支撑部的端面,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轴线与工作部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包括直接与物料接触的磨损面、以及抵接于辊轴支撑部的支撑面,所述磨损面与支撑面相对设置于工作部两侧,所述装配部连接于支撑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与连接装配部相对的一端设有可限制于固定槽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自磨损面向外延伸。
[0012]进一步地,所述磨损面上设有耐磨层。
[001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装配孔沿装配部长度方向均布,相邻两装配孔之间设有楞条。
[0014]一种耐磨辊轴,包括辊轴本体,所述辊轴本体包括用于安装耐磨元件的支撑部、以及作用于物料的辊压部,所述支撑部设于辊压部的端部;所述耐磨元件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轴线与工作部平行;所述装配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所述工作部抵于支撑部与辊压部连接的一侧端面。
[0015]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耐磨元件的端部可相互抵接,若干所述耐磨元件可相互配合形成与支撑部匹配的耐磨环,所述耐磨环中相邻的耐磨元件端部相互抵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辊压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支撑部沿径向突出于辊压部,成对的支撑部与辊压部相互配合形成内凹的辊压区;所述支撑部与辊压部的交界处设有呈环状的固定槽,所述工作部与连接装配部相对的一端设有可限制于固定槽的固定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包括直接与物料接触的磨损面、以及抵接于支撑部端面的支撑面,所述磨损面与支撑面相对设置于工作部两侧,所述装配部连接于支撑面,所述固定部自磨损面向外延伸。
[0018]一种辊轴耐磨的辊压机,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包括用于安装耐磨元件的支撑部、以及用于辊压物料的第二辊压部,所述支撑部设于第二辊压部的端部;所述第二辊压部与第一辊轴的第一辊压部匹配;所述耐磨元件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轴线与工作部平行;所述装配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所述工作部抵于支撑部上与第一辊轴匹配的一侧。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耐磨元件与支撑部匹配,耐磨元件随辊轴一起转动,且与物料运行的方向一致,可降低物料对耐磨元件的冲击;装配部和支撑部的宽度可根据需要调节,较宽的装配部承力效果好,解决了常规辊面+挡环结构易折断损坏的问题;与常规的固定侧挡板相比,磨损面面积大,且每个耐磨元件转动一圈后才再次进入磨损区,由整个耐磨环均匀分摊单位时间内的总磨损量,可有效提高耐磨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传统的常规辊面+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常规辊面+挡环(挡环通过螺栓固联在辊套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常规辊面+挡环(挡环卡在辊套上并通过螺栓固联在辊套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耐磨元件的主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耐磨元件的侧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耐磨元件安装于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耐磨元件安装于辊轴的侧视图;
[0027]图8是本技术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记: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辊轴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工作部抵接于支撑部的端面,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包括直接与物料接触的磨损面、以及抵接于辊轴支撑部的支撑面,所述磨损面与支撑面相对设置于工作部两侧,所述装配部连接于支撑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与连接装配部相对的一端设有可限制于固定槽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自磨损面向外延伸。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耐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面上设有耐磨层。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耐磨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装配孔沿装配部长度方向均布,相邻两装配孔之间设有楞条。6.一种耐磨辊轴,包括辊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本体包括用于安装耐磨元件的支撑部、以及作用于物料的辊压部,所述支撑部设于辊压部的端部;所述耐磨元件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所述工作部抵于支撑部与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民魏勇徐智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利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