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46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具体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传感器外壳本体,所述传感器外壳本体顶端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外壳顶盖,所述传感器外壳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柱,所述辅助柱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柱,所述抵柱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所述传感器外壳顶盖底端开设有数组暂缓槽,所述缓冲柱底端穿过暂缓槽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外壳本体上,所述缓冲柱外侧缠绕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抵柱上,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暂缓槽;通过传感器外壳本体、缓冲槽、传感器外壳顶盖、辅助柱、抵柱、暂缓槽、缓冲柱和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装置能够提高传感器自身的使用寿命。提高传感器自身的使用寿命。提高传感器自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一般的传感器都需要使用外壳来保护传感器的本体。
[0003]但是现有的传感器外壳仍存在一些弊端,当传感器外壳撞击至壳体顶端时,其撞击的冲击力可能会导致传感器内部受损,降低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通过传感器外壳本体、缓冲槽、传感器外壳顶盖、辅助柱、抵柱、暂缓槽、缓冲柱和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装置能够提高传感器自身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包括传感器外壳本体,所述传感器外壳本体顶端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外壳顶盖,所述传感器外壳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柱,所述辅助柱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柱,所述抵柱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所述传感器外壳顶盖底端开设有数组暂缓槽,所述缓冲柱底端穿过暂缓槽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外壳本体上,所述缓冲柱外侧缠绕设置有弹簧。
[000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抵柱上,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暂缓槽。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柱与抵柱组合呈L状设置,所述辅助柱与抵柱的采用橡胶制成。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柱与缓冲柱的柱体表面积大小相同。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外壳顶盖顶端为光滑表面,所述传感器外壳顶盖顶端柱体呈圆边设置。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外壁包裹设置有硅胶软垫。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传感器外壳本体、缓冲槽、传感器外壳顶盖、辅助柱、抵柱、暂缓槽、缓冲柱和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缓冲槽在受到强烈冲击下,会使传感器外壳顶盖表面向下移动,此时由于暂缓槽的开设,使得传感器外壳顶盖会向下移动,此时
再通过弹簧的反作用力推动从而对传感器外壳顶盖向下的移动趋势进行反向推动,从而降低传感器外壳顶盖向下移动的推力,继而有效缓解该传感器外壳顶盖的冲击力,继而使得该装置能够提高传感器自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传感器外壳本体处立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传感器外壳顶盖处立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传感器外壳顶盖处立体剖面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16]其中:1、传感器外壳本体;2、缓冲槽;3、传感器外壳顶盖;4、辅助柱;5、抵柱;6、暂缓柱;7、缓冲柱;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照说明书附图1

4,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包括传感器外壳本体1,传感器外壳本体1顶端开设有缓冲槽2,缓冲槽2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外壳顶盖3,传感器外壳本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柱4,辅助柱4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柱5,抵柱5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柱7,传感器外壳顶盖3底端开设有数组暂缓槽6,缓冲柱7底端穿过暂缓槽6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外壳本体1上,缓冲柱7外侧缠绕设置有弹簧8,弹簧8一端固定连接在抵柱5上,弹簧8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暂缓槽6,辅助柱4与抵柱5组合呈L状设置,辅助柱4与抵柱5的采用橡胶制成,缓冲柱7与缓冲柱7的柱体表面积大小相同,传感器外壳顶盖3顶端为光滑表面,传感器外壳顶盖3顶端柱体呈圆边设置,弹簧8外壁包裹设置有硅胶软垫。
[001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传感器外壳本体1、缓冲槽2、传感器外壳顶盖3、辅助柱4、抵柱5、暂缓槽6、缓冲柱7和弹簧8的相互配合,使得缓冲槽2 在受到强烈冲击下,会使传感器外壳顶盖3表面向下移动,此时由于暂缓槽6 的开设,使得传感器外壳顶盖33会向下移动,此时再通过弹簧8的反作用力推动从而对传感器外壳顶盖3向下的移动趋势进行反向推动,从而降低传感器外壳顶盖3向下移动的推力,继而有效缓解该传感器外壳顶盖3的冲击力,继而使得该装置能够提高传感器自身的使用寿命。
[0020]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0021]其次:本技术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技术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0022]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
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包括传感器外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外壳本体(1)顶端开设有缓冲槽(2),所述缓冲槽(2)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外壳顶盖(3),所述传感器外壳本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柱(4),所述辅助柱(4)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柱(5),所述抵柱(5)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柱(7),所述传感器外壳顶盖(3)底端开设有数组暂缓槽(6),所述缓冲柱(7)底端穿过暂缓槽(6)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外壳本体(1)上,所述缓冲柱(7)外侧缠绕设置有弹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8)一端固定连接在抵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志徐海张毅朱河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拓伽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