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散热型铜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25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型铜带,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内开设有一储料腔,该储料腔内装有冷凝液,本体的两侧一体向外凸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部,每一第一散热部内均具有与储料腔连通的散热腔;且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部以及第三散热部。使得本体受热时,储料腔内的冷凝液会受热蒸发成气体,然后进入散热腔中,散热腔会通过第一散热部将热量散发出去,之后冷凝液会重新冷却为液体,并流回储料腔中,即可将本体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并配合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部以及第三散热部,增加了本体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性能,降低了使用的局限性,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工作性能,安全性也更好。性也更好。性也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散热型铜带


[0001]本技术涉及铜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散热型铜带。

技术介绍

[0002]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产品规格有0.1~3
×
50~250mm各种状态铜带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片、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散热性能是铜带的一个重要性能,铜带散热性能的好坏也能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
[0003]现有的铜带散热是大多依靠铜带自身的散热性能,散热性能不太好,使用局限性大,在一些发热严重的地方使用时,铜带自身的散热性能并不能将热量完全散热出去,会导致热量聚集,长时间过后会影响产品的工作性能,甚至会出现危险,安全性较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铜带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散热型铜带,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铜带散热性能差、使用局限性大以及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散热型铜带,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内开设有一储料腔,该储料腔内装有冷凝液,本体的两侧一体向外凸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部,每一第一散热部内均具有与储料腔连通的散热腔;且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部以及第三散热部,该第二散热部和第三散热部均向内伸入储料腔中。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厚度小于本体的厚度,且散热腔的外壁厚度小于储料腔的外壁厚度。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外端均为弧形。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散热部与第三散热部左右错位排布。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料腔贯穿本体的左右两端,对应的,本体内还设置有两封口塞,该两封口塞分别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储料腔的左右两端并堵住储料腔的左右两端开口。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外表面涂设有石墨烯涂层。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3]通过本体内开设有一储料腔,该储料腔内装有冷凝液,本体的两侧一体向外凸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部,每一第一散热部内均具有与储料腔连通的散热腔,使得本体受热时,储料腔内的冷凝液会受热蒸发成气体,然后进入散热腔中,散热腔会通过第一散热部将热量散发出去,之后冷凝液会重新冷却为液体,并流回储料腔中,即可将本体上的热量快速散发
出去,并配合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部以及第三散热部,增加了本体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性能,降低了使用的局限性,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工作性能,安全性也更好。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截面示意图。
[0018]附图标识说明:
[0019]10、本体
ꢀꢀꢀꢀꢀꢀꢀꢀꢀꢀꢀꢀꢀꢀꢀꢀ
101、储料腔
[0020]102、散热腔
ꢀꢀꢀꢀꢀꢀꢀꢀꢀꢀꢀꢀꢀ
11、第一散热部
[0021]12、第二散热部
ꢀꢀꢀꢀꢀꢀꢀꢀꢀꢀ
13、第三散热部
[0022]14、封口塞
ꢀꢀꢀꢀꢀꢀꢀꢀꢀꢀꢀꢀꢀꢀ
15、石墨烯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本体10。
[0024]该本体10内开设有一储料腔101,该储料腔101内装有冷凝液,本体10的两侧一体向外凸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部11,每一第一散热部11内均具有与储料腔101连通的散热腔102,使得本体10受热后,储料腔101中的冷凝液会变为气体,然后进入散热腔102中,并通过散热腔102以及第一散热部11将热量散热出去,然后冷凝液会重新冷凝成液体流入储料腔101中;且本体10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部12以及第三散热部13,该第二散热部12和第三散热部13均向内伸入储料腔101中,第二散热部12和第三散热部13用以增大本体10的散热面积。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11的厚度小于本体10的厚度,且散热腔102的外壁厚度小于储料腔101的外壁厚度,使得散热腔102内的热量更容易通过第一散热部11散发出去;所述第一散热部11的外端均为弧形,可以防止伸出的第一散热部11刮伤使用者,安全性更高。所述第二散热部12与第三散热部13左右错位排布,使得在增大散热面积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本体10本身的强度。所述储料腔101贯穿本体10的左右两端,对应的,本体10内还设置有两封口塞14,该两封口塞14分别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储料腔101的左右两端并堵住储料腔101的左右两端开口。所述本体10的外表面涂设有石墨烯涂层15,石墨烯涂层15也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使之能进一步提升本体10的散热效果。
[0026]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本体内开设有一储料腔,该储料腔内装有冷凝液,本体的两侧一体向外凸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部,每一第一散热部内均具有与储料腔连通的散热腔,使得本体受热时,储料腔内的冷凝液会受热蒸发成气体,然后进入散热腔中,散热腔会通过第一散热部将热量散发出去,之后冷凝液会重新冷却为液体,并流回储料腔中,即可将本体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并配合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部以
及第三散热部,增加了本体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性能,降低了使用的局限性,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工作性能,安全性也更好。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型铜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内开设有一储料腔,该储料腔内装有冷凝液,本体的两侧一体向外凸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部,每一第一散热部内均具有与储料腔连通的散热腔;且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散热部以及第三散热部,该第二散热部和第三散热部均向内伸入储料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型铜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厚度小于本体的厚度,且散热腔的外壁厚度小于储料腔的外壁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涛赵虎高永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灿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