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15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0
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抑制电动车辆中的正面碰撞时的线束的干涉。电动车辆(1)具备:形成有地板通道(62)的地板板件(61)、变速器(2)、变速器支承件(21)、安装于变速器的壳体的逆变器(31)、配置于变速器的后方且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外方的电池单元(4)以及线束(7),该线束的与逆变器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电池单元的连接的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以从内向外跨越地板通道的方式配设。电池单元具有仰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电池单元的前端部中的地板通道侧的角部被切去,由此,在电池单元的前端部与变速器支承件的后侧的地板通道之间形成有空余空间(46)。地板通道之间形成有空余空间(46)。地板通道之间形成有空余空间(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


[0001]在此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电动车辆中的逆变器的配设结构。更详细地,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车辆中,在所谓的纵置配置的发动机的后方配设有变速器,并且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设置有行驶用电机。用于驱动行驶用电机的逆变器被安装于变速器的壳体。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减少连接行驶用电机和逆变器的线束。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220830号公报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未记载,但纵置配置的发动机后方的变速器被配置在地板通道的内部。变速器的后部有时通过变速器支承件而被支承于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此外,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未记载,但用于经由逆变器向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被配置于地板通道的外侧,更具体地,在地板板件的下侧被配置于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外方。如果为了使电池单元的容量尽可能地大而确保电池单元的配设空间足够大,则可以考虑将电池单元配设于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外方的变速器的后方。
[0008]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逆变器安装于变速器的壳体的情况下,线束的第一端部与逆变器连接,并且线束的第二端部与电池单元连接。线束中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中间部分例如配置成在地板通道的内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与变速器支承件交叉之后,在变速器支承件的后侧从内向外地跨越地板通道地配设至到达电池单元。
[0009]在此,在发动机被纵置地配设的车辆中,构成为在正面碰撞时使变速器脱离由变速器支承件提供的支承,从而使变速器后退。在该变速器后退时,上述的线束可能被夹在变速器或变速器支承件与电池单元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在此公开的技术在电动车辆中抑制正面碰撞时的线束的干涉。
[00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在此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具备:地板板件,在该地板板件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通道;变速器,该变速器配置于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变速器支承件,该变速器支承件以架设于所述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地板板件,并且支承所述变速器的壳体的后部;逆变器,该逆变器安装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且配置于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电池单元,在所述地板板件的下侧,该电池单元配置于所述变速器的后方且所述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外方;以及线束,该线束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逆变器连接,该线束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前端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端部
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在所述变速器支承件的后侧以从内向外跨越所述地板通道的方式配设,所述电池单元具有仰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所述电池单元的前端部中的所述地板通道侧的角部被切去,由此,在所述电池单元的前端部与所述变速器支承件的后侧的所述地板通道之间形成有空余空间。
[0013]根据该结构,逆变器固定于变速器的壳体。电动车辆的电机可以设置在例如纵置配置的发动机与配设于发动机的后方的变速器之间。如果是该电机的配置,电机与固定于变速器的壳体的逆变器的距离较近,因此,能够削减电机与逆变器之间的线束。
[0014]变速器被配置在地板通道的内部。电池单元在地板板件的下侧被配置在变速器的后方且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外方。该部位能够将电池单元用的空间确保得较大,因此在增大电池的容量这点上是有利的。
[0015]在所述的结构中,逆变器配设于地板通道的内部,电池单元配设于地板通道的外部。将逆变器与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线束在变速器支承件的后侧以从内向外跨越地板通道的方式配设。在这样配设线束的情况下,在电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线束可能被夹在与变速器一起后退的变速器支承件与电池单元之间。
[0016]关于线束的干涉,在所述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中,在具有仰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的电池单元中,其前端部中的地板通道侧的角部被切去。通过该电池单元的缺口,在电池单元的前端部与变速器支承件的后侧的地板通道之间形成空余空间。
[0017]在电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在变速器支承件与变速器一起后退的情况下,从内向外跨越地板通道的线束能够退避至所述的空余空间。抑制了线束被夹在变速器支承件与电池单元之间的情况。
[0018]也可以是,所述电动车辆具备支承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支承托架,所述电池支承托架在相比于所述空余空间位于后方的位置支承于所述地板。
[0019]通过这样,在电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抑制了后退的线束与电池支承托架产生干涉的情况。
[0020]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部与所述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一侧部相邻,所述电池支承托架固定于以架设于所述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的方式配设的通道横梁。
[0021]通过将电池支承托架安装于通道横梁,能够将电池支承托架的位置定位于车宽方向的中央侧。这能够使电池单元相对于车宽方向尽可能增大到地板通道的附近。即,所述的结构在增大电池的容量这点上是有利的。
[0022]也可以是,所述线束的中间部分的一部分支承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
[0023]通过这样,在电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支承于变速器的壳体的线束与变速器一起后退,因此,能够抑制线束与变速器支承件的接触。
[002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5]如上所述,根据所述的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能够抑制正面碰撞时的线束的干涉。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示例的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0027]图2放大表示变速器和电池单元。
[0028]图3是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的立体图。
[0029]图4是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的侧视图。
[0030]图5是图2的V

V剖视图。
[0031]图6是图2的VI

VI剖视图。
[0032]图7是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0033]图8是例示电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的变速器和线束的移动的推移图。
[0034]图9是电池单元的变形例。
[0035]符号说明
[0036]2变速器
[0037]21变速器支承件
[0038]31逆变器
[0039]4电池单元
[0040]45电池支承托架
[0041]46空余空间
[0042]61地板板件
[0043]62地板通道
[0044]651第一通道横梁
[0045]7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参照附图对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说明的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为示例。
[0047]图1是示例的电动车辆1的下部结构的仰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变速器2和电池单元4的配设部位的图。图3是在拆除地板板件的状态下,从后方的斜上方观察电动车辆1的下部结构时的立体图。图4是在拆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的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地板板件,在该地板板件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通道;变速器,该变速器配置于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变速器支承件,该变速器支承件以架设于所述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地板板件,并且支承所述变速器的壳体的后部;逆变器,该逆变器安装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且配置于所述地板通道的内部;电池单元,在所述地板板件的下侧,该电池单元配置于所述变速器的后方且所述地板通道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外方;以及线束,该线束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逆变器连接,该线束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前端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在所述变速器支承件的后侧以从内向外跨越所述地板通道的方式配设,所述电池单元具有仰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山宪治大神宗之角田龙平中山俊太朗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