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99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釜体,所述釜体的顶端内侧连通有下料斗,所述釜体的顶端内侧连通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釜体的内侧设置有通氧翻动装置,所述釜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有的输气管、固定环、轴承、连接筒、转筒、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翻动管;通过设置的输气管可以增加釜体内侧的通气范围,便于塑料的燃烧裂解,同时通过第二进气管带着翻动管对塑料进行翻动通气,可以保证塑料不会堆积在一起,同时使塑料充分与气体接触,使塑料燃烧更加充分,同时提高了燃烧裂解的效率。时提高了燃烧裂解的效率。时提高了燃烧裂解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


[0001]本技术涉及回收塑料
,特别涉及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塑料在回收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裂解釜进行回收利用。
[0003]一般的裂解釜在对塑料进行裂解时,都是把塑料直接堆放在裂解釜的内侧,然后对塑料进行焚烧裂解,一般的裂解釜单个位置供养,供养范围小,且塑料堆积在一起导致燃烧慢,且堆积在内侧的塑料不容易于充分接触到氧气,也会导致燃烧效率下降,为此,我们提出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釜体,所述釜体的顶端内侧连通有下料斗,所述釜体的顶端内侧连通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釜体的内侧设置有翻动装置,所述釜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翻动装置包括与釜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顶端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四周连通有翻动管,所述翻动管的内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釜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与第二进气管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筒,且转筒与连接筒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内侧连通有第一进气管,且第一进气管与外接气源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翻动装置还包括与釜体连通的输气管,且输气管的个数为四个,且均匀的分布在釜体的四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与釜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外侧转动连接有限位壳,所述釜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且振动电机的个数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釜体竖直中心线的左右两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刮刀,且刮刀与出料筒贴合。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有的输气管、固定环、轴承、连接筒、转筒、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翻动管;通过设置的输气管可以增加釜体内侧的通气范围,便于塑料的燃烧裂解,同时通过第二进气管带着翻动管对塑料进行翻动通气,可以保证塑料不会堆积在一起,同时使塑料充分与气体接触,使塑料燃烧更加充分,同时提高了燃烧裂解的效率。
[0014]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有的出料筒、限位壳、振动电机、刮刀和第二电机,通过出料筒的自动转动可以把釜体内侧的塑料排出釜体,不需要人工手动排料,且通过刮刀可以防止塑料黏连在出料筒的表面,同时通过振动电机加快塑料落到出料筒的内侧以及从出料筒的内侧排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翻动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2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腿;2、釜体;3、下料斗;4、排烟管;5、滤网;6、翻动装置;601、输气管;602、固定环;603、轴承;604、连接筒;605、转筒; 606、第一进气管;607、第二进气管;608、第一齿轮;609、第一电机;610、第二齿轮;611、翻动管;612、出气口;7、出料装置;701、出料筒;702、限位壳;703、振动电机;704、刮刀;705、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3所示,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包括支撑腿1,支撑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釜体2,釜体2的顶端内侧连通有下料斗3,釜体2的顶端内侧连通有排烟管4,排烟管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5,釜体2的内侧设置有翻动装置6,釜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7。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动装置6包括与釜体2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 609,第一电机609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10,第二齿轮610的顶端啮合有第一齿轮608,第一齿轮60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07,第二进气管607的四周连通有翻动管611,翻
动管611的内侧开设有出气口612,釜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601,输气管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602,固定环60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603,轴承60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604,且连接筒604与第二进气管607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进气管607带着翻动管611对塑料进行翻动通气,可以保证塑料不会堆积在一起,同时使塑料充分与气体接触,使塑料燃烧更加充分,同时提高了燃烧裂解的效率。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60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筒605,且转筒 605与连接筒604转动连接,转筒605的一端内侧连通有第一进气管606,且第一进气管606与外接气源连通,便于气体通过第一进气管606进入第二进气管607的内侧。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动装置6还包括与釜体2连通的输气管601,且输气管601的个数为四个,且均匀的分布在釜体2的四周,通过设置的输气管601可以增加釜体2内侧的通气范围,便于塑料的燃烧裂解。
[0027]工作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先通过外接电源供电,同时输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包括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釜体(2),所述釜体(2)的顶端内侧连通有下料斗(3),所述釜体(2)的顶端内侧连通有排烟管(4),所述排烟管(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5),所述釜体(2)的内侧设置有翻动装置(6),所述釜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塑料反应裂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装置(6)包括与釜体(2)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609),所述第一电机(609)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10),所述第二齿轮(610)的顶端啮合有第一齿轮(608),所述第一齿轮(60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07),所述第二进气管(607)的四周连通有翻动管(611),所述翻动管(611)的内侧开设有出气口(612),所述釜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601),所述输气管(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02),所述固定环(60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603),所述轴承(60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604),且连接筒(604)与第二进气管(6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可越计可民唐培玲乔晓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泰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