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84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降解支撑粒子及具有其的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可降解支撑粒子,作为植入术中的支撑粒子,类圆柱形便于进行植入操作,可降解材料最终在人体内降解吸收,不会残留;同时,加工简单、成本低。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包括外壳、中心滑动仓座、放射性粒子植入仓、支撑粒子植入仓、上接头组件和下接头组件,支撑粒子植入仓内装有上述可降解支撑粒子。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放射性粒子及可降解支撑粒子的交替放入植入针内,精准控制相邻两颗放射性粒子的间距。精准控制相邻两颗放射性粒子的间距。精准控制相邻两颗放射性粒子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支撑粒子及具有其的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恶性实体肿瘤,该项技术的实施主要依赖于粒子植入装置,即粒子植入枪,目前国内乃至国外所研发的粒子植入枪均为单仓座,如国内的技术专利:公布号为CN105413049A的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枪,国外的粒子植入枪如Mick 200植入枪。上述装置在植入粒子时通过退针式间断布粒,受施术者每次退针距离的精确性、退针中已推出粒子的移位等因素的影响,粒子的分布很难达到准确的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支撑粒子及具有其的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可降解支撑粒子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放射性粒子及可降解支撑粒子的交替放入植入针内,精准控制相邻两颗放射性粒子的间距。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支撑粒子,为可降解材质,形状为圆柱形或类圆柱形,直径为0.5~1.0mm,长度为4.0~6.0mm。
[0006]优选地,所述可降解支撑粒子的直径为0.7~0.8mm,长度为5.0~5.5mm。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包括外壳、中心滑动仓座、放射性粒子植入仓、支撑粒子植入仓、上接头组件和下接头组件;
[0008]滑动仓座滑动安装在外壳内,滑动仓座两侧分别设有换仓推杆,外壳两侧相应地设有通孔,换仓推杆穿过通孔;滑动仓座上设有第一仓位和第二仓位,第一仓位与放射性粒子植入仓连接,第二仓位与支撑粒子植入仓连接,支撑粒子植入仓内部装有上述的可降解支撑粒子;上接头组件与外壳上平面连接,下接头组件与外壳下平面连接,下接头组件用于与植入针连接;外壳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分别设有上通孔和下通孔;当滑动仓座分别滑动至不同档位时,上接头组件、上通孔、下通孔和下接头组件能够分别与第一仓位或第二仓位形成贯通的通道。
[0009]优选地,外壳内部设有与滑动仓座档位匹配的限位块。
[0010]优选地,外壳与滑动仓座通过滚珠销定位档位。
[0011]优选地,外壳内部和滑动仓座上分别设有匹配的滑槽与滑轨。
[0012]优选地,换仓推杆连接有手柄。
[0013]优选地,上接头组件包括套管和连接固件,套管与连接固件连接,连接固件与外壳上平面连接,套管与连接固件的中心有同心的通孔。
[0014]优选地,下接头组件包括卡座和接头,接头用于与植入针连接,卡座用于固定植入
针。
[0015]优选地,还包括支架和底板,支架中部与外壳连接,支架下部与底板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公开的可降解支撑粒子,作为植入术中的支撑粒子,形状为圆柱形或类圆柱形便于进行植入操作,可降解材料最终在人体内降解吸收,不会残留。同时,加工简单、成本低,该长度和直径能报保证可降解支撑粒子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能够稳定维持同一针道内相邻两颗放射性粒子的间距。
[0018]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滑动仓座能够在外壳内滑动切换不同档位,从而方便快捷的将放射性粒子及可降解支撑粒子交替放入植入针内,最后植入瘤体内部;通过具有一定长度的可降解物在两颗放射性粒子之间支撑,可稳定维持同一针道内相邻两颗放射性粒子的间距;上接头组件能够稳定推杆将粒子推送到瘤体内的位置,可提高植入的放射性粒子及可降解支撑粒子在肿瘤病变内位置的精准性。因为放射性粒子的有效治疗范围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保持相邻粒子间间距的稳定性,可以避免植入后瘤体内出现造成热点(过高剂量区)和冷点(过低剂量区),同时增加植入前后治疗植入计划的一致性,达到粒子植入放射剂量的精准控制,提高肿瘤局部治疗疗效。
[0019]进一步地,外壳内部设有与滑动仓座档位匹配的限位块,能够便于定位于不同档位,结构及操作简单。
[0020]进一步地,外壳与滑动仓座通过滚珠销定位档位,定位精确,操作流畅。
[0021]进一步地,外壳和滑动仓座通过滑槽与滑轨实现滑动,结构稳定,操作简单。
[0022]进一步地,换仓推杆连接有手柄,便于术者操作。
[0023]进一步地,上接头组件的套管能够保持推针竖直下推,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0024]进一步地,下接头组件的卡座能够与植入针固定连接,提高操作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地,支架和底板能够为整个装置提供支点,保证操作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可降解支撑粒子的外观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不带放射性粒子植入仓和可降解支撑粒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0]图中:1

外壳,2

中心滑动仓座,2
‑1‑
拉杆,2
‑2‑
手柄,3

放射性粒子植入仓, 4

支撑粒子植入仓,5

上接头组件,6

下接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其内容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32]如图1,本技术的种可降解支撑粒子,可降解支撑粒子为可降解材质,形状为圆柱形或类圆柱形,可以是两端圆、两端尖钝、两端圆钝、两端平面、一端圆钝另一端尖钝等
任意组合方式,优选两端圆钝。
[0033]可降解支撑粒子的直径为0.5~1.0mm,优选0.7~0.8mm;长度为4.0~6.0mm,优选5.0~5.5mm。长度尺寸主要用于控制相邻放射性粒子之间的间距。
[0034]可降解材质包括:
[0035]高分子材料:聚乙醇酸、聚乙丙交酯、聚乳酸、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等;
[0036]天然大分子材料:包括壳聚糖、明胶、丝素蛋白、海藻酸钠、淀粉、木质素、羊毛角蛋白、胶原蛋白等;
[0037]无机物材料: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碳酸钙等;
[0038]金属材料:镁及镁系合金、铁及铁系合金。
[0039]同时还可以采用可降解医用复合材料,是在以上各种可降解材料的基础上,将2种或以上材料进行共混或共聚而成的新型材料。
[0040]可降解支撑粒子可以通过熔融注塑成型、熔融挤压成型、压膜成型或生物 3D打印等成熟工艺进行制备。轴向抗压强度大于5Mpa。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中心滑动仓座(2)、放射性粒子植入仓(3)、支撑粒子植入仓(4)、上接头组件(5)和下接头组件(6);滑动仓座(2)滑动安装在外壳(1)内,滑动仓座(2)两侧分别设有换仓推杆(2

1),外壳(1)两侧相应地设有通孔,换仓推杆(2

1)穿过通孔;滑动仓座(2)上设有第一仓位和第二仓位,第一仓位与放射性粒子植入仓(3)连接,第二仓位与支撑粒子植入仓(4)连接,支撑粒子植入仓(4)内部装有可降解支撑粒子,可降解支撑粒子为可降解材质,形状为圆柱形或类圆柱形,直径为0.5~1.0mm,长度为4.0~6.0mm;上接头组件(5)与外壳(1)上平面连接,下接头组件(6)与外壳(1)下平面连接,下接头组件(6)用于与植入针连接;外壳(1)的上平面和下平面分别设有上通孔和下通孔;当滑动仓座(2)分别滑动至不同档位时,上接头组件(5)、上通孔、下通孔和下接头组件(6)能够分别与第一仓位或第二仓位形成贯通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植入仓粒子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英普兰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