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80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工装包括设置在运营轨道两侧的若干支撑柱,单侧相邻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斜撑,单侧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滑移轨道梁,两侧滑移轨道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可滑动的平台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上盖砼结构因为横跨运营轨道,无法完全停运封锁施工等问题,利用短暂停运的天窗点在运营轨道上方搭设模块化钢平台支护工装。该工装一方面可作为上盖楼板和其支模脚手架的承重结构,另一方面作为下方运营线路的防护罩棚。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装及施工方法可在繁忙的干线上完成上盖砼结构施工,降低相互间干扰,确保既有线运营和上盖结构施工安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
,更具体涉及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上盖结构开发”这一名称越来频繁的出现,如线上式铁路站房、地铁上盖结构、轻轨上方顶棚等。大部分上盖结构横跨运营轨道,无法完全封锁施工,因此如何在繁忙的干线上完成上盖结构施工,确保既有线和施工安全,是所属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该工装一方面可作为上盖楼板和其支模脚手架的承重结构,另一方面作为下方运营线路的防护罩棚,确保既有线运营和上盖结构施工安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包括设置在运营轨道两侧的若干支撑柱,单侧相邻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斜撑,单侧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滑移轨道梁,两侧滑移轨道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可滑动的平台梁板,形成门式钢架的支护平台,滑移轨道梁的两端设置有拆除操作平台,所述拆除操作平台设置在支护平台两侧,超出楼面以外一定范围。
[0005]进一步,所述支承柱之间设置X型或人字形的斜撑,端部连接滑移轨道梁,单侧形成稳定支撑体系。
[0006]进一步,所述支护平台采用模块化施工,支护平台主梁之间通过次梁全螺栓铰接,形成若干个标准模块的平台梁板,该模块既是安装时的吊装单元,又是拆除时的滑移单元。
[0007]进一步,所述拆除操作平台顶标高低于支护平台,其宽度大于支护平台的一个标准模块。
[0008]进一步,所述支护平台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所述支承柱与斜撑采用法兰全螺栓连接;所述支承柱与滑移轨道梁采用全螺栓刚接。
[0009]进一步,所述滑移轨道梁上翼缘中心设置有槽钢滑道,槽钢滑道的底面通过两边侧向挡板与滑移轨道梁焊接固定。
[0010]进一步,所述滑移轨道梁间隔设置有液压顶推器,所述液压顶推器与所述平台梁板铰接(与平台主梁耳板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平台梁板的底部连接有钢滑块,放置于槽钢滑道内。
[0011]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针对现场施工条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限制,进行支护平台模块化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全过程仿真模拟分析,验算支撑体系、滑轨系统和支护平台梁
板是否满足要求;步骤二,根据施工仿真分析的变形结果,对滑移轨道梁和平台梁板进行跨中预起拱;步骤三,申请短暂停运的“天窗点”,装配式安装门形钢平台工装;步骤四,在钢平台上搭设支模脚手架,完成上盖砼结构施工;步骤五,拆除支模脚手架,申请短暂停运的“天窗点”,采用液压顶推器依次将平台梁板模块滑移至两侧拆除操作平台上,分块拆除;步骤六,申请“天窗点”,拆除支承柱和滑移轨道梁。
[00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针对上盖砼结构因为横跨运营轨道,无法完全停运封锁施工等问题,利用短暂停运的天窗点在运营轨道上方搭设模块化钢平台支护工装。该工装一方面可作为上盖楼板和其支模脚手架的承重结构,另一方面作为下方运营线路的防护罩棚,待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利用液压顶推滑移技术在天窗点分块拆除钢平台工装。本专利技术工装及施工方法可在繁忙的干线上完成上盖砼结构施工,降低相互间干扰,确保既有线运营和上盖结构施工安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支护工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滑轨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盖结构施工立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顶推滑移示意图。
[0014]标注说明:1、支承柱;2、斜撑;3、滑移轨道梁;4、槽钢滑道;5、平台梁;6、平台板;7、拆除操作平台;8、支模脚手架;9、上盖结构;10、营运轨道;11、钢滑块;12、液压顶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某站房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管混凝土支承柱+屋盖钢桁架结构形式。其中高架候车厅下方横跨15条股道,1~8股道最多可同时停运3条股道,9和10轨道完全不能停运。需在繁忙干线上完成脚手架模板支撑和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降低相互干扰和影响。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支承柱1、柱间斜撑2、滑移轨道梁3、槽钢滑道4、平台梁5、平台板6、拆除操作平台7、支模脚手架8、上盖结构9、营运轨道10等。所述支承柱1设置在运营轨道10两侧,柱间架设模块化平台梁5和平台板6,形成门式钢架支护平台;所述单侧支承柱1端部连接滑移轨道梁3,柱间设置斜撑2;所述拆除操作平台7设置在支护平台两侧,超出上盖结构9楼面以外一定范围;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针对9和10轨道的施工条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双重限制,进行支护钢平台模块化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支承柱1、柱间斜撑2、滑移轨道梁3、槽钢滑道4、平台梁5、平台
板6、拆除操作平台7、支模脚手架8、上盖结构9、营运轨道10;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全过程仿真模拟分析,验算支撑体系、滑轨系统和平台梁板是否满足要求;步骤二:根据施工仿真分析的变形结果,对滑移轨道梁3和钢平台梁5进行跨中预起拱;步骤三:平台梁5底部焊接钢滑块12;分块拼装平台梁5和平台板6,形成模块化吊装单元;滑移轨道梁3上翼缘焊接槽钢滑道4;步骤四:申请短暂停运的“天窗点”,采用折臂式轨道吊和汽车吊等机械,安装支承柱1、柱间斜撑2和滑移轨道梁3等;支承柱1与柱间斜撑2采用法兰全螺栓对接;支承柱1与滑移轨道梁3采用全螺栓刚接;步骤五:模块化吊装平台梁5和平台板6,通过钢滑块11放置于槽钢滑道4上,如图2所示;步骤六:搭设支模脚手架,完成上盖砼结构施工,如图3所示;步骤七:拆除支模脚手架;步骤八:平台梁间隔设置液压顶推器,与平台主梁耳板通过销轴连接,如图4所示,申请短暂停运的“天窗点”,采用液压顶推器依次将平台梁板模块滑移至两侧拆除操作平台上,分块拆除;步骤九:申请“天窗点”,采用折臂式轨道吊拆除支承柱和滑移轨道梁。
[0018]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运营轨道两侧的若干支撑柱,单侧相邻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斜撑,单侧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滑移轨道梁,两侧滑移轨道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可滑动的平台梁板,形成门式钢架的支护平台,滑移轨道梁的两端设置有拆除操作平台,所述拆除操作平台设置在支护平台两侧,超出楼面以外一定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之间设置X型或人字形的斜撑,端部连接滑移轨道梁,单侧形成稳定支撑体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平台采用模块化施工,支护平台主梁之间通过次梁全螺栓铰接,形成若干个标准模块的平台梁板,该模块既是安装时的吊装单元,又是拆除时的滑移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拆除操作平台顶标高低于支护平台,其宽度大于支护平台的一个标准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轨道上盖砼结构的支护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平台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所述支承柱与斜撑采用法兰全螺栓连接;所述支承柱与滑移轨道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雁曹佐盛李银标张坚洪赵闯周国军葛叶亮成龙潘文智郭键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