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水稻香味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7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水稻香味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方法,包含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粤丰B基因组内多种基因的组合方式和突变型,以此来改变香味基因的表达环境,通过筛选,在不改变香味基因的基础上对水稻的香味品质进行了遗传改良,实现了香味物质含量的显著提高,为香稻和超级稻的育种提供了基础材料。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水稻香味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改良
,特别涉及一种对水稻香味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或者SSR标记辅助育种方法对于水稻香味基因Badh2的定向突变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影响水稻香味基因表达的不仅仅是Badh2基因,还包括基因组内大量的其他基因或是与Badh2基因连锁的基因,部分水稻品种虽然缺失Badh2基因功能,但是由于其他基因的干扰或补偿表达导致最终的2

AP表达量较低,香味较淡。在这种情况下,基因编辑技术或者SSR标记辅助育种方法仅针对Badh2基因进行定向遗传改造已无太大作用,需要采用其他方法对香味较淡的水稻品种进行改良,来提升水稻的香味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现有淡香型水稻无法提高香味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对水稻香味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a)将香味浓的水稻品种与香味淡的水稻品种杂交获得F1代;
[0007](b)将F1代自交后获得F2代种子,将F2代种子种植后采用KOH法鉴定是否含香味,将含香味的植株种植至收获,获得F3代种子;
[0008](c)将F3代种子采用清水冲洗灰尘,25℃恒温箱内清水浸泡36h,期间定期换水;
[0009](d)将浸泡后的F3代种子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工作液浸泡,暗室操作,用锡箔纸将瓶子包好,使其密封、不透光,放入摇床125rpm,22℃,晃动22h;
[0010](e)倒出EMS和种子的混合液,自来水充分冲洗去除EMS;
[0011](f)将冲洗好的种子用白色预湿的毛巾包好,保证水分适中,放在26℃恒温条件下开始催芽,定期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0012](g)发芽后将F3代种子播种于大田,常规种植管理,采用KOH法和籽粒咀嚼法鉴定筛选香味浓的水稻个体,种植至收获,得F4代;
[0013](h)将F4代重复步骤(g),直至F8代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浓香型水稻品种。
[0014]优选地,所述甲基磺酸乙酯工作液的体积浓度为0.82%。
[0015]优选地,所述甲基磺酸乙酯工作液的配制方法为:向1750mL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14.35mL甲基磺酸乙酯,使用前2h配制,暗室搅拌1.5h,停止l0min,继续搅拌20min,共计2h即得。
[0016]优选地,所述磷酸盐缓冲液为0.01M PBS。
[0017]优选地,所述香味浓的水稻品种为稻花香2号,所述香味淡的水稻品种为粤丰B。
[0018]优选地,还包括步骤(i):将F8代种植后取叶片进行PCR鉴定,筛选香味基因为纯合子的单株进行自交制种,即得浓香型水稻品种。
[0019]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粤丰B基因组内多种基因的组合方式和突变型,以此来改变香味基因的表达环境,通过筛选,在不改变香味基因的基础上对水稻的香味品质进行了遗传改良,实现了香味物质含量的显著提高,为香稻和超级稻的育种提供了基础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2]实施例1:采用如下方法对粤丰B进行香味品质改良,具体步骤为:
[0023](a)将浓香型稻花香2号与淡香型粤丰B杂交获得F1代;
[0024](b)将F1代自交后获得F2代种子,将F2代种子种植后采用KOH法鉴定是否含香味,将含香味的植株种植至收获,获得F3代种子;
[0025](c)将F3代种子采用清水冲洗灰尘,25℃恒温箱内清水浸泡36h,期间定期换水;
[0026](d)将浸泡后的F3代种子采用体积浓度为0.82%的甲基磺酸乙酯工作液浸泡,暗室操作,用锡箔纸将瓶子包好,使其密封、不透光,放入摇床125rpm,22℃,晃动22h;所述甲基磺酸乙酯工作液的配制方法为:向1750mL 0.01M PBS中加入14.35mL甲基磺酸乙酯,使用前2h配制,暗室搅拌1.5h,停止l0min,继续搅拌20min,共计2h即得。
[0027](e)倒出EMS和种子的混合液,自来水充分冲洗去除EMS;
[0028](f)将冲洗好的种子用白色预湿的毛巾包好,保证水分适中,放在26℃恒温条件下开始催芽,定期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0029](g)发芽后将F3代种子播种于大田,常规种植管理,采用KOH法和籽粒咀嚼法鉴定筛选香味浓的水稻个体,种植至收获,得F4代;
[0030](h)将F4代重复步骤(g),直至F8代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浓香型水稻品种。
[0031](i)将F8代种植后取叶片进行PCR鉴定,筛选香味基因Badh2为纯合子的单株进行自交制种,即得浓香型水稻品种。
[0032]对照实施例1: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粤丰B进行香味品种改良。
[0033]将实施例1及对照实施例1收获的籽粒分别测定香味物质2

AP的含量,结果如下:
[0034]表1不同改良方法对籽粒内香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0035]组别改良前(ng/g)改良后(ng/g)实施例173.3
±
5.8173.4
±
19.5对照实施例177.6
±
6.388.4
±
9.4
[0036]上述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淡香型水稻品种的香味品质,提高主要香味物质的含量。
[0037]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水稻香味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将香味浓的水稻品种与香味淡的水稻品种杂交获得F1代;(b)将F1代自交后获得F2代种子,将F2代种子种植后采用KOH法鉴定是否含香味,将含香味的植株种植至收获,获得F3代种子;(c)将F3代种子采用清水冲洗灰尘,25℃恒温箱内清水浸泡36h,期间定期换水;(d)将浸泡后的F3代种子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工作液浸泡,暗室操作,用锡箔纸将瓶子包好,使其密封、不透光,放入摇床125rpm,22℃,晃动22h;(e)倒出EMS和种子的混合液,自来水充分冲洗去除EMS;(f)将冲洗好的种子用白色预湿的毛巾包好,保证水分适中,放在26℃恒温条件下开始催芽,定期观察种子发芽情况;(g)发芽后将F3代种子播种于大田,常规种植管理,采用KOH法和籽粒咀嚼法鉴定筛选香味浓的水稻个体,种植至收获,得F4代;(h)将F4代重复步骤(g),直至F8代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浓香型水稻品种。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保建任代胜王思哲杨家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袁粮种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