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62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6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外墙止水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内墙至少有一半高度的墙体设置在地下室底板内、剩余高度的墙体从地下室底板上伸出,内墙至少设置有两座;外墙内设有多段止水钢板,止水钢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卡接、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卡接,止水钢板前后两面均设有钢筋网,止水钢板靠外一侧的钢筋网外壁焊接有挡水钢板,挡水钢板与地下室底板的钢筋框架进行焊接,挡水钢板最低端位置处设置有呈“人”状结构的扣合部,地下室底板与外墙的弯角位置处设有斜面。为了提高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渗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外墙止水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地下室外墙渗水等影响财产、人身安全的情况,更是零容忍。
[0003]现有的地下室外墙防水处理,一般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地下室外墙止水导墙浇筑比地下室底板高300mm,二次浇筑地下室外墙。此方法耗时较长,效率底、且人工投入多,地下室外墙与止水导墙处的施工缝往往存在“烂根”和“错茬”现象,质量观感差,渗漏质量隐患。
[0004]而地下室外墙内置止水导墙通过减小止水导墙厚度,将止水导墙内置于地下室外墙钢筋网内,表面不存在施工缝,同时将水渗透路径由“一”字形变成“几”字形,增加水渗透路径的长度以及难度,从而提高防水功效。
[0005]但是在建筑成型后,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长度的拉伸以及一些路况变化、地形变化等综合原因必然会导致沉降现象发生,而如何在建筑产生一定的沉降后,还能有效减少地下室内部的渗水现象,依然是一项建筑行业中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渗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7]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外墙,所述外墙竖直设置在所述地下室底板顶面;内墙,所述内墙内嵌设置在所述外墙内部,所述内墙呈倒“T”型结构,所述内墙至少有一半高度的墙体设置在地下室底板内、剩余高度的墙体从地下室底板上伸出,所述内墙至少设置有两座;所述外墙内设有多段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卡接、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卡接,所述止水钢板前后两面均设有钢筋网,所述止水钢板靠外一侧的钢筋网外壁焊接有挡水钢板,所述挡水钢板与所述地下室底板的钢筋框架进行焊接,所述挡水钢板最低端位置处设置有呈“人”状结构的扣合部,所述地下室底板与外墙的弯角位置处设有斜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钢板用于隔挡水渗入外墙;钢筋网用于将挡水钢板进行连接,提高挡水钢板的结构稳定性;采用T型结构的内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隔挡水渗入外墙后渗入内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地下室外墙的结构稳定性;采用扣合部的结构能提高挡水钢板的挡水紧密度;同时,采用斜面结构,在建筑产生沉降时能够有效地减少一部分地
面的水渗。
[0009]优选的,所述内墙上设置有弧形止水板,所述弧形止水板上设有下沉式凹槽,所述下沉式凹槽内设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弧形止水板结构,能够使得水渗入外墙后可以有所抵挡不会一渗到底,可以有效隔断水的渗入;采用下沉式凹槽,能够更好地放置吸水膨胀型止水条;采用吸水膨胀型止水条,能够更好地在水渗入后吸水并膨胀,将外墙中的一些缝隙堵住,从而达到减少水深度渗入地下墙的情况出现。
[0011]优选的,所述弧形止水板非与内墙连接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止水钢板靠内的一侧钢筋网上,所述弧形止水板的非与内墙连接的端部高度位置低于所述止水钢板的最高高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弧形止水板与钢筋网之间存在有隔断水的空间,水受重力下降,但由于有该隔断空间存在,而可以使得水渗入外墙后可以有所抵挡不会一渗到底,从而可以有效隔断水的渗入,减少水深度渗入地下墙的情况出现。
[0013]优选的,所述扣合部中部设置有底部吸水膨胀型止水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扣合部的结构能提高挡水钢板的挡水紧密度,而扣合部结合吸水膨胀型止水条,可以进一步提升挡水钢板的挡水紧密度,减少水渗。
[0015]优选的,所述止水钢板靠外的一侧设置有内陷式凹槽,所述内陷式凹槽内设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止水钢板可以有效地隔挡水渗入外墙,而止水钢板上设置的内陷式凹槽结合吸水膨胀型止水条,可以进一步提升止水钢板的挡水紧密度,减少水渗。
[0017]优选的,所述挡水钢板的转折位置内壁均设有暗槽,所述挡水钢板的转折位置处均压设有压痕,所述暗槽内设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压痕结构最起码可以使得挡水钢板方便折弯,而配备的吸水膨胀型止水条结合挡水钢板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挡水钢板的挡水紧密度,减少水渗。
[0019]优选的,所述止水钢板的相互卡接部位处设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钢板本身可以有效地隔挡水渗入外墙,而止水钢板上相互卡合部位结合吸水膨胀型止水条,可以进一步提升止水钢板的挡水紧密度,减少水渗。
[0021]优选的,所述止水钢板、挡水钢板、弧形止水板的表面均为磨砂表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砼与止水钢板、挡水钢板、弧形止水板的粘接程度,有效提高整体的地下墙结构稳定性。
[0023]优选的,所述内墙的表面为磨砂表面。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外墙与内墙两者的粘接程度,有效提高整体的地下墙结构稳定性。
[0025]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将地下室底板结构的钢筋框架设置完毕;
步骤2:将内墙结构的钢筋框架设置完毕;步骤3:将外墙结构的钢筋框架设置完毕;步骤4:将设置好吸水膨胀型止水条的挡水钢板与地下室底板结构的钢筋框架进行焊接;步骤5:将止水钢板卡接配合后、在其前后两面焊接钢筋网,并将挡水钢板与钢筋网进行焊接,在止水挡板上的内陷式凹槽内预留设有灌砼口并设置好吸水膨胀型止水条;步骤6:灌砼,做好地下室底板结构的预设高度至少一半高度的地下室底板结构;步骤7:灌砼,做好内墙结构,并在内墙结构上装配好弧形止水板,将设置好吸水膨胀型止水条的弧形止水板与钢筋网进行焊接;步骤8:灌砼,将剩余高度的地下室底板结构做好,并将弧形止水板与钢筋网、钢筋与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与挡水挡板包围的外墙结构做好;步骤9:灌砼,将剩余的外墙结构做好,并在外墙结构与地下室底板两者的弯角位处成型好斜面。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内墙、外墙的配合结构,可以延长水在渗入墙体后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难度,从而达到提高地下室的防水功效。
[0027]2.通过设置的止水钢板、挡水钢板、弧形止水板,其能够在外墙内围蔽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而提高了水渗难度,从而达到提高地下室的防水功效。
[0028]3.采用内外墙结合、止水钢板、挡水钢板、弧形止水板相围蔽的情况,可以提高地下墙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0029]4.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尽管施工的难度提高了些许,但整体的防渗效果良好且在建筑沉降后,仍然具备有一定的防渗效果。
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1);外墙(2),所述外墙(2)竖直设置在所述地下室底板(1)顶面;内墙(3),所述内墙(3)内嵌设置在所述外墙(2)内部,所述内墙(3)呈倒“T”型结构,所述内墙(3)至少有一半高度的墙体设置在地下室底板(1)内、剩余高度的墙体从地下室底板(1)上伸出,所述内墙(3)至少设置有两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2)内设有多段止水钢板(4),所述止水钢板(4)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卡接、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卡接,所述止水钢板(4)前后两面均设有钢筋网(5),所述止水钢板(4)靠外一侧的钢筋网(5)外壁焊接有挡水钢板(6),所述挡水钢板(6)与所述地下室底板(1)的钢筋框架进行焊接,所述挡水钢板(6)最低端位置处设置有呈“人”状结构的扣合部(61),所述地下室底板(1)与外墙(2)的弯角位置处设有斜面(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3)上设置有弧形止水板(8),所述弧形止水板(8)上设有下沉式凹槽(81),所述下沉式凹槽(81)内设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止水板(8)非与内墙(3)连接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止水钢板(4)靠内的一侧钢筋网(5)上,所述弧形止水板(8)的非与内墙(3)连接的端部高度位置低于所述止水钢板(4)的最高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61)中部设置有底部吸水膨胀型止水条(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钢板(4)靠外的一侧设置有内陷式凹槽,所述内陷式凹槽内设有吸水膨胀型止水条(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内嵌止水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钢板(6)的转折位置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张成芦洪俊马明杨思林丁国龙陈峰相龙徐海钢张向丽蒋炳治李依源曹克凡范超刘小刚马浩南宋世龙王志红范晓锋马洪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