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沉降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52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尘沉降室,包括沉降室,在所述沉降室内设有风机、第一吸尘口和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一吸尘口位于沉降室的一端,第二吸尘口位于沉降室的另一端,在沉降室的中心设有风机;所述沉降室包括第一沉降箱、第二沉降箱和总沉降箱;所述第一沉降箱位于沉降室的一端并连通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二沉降箱位于沉降室的另一端并连通第二吸尘口;上述结构;灰尘通过第一吸尘口和第二吸尘口被吸入至降尘室内,当灰尘在降尘室内流动时,较大颗粒的灰尘由于重力的因素会被第一阻挡块阻挡从而脱开了吸力进而落入到一级沉降槽内,由此将大颗粒的灰尘进行收集,而小颗粒的灰尘重力较小则会继续向总沉降箱流动,最终落入到二级沉降槽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尘沉降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沉降
,具体涉及一种吸尘沉降室。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主要绿色能源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太阳能发电站的规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在光伏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暴露在户外,空气中的灰尘微小颗粒很容易积聚在光伏板表面形成积灰,导致光伏组件发电效率降低,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太阳能光伏板的清扫清洁成了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的重要课题。
[0003]目前市场上的光伏清洁设备大多数是采用固定轨道式保持设备斜面上停留,且无法移动搬走,还需要在每个光伏阵列上加装相同的设备,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且弊端很多;由于光伏阵列面积较大,距离也比较远,会导致机器人在自带的光伏板在沾满灰尘后得不到及时的清洗;且机器人一旦转场则其固定轨道需要重新安装;另一方面,这种清洁机器人不对灰尘进行收集,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791080.1,公布日为2020.06.12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板清扫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和爬升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矩形框架,在矩形框架的前边框和后边框上分别连接有辊刷支架,辊刷支架上设置有辊刷和辊刷驱动装置,在辊刷的内侧设置有吸尘嘴,吸尘嘴与设置在矩形框架上的吸尘泵连接;在矩形框架的下面固定设置有横向行走轮,横向行走轮与横向行走驱动装置连接;矩形框架的上面固定设置有龙门架,在龙门架下方、矩形框架内侧设置有爬升机构,龙门架与爬升机构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爬升机构包括纵向行走驱动装置、纵向行走轮和吸盘,所述吸盘与设置在矩形框架上的真空泵连接。该清扫机器人可实现对光伏板表面灰尘自动清扫,移动灵活,工作效率高,能有效应用于多种光伏发电场所,是一种智能化的光伏电池板清扫装置。
[0005]该文献的结构,吸入到储尘袋内的灰尘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因此,在储尘袋内的大颗粒灰尘还是小颗粒灰尘都存在同一个地方,这样容易导致储尘袋容易储满从而需要经常更换清理储尘袋,最终影响光伏板的清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沉降室,结构简单,对灰尘进行多级处理,从而使得吸尘的效果更好。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吸尘沉降室,包括沉降室,在所述沉降室内设有风机、第一吸尘口和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一吸尘口位于沉降室的一端,第二吸尘口位于沉降室的另一端,在沉降室的中心设有风机。
[0008]所述沉降室包括第一沉降箱、第二沉降箱和总沉降箱,所述第一沉降箱位于沉降室的一端并连通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二沉降箱位于沉降室的另一端并连通第二吸尘口,所
述总沉降箱位于第一沉降箱和第二沉降箱之间,所述风机位于总沉降箱的上方。
[0009]第一吸尘口与风机之间形成第一风流通道,第二吸尘口与风机之间形成第二风流通道,第一风流通道为自第一吸尘口向总沉降箱方向向内向上倾斜设置,第二风流通道为自第二吸尘口向总沉降箱方向向内向上倾斜设置;风机的一侧设有出风口。
[0010]在第一沉降箱和第二沉降箱的下方设有一级沉降槽,在总沉降箱下方设有二级沉降槽;在一级沉降槽上方的第一沉降箱和第二沉降箱内设有第一阻挡块。
[0011]上述结构的吸尘降尘室,通过风机抽出沉降室内的空气使得沉降室内产生空气负压,灰尘通过第一吸尘口和第二吸尘口被吸入至降尘室内,当灰尘在降尘室内流动时,较大颗粒的灰尘由于重力的因素会被第一阻挡块阻挡从而脱开了吸力进而落入到一级沉降槽内,由此将大颗粒的灰尘进行收集,而小颗粒的灰尘重力较小则会继续向总沉降箱流动,最终落入到二级沉降槽内,由此使得灰尘进行多级的收集储存,且通过第一阻挡块的设置,使得可以延长灰尘的流动路程,使得灰尘的流速下降,保证灰尘更好的落入沉降槽内,同时该结构仅仅采用风机以及第一阻挡块一级沉降槽即可实现清扫以及灰尘的收集,结构简单且可靠。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挡块包括第一主体、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所述第一分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的一端且第一分流部沿着第一主体的一端向下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分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的一端且第二分流部沿着第一主体的一端向上向外倾斜延伸设置,第一分流部的末端的垂直投影部位于一级沉降槽内。
[0013]由此设置,使得灰尘的流动方向变为两道,颗粒较大的灰尘在第一分流部向下向外倾斜设置的导流下会直接落入到一级沉降槽,而较小的灰尘在第二分流部的向上向外的导流作用下则继续在沉降室的上方流向二级沉降槽,且由于颗粒较大的灰尘重量较大,从而在第一分流部的导流作用下更加容易且可靠地进入到一级沉降槽内,由此实现灰尘的多级收集。
[0014]进一步的,在第一沉降箱与总沉降箱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沉降箱与总沉降箱的连接处上设有第二阻挡块;所述第二阻挡块设置在沉降室的上端和下端,在沉降室上端和下端的第二阻挡块之间形成灰尘通道,灰尘通道的宽度小于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在灰尘通道方向上投影的宽度。由此设置,通过第二阻挡块进一步对灰尘的流动方向进行改变,从而使得灰尘的流速进一步下降,保证灰尘能够更好的落入沉降槽内,且通过设置灰尘通道的宽度大小,防止进入到风机内的灰尘反流。
[0015]进一步的,在第一沉降箱和第二沉降箱的底部设有向一级沉降槽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的灰尘落料斜面。由此设置,若有灰尘落在第一沉降箱或第二沉降箱底部而没有直接落入到一级沉降槽内时,由于灰尘落料斜面的倾斜设置,同时通过沉降室内的空气流动的带动下即可将灰尘带动并沿着该斜面向一级沉降槽落入,从而确保灰尘能准确的落入一级沉降槽。
[0016]进一步的,在第一沉降箱和总沉降箱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的顶面靠近总沉降箱的一端向靠近第一沉降箱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设置;在第二沉降箱和总沉降箱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的顶面靠近总沉降箱的一端向靠近第二沉降箱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设置;位于沉降室下端的第二阻挡快设置在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的顶面上。由此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限位柱,保证落在限位柱上方的灰尘能够落入到一级
沉降槽内。
[0017]进一步的,第一分流部的末端的靠近一级沉积槽的端面向上倾斜设置,第一分流部的末端远离一级沉积槽的端面向下倾斜设置,第二分流部的末端靠近风机一侧的端面向上向外倾斜设置,第二分流部的末端远离风机一侧的端面向上向内倾斜设置。
[0018]以上设置,由于第一分流部末端下端面向上倾斜设置,能使得进去到一级沉降槽之后的其它灰尘能在第一分流部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灰尘通道内,而在第一分流部末端上端面向下倾斜设置,使得部分通过第二分流部的较大颗粒能在第一分流部末端上端面的导向下进入到一级沉降槽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洁光伏板的履带式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沉降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吸尘时灰尘的流动方向图。
[0022]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沉降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室,在所述沉降室内设有风机、第一吸尘口和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一吸尘口位于沉降室的一端,第二吸尘口位于沉降室的另一端,在沉降室的中心设有风机;所述沉降室包括第一沉降箱、第二沉降箱和总沉降箱,所述第一沉降箱位于沉降室的一端并连通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二沉降箱位于沉降室的另一端并连通第二吸尘口,所述总沉降箱位于第一沉降箱和第二沉降箱之间,所述风机位于总沉降箱的上方;第一吸尘口与风机之间形成第一风流通道,第二吸尘口与风机之间形成第二风流通道,第一风流通道为自第一吸尘口向总沉降箱方向向内向上倾斜设置,第二风流通道为自第二吸尘口向总沉降箱方向向内向上倾斜设置;风机的一侧设有出风口;在第一沉降箱和第二沉降箱的下方设有一级沉降槽,在总沉降箱下方设有二级沉降槽;在一级沉降槽上方的第一沉降箱和第二沉降箱内设有第一阻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沉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块包括第一主体、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所述第一分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的一端且第一分流部沿着第一主体的一端向下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分流部设置在第一主体的一端且第二分流部沿着第一主体的一端向上向外倾斜延伸设置,第一分流部的末端的垂直投影部位于一级沉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唐广涂尊鹏徐镔滨张晓佳梁永杰李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