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圈防错加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40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齿圈加工中容易出现正反两侧出现错加工,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齿圈防错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呈回转体结构,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还包括设置在顶部的支撑平台;在第一通孔内套接有弹性套,还包括套接在弹性套内的拉杆;还包括保持圈,保持圈套设在第一底座外侧,保持圈内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内设置有防错杆,所述防错杆顶部设置有与齿形相匹配的第一工作面。本申请能够有效识别齿圈待加工面,如果装错会导致无法对齿圈夹紧的效果,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识别防错;并且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圈防错加工夹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锥形齿结构倒角加工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齿圈防错加工夹具。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是较为常见的机械部件,常用于力的传递或用于协助改变传动方向,有直齿、斜齿、锥形齿等区别。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齿轮结构,齿形结构包括正反两方面,如附图1所示齿圈。其上端具有向下倾斜的齿形轮廓,下端具有向上倾斜的齿形轮廓,但两侧的齿轮轮廓在设计中并非对称设置,在加工中容易出错。为了避免出错,现有技术中常选择在上端面或下端面增加一个识别孔,利用是否有孔进行辅助甄别是否出现误加工。但因增加识别孔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因为识别孔的存在导致齿轮在高速旋转中不可控因素增加,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应尽量避免增加识别孔,本领域中进一步改进成识别凹槽,但没有从根本上兼顾解决加工中易识别和保障齿轮传动安全的问题。
[0003]此外,这种齿圈结构属于薄壁齿轮结构,在加工中齿轮轮廓形状与内孔孔径尺寸的相对要求较高,若加工精度低,会导致齿轮装配后的啮合过程中配合度不好,因此如何提高现有技术中锥度齿轮的齿轮结构加工精度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齿圈加工中容易出现正反两侧出现错加工,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齿圈防错加工夹具,其整体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防止误加工,同时还能确保薄壁齿圈的质量。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圈防错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呈回转体结构,包括第一通孔,还包括设置在顶部的支撑平台;在第一通孔内套接有弹性套,弹性套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部的弹性体;弹性体外径与齿圈内孔相匹配,弹性体内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部设置有第一锥面;还包括套接在弹性套内的拉杆,拉杆顶部设置有第二锥面,且第二锥面与第一锥面相匹配;第一底座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沉槽,第一沉槽与弹性体外径相匹配;还包括保持圈,保持圈套设在第一底座外侧,保持圈内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内设置有防错杆,所述防错杆顶部设置有与齿形相匹配的第一工作面。
[0006]进一步地,第一底座和弹性套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紧固装置。
[0007]进一步地,第一底座和保持圈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紧固装置。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支撑装置,辅助支撑装置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杆。
[0009]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复位装置,第一复位装置与滑块抵接。
[0010]本申请在具体使用时,一种齿圈防错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呈回转体结构,整体成台阶轴状,下端直径大,上端直径小,顶部台阶轴端面形成支撑平台;内部一体
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也呈台阶状,上端孔径大,下端孔径小。在第一通孔内套接有弹性套,弹性套包括基座和一体设置在基座上部的弹性体,弹性体外径与齿圈内孔相匹配,弹性体可形成弹性夹套结构,包括分割为多块的弹性单元;弹性体内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部设置有第一锥面;还包括套接在弹性套内的拉杆,拉杆顶部设置有第二锥面,且第二锥面与第一锥面相匹配;第一底座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沉槽,第一沉槽的外径大于齿圈内径,且与弹性体外径相匹配;还包括保持圈,保持圈呈环套类结构,保持圈套设在第一底座外侧,保持圈内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沿保持圈轴向方向一体设置,第一缺口内滑动设置有防错杆,防错杆呈柱状结构,防错杆顶部设置有与齿形相匹配的第一工作面。
[0011]本申请结构在具体使用时,齿圈放置在第一底座顶部的支撑平台上,弹性体放置在齿圈内部,弹性体的高度大于齿圈厚度,通过拉杆与弹性套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弹性体向外扩张,以此达到对齿圈装夹的效果。第一底座外侧设置有第一台阶面,用于支撑保持圈,保持圈与第一底座可选择过渡配合,可提高防错杆与齿圈轴线的平行度,第一缺口截面呈锥形,即靠近保持圈中心的一侧向远离保持圈中心一侧缺口形状越来越大,防错杆呈柱状结构,其截面形状与第一缺口相匹配,两者构成过渡配合;防错杆的高度与齿圈非加工面至第一台阶面高度相匹配,并且在防错杆顶部设置有与齿形相匹配的第一工作面;如此当齿圈在加工过程中方向放置错误,会导致齿圈与防错杆出现干涉,无法加工,以此进行防错识别。
[0012]本申请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识别齿圈待加工面,如果装错会导致无法对齿圈夹紧的效果,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识别防错;并且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申请待加工工件齿圈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第一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第一底座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弹性套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拉杆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保持圈第一视角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保持圈第二视角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防错杆第一视角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滑块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齿圈防错加工夹具第二底座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00第一底座、101第一通孔、102支撑平台、103第一台阶面、104第一沉槽、105紧固孔、106环槽、110弹性套、111基座、112弹性体、113第二通孔、114第一锥面、120拉杆、121第二锥面、122锁紧螺纹、130保持圈、131第一缺口、132安装孔、140防错杆、151第一紧固装置、152第二紧固装置、200第二底座、201滑槽、210滑块、211支撑孔、220定位杆、230第一复位装置、231盖板、300齿圈、310上端部分、320下端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 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同样地,术语“第一”或“第二”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也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18]参考说明书附图1,针对薄壁齿圈300结构,其齿形分为上端部分310和下端部分320;上端部分310形成向下倾斜的齿形轮廓,下端部分320形成具有向上倾斜的齿形轮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圈防错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00),所述第一底座(100)呈回转体结构,包括第一通孔(101),还包括设置在顶部的支撑平台(102);在第一通孔(101)内套接有弹性套(110),弹性套(110)包括基座(111)和设置在基座(111)上部的弹性体(112);弹性体(112)外径与齿圈(300)内孔相匹配,弹性体(112)内设置有第二通孔(113),第二通孔(113)上部设置有第一锥面(114);还包括套接在弹性套(110)内的拉杆(120),拉杆(120)顶部设置有第二锥面(121),且第二锥面(121)与第一锥面(114)相匹配;第一底座(100)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沉槽(104),第一沉槽(104)与弹性体(112)外径相匹配;还包括保持圈(130),保持圈(130)套设在第一底座(100)外侧,保持圈(130)内设置有第一缺口(131),第一缺口(131)内设置有防错杆(140),所述防错杆(140)顶部设置有与齿形相匹配的第一工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圈防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奇何燕王浩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蓝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