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39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软体机器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包括软体驱动装置、床体、气路装置、气泵和电源,软体驱动装置为多个且竖向排列于床体上方,软体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软体驱动单元,软体驱动单元包括能够相对于床体横向方向翻转的变形体和连接于变形体下方的基座,基座内设有充气腔,变形体为腔体型结构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气泵通过气路装置与软体驱动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患者在被搬运过程中的舒适性,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通过控制器能够驱动单组驱动器单独运动或多组驱动器同时运动,实现对了术后患者的平稳安全搬运与自动化搬运,可以缓解医院中存在的术后病人需要搬运但人手不足的问题。人手不足的问题。人手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体机器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手术后患者及重症患者在进行手术或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在病床之间进行转移,而患者由于麻醉或创伤等原因,身体受限,通常无法自己活动,这时就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同时对病人进行搬运,但存在人手不足,且由于人力不均容易产生颠簸,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2017年李振哲等人在专利CN106943246A中公开了一种术后病人转移担架车,该装置通过将转移车与伸缩旋转式担架相互配合,可以在不移动病人的情况下,将病人铲入担架,然后通过转移车将病人转移,离开手术台,但是该装置的铲入装置为机械装置,需要插入病人身下与病床之间,所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2020年白瑾在专利CN112057275A中公开了一种术后患者搬运装置,该装置利用两组相接的搬运托板来托负患者,然后通过滚轮拖移结构来移动患者,但是使用前需要将患者移动到搬运托板上,仍然需要人力参与。所以现有技术仍然存在缺少人手,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克服现有患者术后转移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的患者术后转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包括软体驱动装置、床体、气路装置、气泵和电源,所述软体驱动装置为多个且多个软体驱动装置竖向设置于所述床体上方,所述软体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软体驱动单元,所述软体驱动单元包括能够相对于床体横向方向翻转的变形体和连接于变形体下方的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充气腔,所述变形体为腔体型结构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变形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限制层和膨胀层且所述限制层的延展性小于所述膨胀层的延展性,所述气泵通过所述气路装置与所述软体驱动装置连接,用于通过基座的内充气腔为所述变形体充气,所述电源用于为整个装置供电。
[0005]优选的,所述床体设有安装支架、中部平台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支架为两个,设置于固定在床体一端中部,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气路装置,所述中部平台设置于床体下方内部,所述中部平台用于固定所述气泵,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床体侧面,所述安装板用于固定所述电源和硬件电路模块。
[0006]优选的,所述变形体还设有两个侧壁,所述限制层、膨胀层和两侧壁围成封闭腔体型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变形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中部。
[0008]优选的,所述软体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软体驱动单元通过支架与床体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软体驱动单元的材质为硅树脂,所述限制层内设有片状不可拉伸物质。
[0010]优选的,所述气路装置设置于所述床体一侧,所述气路装置包括与软体驱动装置连接的气管以及与气管连接的电磁阀,所述气泵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气管通过分支气管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气管及电磁阀的个数与所述软体驱动装置的个数相同,所述分支气管的个数与所述基座的个数相同。
[0012]优选的,还包括硬件电路模块和控制器,所述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气路装置和气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路装置和气泵。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有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和气路选择按钮,所述气路选择按钮用于选择所述气路装置通断的数量。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通过软体驱动装置腔体内部的气体对患者进行托负和移动,能够提高患者在被搬运过程中的舒适性,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通过控制器能够驱动单组驱动器单独运动或多组驱动器同时运动,只需单手即可操控,为患者搬运提供便捷性,实现对了术后患者的平稳安全搬运与自动化搬运,可以缓解医院中存在的术后病人需要搬运但人手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体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形体处于放松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层与膨胀层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形体开始弯折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待搬运物品横向移动后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软体驱动装置,1

1、基座,1

2、限制层,1

3、膨胀层,1

4、支架,2、床体,2

1、安装支架,2

2、中部平台,2

3、安装板,3、气泵,4、电源,5、硬件电路模块,6、气路装置,6

1、气管,6

2、电磁阀组,7、控制器,8、待搬运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
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本实施例的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如图1

3所示,包括软体驱动装置1、床体2、气路装置6、气泵3和电源4,软体驱动装置1为多个且多个软体驱动装置1竖向设置于床体2上方,软体驱动装置1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软体驱动单元,软体驱动单元包括能够相对于床体2横向方向翻转的变形体和连接于变形体下方的基座1

1,基座1

1内设有充气腔,变形体为腔体型结构且与充气腔连通,变形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限制层1

2和膨胀层1

3且限制层1

2的延展性小于膨胀层1

3的延展性,软体驱动装置1通过变形体来搬运病人,气泵3通过气路装置6与软体驱动装置1连接,用于通过基座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体驱动装置(1)、床体(2)、气路装置(6)、气泵(3)和电源(4),所述软体驱动装置(1)为多个且多个软体驱动装置(1)竖向设置于所述床体(2)上方,所述软体驱动装置(1)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软体驱动单元,所述软体驱动单元包括能够相对于床体(2)横向方向翻转的变形体和连接于变形体下方的基座(1

1),所述基座(1

1)内设有充气腔,所述变形体为腔体型结构且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变形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限制层(1

2)和膨胀层(1

3)且所述限制层(1

2)的延展性小于所述膨胀层(1

3)的延展性,所述气泵(3)通过所述气路装置(6)与所述软体驱动装置(1)连接,用于通过基座(1

1)的内充气腔为所述变形体充气,所述电源(4)用于为整个装置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设有安装支架(2

1)、中部平台(2

2)和安装板(2

3),所述安装支架(2

1)为两个,设置于固定在床体(2)一端中部,所述安装支架(2

1)用于固定所述气路装置(6),所述中部平台(2

2)设置于床体(2)下方内部,所述中部平台(2

2)用于固定所述气泵(3),所述安装板(2

3)设置于所述床体(2)侧面,所述安装板(2

3)用于固定所述电源(4)和硬件电路模块(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病人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体还设有两个侧壁,所述限制层(1

2)、膨胀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盛柴超凡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