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938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将哈夫模具对接安装于高压电缆终端处,使模具的上下两个端口分别紧固套设于尾管与电缆外护套上;再将A料与B料混合均匀后,浇注于对接后的哈夫模具内,固化后即得到套设于尾管与电缆外护套连接处的自固化密封结构;其中A料包括含有异氰酸根端基的线型预聚体,B料包括溶剂、固化催化剂、交联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极大的降低施工难度,并使固化后的密封件一体成型,保证密封效果;同时所用材料与金属有很强的粘结力,且强度较高,可以保证所形成密封结构与电缆尾管终端之间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间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间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密封
,涉及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部分地区特别是环境条件比较潮湿地区高压电缆终端尾管处腐蚀、发热导致电缆击穿,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压电缆终端尾管密封未做好,潮气浸入,导致电缆缓冲层和铝护套起电化学反应,侵蚀电缆绝缘层,电缆击穿。目前,高压电缆终端尾管密封主要有两种工艺,搪铅工艺和环氧泥工艺。搪铅工艺就是利用低熔点金属熔融后连接铝护套和终端尾管。传统搪铅对安装人员工艺要求较高,安装人员需要掌握搪铅时间控制、温度控制、铅锡料控制等技巧。搪铅工艺控制不佳,容易造成虚焊、过热等状况。环氧泥工艺就是利用固化前的环氧胶泥对铝护套和终端尾管进行填塞和包裹,达到密封效果。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终端搪铅工艺是从高压充油电缆终端工艺引用而来,充油电缆终端内部有高压电缆油介质,如果搪铅工艺控制不好或不认真按搪铅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漏油”现象,发现终端尾管“故障”。而交联聚乙烯绝缘终端尾管内部介质是空气,尾管搪铅或环氧泥填塞不好,直到尾管出现故障之前都不会反映施工工艺缺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高压电缆终端包括相套接的尾管与电缆外护套,高压电缆穿设于尾管与电缆外护套内;
[0006]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哈夫模具对接安装于高压电缆终端处,使模具的上下两个端口分别紧固套设于尾管与电缆外护套上;
[0008]2)按A料中NCO:B料中交联剂OH摩尔比为1.05:1~1.15:1的比例将A料与B料混合均匀后,浇注于对接后的哈夫模具内,固化后即得到套设于尾管与电缆外护套连接处的自固化密封结构;
[0009]所述的A料包括含有异氰酸根端基的线型预聚体,所述的B料包括溶剂、固化催化剂、交联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缆外护套为皱纹铝套。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哈夫模具上端还设有浇注口与排气口;所述的哈夫模具的下端口处还设有与电缆外护套密封接触的密封圈。
[0012]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A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3]将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混合,得到混合反应物,之后加入相对于混合反应物0.01

0.1wt%的催化剂,并在75

85℃下搅拌反应3

4h,即得到A料;其中A料中NCO质量含
量为5%

10%。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元醇具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度和200至5000范围内的分子量,包括聚酯型多元醇、聚醚型多元醇、聚烯烃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聚酯型多元醇包括不饱和聚酯型多元醇,其具有每分子至少一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并主要具有羟基末端基团和优选具有2以下的酸值。聚酯型多元醇可以由α,β

烯键式不饱和二羧酸化合物的寡聚物制备,所述α,β

烯键式不饱和二羧酸化合物通过一种或多种饱和二羧酸或聚羧酸或酸酐与过量二元醇或多元醇的缩合反应而获得。该不饱和聚酯型多元醇还可以由不饱和二羧酸(一种或多种)或聚羧酸(一种或多种)或酸酐(一种或多种)与过量的二元醇和/或多元醇(一种或多种)制备。所述的聚酯型多元醇具体包括:蓖麻油、饱和二元羧酸(酐)或不饱和二元羧酸(酐),与二元醇或多元醇的缩合产物;
[0016]其中,所述的饱和二元羧酸主要包括间苯二酸、邻苯二酸、对苯二酸、己二酸、丁二酸、癸二酸和它们的混合物。典型的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包括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氯代马来酸、烯丙基琥珀酸、衣康酸、中康酸、它们的酸酐和它们的混合物;
[0017]所述的二元醇或多元醇包括新戊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双丙甘醇、1,4

丁二醇、聚乙二醇、丙三醇、甘露糖醇、季戊四醇、1,6

己二醇、1,3

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0018]所述的聚醚型多元醇包括具有羟基基团的直链和/或支链聚醚,并且基本不含除羟基基团以外的官能团,优选地包括聚氧化烯多元醇(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和类似多元醇)、聚氧化烯多元醇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取代或未取代的聚亚烷基醚二醇或多羟基聚亚烷基醚中的至少一种;
[0019]其中,聚氧化烯多元醇的共聚物包括多元醇单体与环氧烷烃的加成物,所述的多元醇单体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双丙甘醇、三甘醇、2

乙基

1,3

己二醇、甘油、1,2,6

己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三(羟苯基)丙烷、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1,2

乙二胺、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环氧烷烃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环氧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0020]所述的聚烯烃多元醇包括聚丁二烯二醇、聚异丁烯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1]进一步地,所述的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包括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聚异氰酸酯、异氰酸酯预聚物;
[0022]其中,所述的二异氰酸酯包括二异氰酸亚乙酯、1,4

二异氰酸四亚甲酯、1,4

己二异氰酸酯、1,6

己二异氰酸酯、1,12

二异氰酸十二烷酯、环丁烷

1,3

二异氰酸酯、环己烷

1,3

二异氰酸酯、环己烷

1,4

二异氰酸酯、1

异氰酸根络

3,3,5

三甲基
‑5‑
异氰酸根络甲基环己烷、2,4

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2,6

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六氢

1,3

苯撑二异氰酸酯、六氢

1,4

苯撑二异氰酸酯、全氢

2,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全氢

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

苯撑二异氰酸酯、1,4

苯撑二异氰酸酯、2,4

甲苯二异氰酸酯、2,6

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

2,4
’‑
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亚萘基

1,5

二异氰酸酯、1,3

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高压电缆终端包括相套接的尾管(1)与电缆外护套(2),高压电缆穿设于尾管(1)与电缆外护套(2)内,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哈夫模具(3)对接安装于高压电缆终端处,使模具的上下两个端口分别紧固套设于尾管(1)与电缆外护套(2)上;2)将A料与B料混合均匀后,浇注于对接后的哈夫模具(3)内,固化后即得到套设于尾管(1)与电缆外护套(2)连接处的自固化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外护套(2)为皱纹铝套;所述的哈夫模具(3)上端还设有浇注口(4)与排气口(5);所述的哈夫模具(3)的下端口处还设有与电缆外护套(2)密封接触的密封圈(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A料包括含有异氰酸根端基的线型预聚体,所述的B料包括溶剂、固化催化剂、交联剂;按A料中NCO:B料中交联剂OH摩尔比为1.05:1~1.15:1的比例将A料与B料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A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混合,得到混合反应物,之后加入相对于混合反应物0.01

0.1wt%的催化剂,并在75

85℃下搅拌反应3

4h,即得到A料;其中A料中NCO质量含量为5%

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醇具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度和200至5000范围内的分子量,包括聚酯型多元醇、聚醚型多元醇、聚烯烃多元醇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型多元醇包括蓖麻油、饱和二元羧酸或其酸酐、或不饱和二元羧酸或其酸酐,与二元醇或多元醇的缩合产物;其中,所述的饱和二元羧酸包括间苯二酸、邻苯二酸、对苯二酸、己二酸、丁二酸、癸二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不饱和二元羧酸包括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氯代马来酸、烯丙基琥珀酸、衣康酸、中康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二元醇或多元醇包括新戊二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双丙甘醇、1,4

丁二醇、聚乙二醇、丙三醇、甘露糖醇、季戊四醇、1,6

己二醇、1,3

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醚型多元醇包括聚乙二醇醚、聚丙二醇醚、聚丁二醇醚、聚亚烷基醚二醇、多羟基聚亚烷基醚、或多元醇单体与环氧烷烃的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的多元醇单体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双丙甘醇、三甘醇、2

乙基

1,3

己二醇、甘油、1,2,6

己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三(羟苯基)丙烷、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1,2

乙二胺或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环氧烷烃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环氧丁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聚烯烃多元醇包括聚丁二烯二醇、聚异丁烯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包括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聚异氰酸酯、异氰酸酯预聚物;其中,所述的二异氰酸酯包括二异氰酸亚乙酯、1,4

二异氰酸四亚甲酯、1,4

己二异氰酸酯、1,6

己二异氰酸酯、1,12

二异氰酸十二烷酯、环丁烷

1,3

二异氰酸酯、环己烷

1,3

二异氰酸酯、环己烷

1,4

二异氰酸酯、1

异氰酸根络

3,3,5

三甲基
‑5‑
异氰酸根络甲基环己烷、2,4

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2,6

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六氢

1,3

苯撑二异氰酸酯、六氢

1,4

苯撑二异氰酸酯、全氢

2,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全氢

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

苯撑二异氰酸酯、1,4

苯撑二异氰酸酯、2,4

甲苯二异氰酸酯、2,6

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

2,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袁奇梅珊珊王东源杨凡王之琦王之骁原佳亮邹翔宇马凯波王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