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35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并公开了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工作端头、电刀头本体、电刀连接部,三者均为导电材料,电刀头本体外包覆绝缘外壳,所述的绝缘外壳前端部为一台阶面,工作端头在台阶面上偏心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进刀的时候会在皮下形成隆起,确保分离的皮瓣厚度合适且均一,可以安全快速分离皮瓣,尤其适用于非完全直视下皮瓣分离,对电刀使用尚未完全成熟、经验尚不丰富的低年资乳腺外科医生,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其在熟练操作手感的同时避免损害皮瓣,减少术后皮瓣血供欠佳、厚度不一影响外观情况的发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手术易操作、手术效果好、易推广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

技术介绍

[0002]手术电刀是外科医生实施手术最常使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外科手术时一般术者执刀时整个电刀头与切割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对于低年资的外科医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手术经验和操控电刀头的手法,在使用传统的手术电刀头时容易导致要切割的组织深浅把握不好;尤其在乳腺手术分离皮瓣时,经常会导致皮瓣的厚薄不一乃至皮瓣穿孔,最终影响皮瓣愈合。特别在不可视的情况下,用常规电刀更无法把控皮瓣的均匀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使术者所分离的皮瓣厚度均一且操作便利,易掌握;同时特别适用于非完全直视情况下皮瓣分离的电刀头。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工作端头、电刀头本体、电刀连接部,三者均为导电材料,电刀头本体外包覆绝缘外壳,所述的绝缘外壳前端部为一台阶面,工作端头在台阶面上偏心设置。绝缘外壳靠近工作端头的端部为一台阶面,台阶面最高点会在皮下形成隆起,利于在非完全直视情况下判断进刀的情况,使术者所分离的皮瓣厚度均一且操作便利,工作端头不设置在台阶面正中而是偏心设置,有利于电刀头顺利进刀,且很好地控制皮瓣的厚度。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台阶面至少包含一条直线底边和一条圆弧顶边围合形成。直线底边有利于电刀头顺利进刀,进刀时圆弧顶边会在皮下形成弧形隆起,很好地控制皮瓣的厚度,且不破坏剩下的正常组织。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台阶面包含一条直线底边和一条半圆弧顶边围合形成。半圆弧顶边其皮下隆起会比较明显。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作端头为薄片形或针形,工作端头的长度方向与台阶面垂直,工作端头的厚度方向靠近台阶面的直线底边,工作端头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到台阶面的直线底边两端点等距离。工作端头可以是现有的圆柱形,此处优选薄片形或针形,薄片形相对薄和宽,左右移动时烧灼的皮肤组织比较薄且宽,利于分离皮瓣,且减少正常组织损伤,针形便于一点点烧灼。工作端头与台阶面垂直且左右居中、靠近直线底边,均有利于圆弧顶边在皮下形成明显的弧形隆起,且进刀顺利,尽量少损伤剩下的组织。
[0008]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端头长度为3

5mm,圆弧顶边最高点与工作端头的距离为3

5mm,工作端头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到台阶面的直线底边两端点距离为6

10mm。这样结构与尺寸的工作端头适合临床皮瓣分离,尤其适用于乳腺手术的皮瓣分离。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作端头的刀尖为圆弧形。便于进刀且减少损伤。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作端头为薄片形,宽度为0.1

2.0mm,厚度为0.1mm

1.0mm。工
作端头为针形的可使用现有规格的针形刀头。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绝缘外壳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第一绝缘部、第二绝缘部,第一绝缘部各纵截面与台阶面形状相同,各纵截面圆弧顶边最高点与直线底边的距离从前到后逐渐减小。第二绝缘部形状尺寸可以和现有的绝缘外壳相同,第一绝缘部从前到后逐渐减小,便于与第二绝缘部顺滑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绝缘部使用耐高温材料。手术中耐高温,形状稳定。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部包括可拆卸式套管,可拆卸式套管前端部为一台阶面,台阶面开设偏心通孔,偏心通孔沿可拆卸式套管长度方向开设,可拆卸式套管下端面后部开有套接槽,工作端头从偏心通孔穿出,可拆卸式套管套接在通用电刀绝缘壳上。将可拆卸式套管套接在常用的电刀头上,可适用性更强,也更节约成本。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进刀的时候会在皮下形成隆起,确保分离的皮瓣厚度合适且均一,可以安全快速分离皮瓣,尤其适用于非完全直视下皮瓣分离,对电刀使用尚未完全成熟、经验尚不丰富的低年资乳腺外科医生,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其在熟练操作手感的同时避免损害皮瓣,减少术后皮瓣血供欠佳、厚度不一影响外观情况的发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手术易操作、手术效果好、易推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中台阶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前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台阶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可拆卸式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的前端面示意图。
[0022]图8为图7的B

B剖视图。
[0023]图中:1、工作端头1;2、电刀头本体;3、电刀连接部;4、绝缘外壳;5、台阶面;6、底边;7、顶边;8、刀尖;9、第一绝缘部;10、第二绝缘部;11、侧边;12、偏心通孔;13、套接槽、14、可拆卸式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图1

5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实施例1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如图1、2所示,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工作端头1、电刀头本体2、电刀连接部3,三者均为导电材料,电刀头本体2外包覆绝缘外壳4,所述的绝缘外壳4前端部为一台阶面5,工作端头1在台阶面5上偏心设置。
[0026]如附图3所示,台阶面5包含一条直线底边6和一条半圆弧顶边7围合形成。
[0027]所述的工作端头1为扁条形,工作端头1的长度方向与台阶面5垂直,工作端头1的厚度方向靠近台阶面5的直线底边6,工作端头1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到台阶面5的直线底边6两端点等距离。
[0028]所述工作端头1长度为4mm,圆弧顶边7最高点与工作端头1的距离为5mm,工作端头1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到台阶面5的直线底边6两端点距离为8mm。
[0029]所述的工作端头1的刀尖8为圆弧形。工作端头1宽度为1.0mm,厚度为0.5mm。
[0030]所述的绝缘外壳4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第一绝缘部9、第二绝缘部10,第一绝缘部9各纵截面与台阶面5形状相同,各纵截面圆弧顶边7最高点与直线底边6的距离从前到后逐渐减小。
[0031]第一绝缘部9使用耐高温材料。
[0032]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使用方式如下:将皮瓣分离电刀头的电刀连接部3与电刀主机连接,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切功率。
[0033]结合穿刺病理、影像学评估及患者意愿,选择乳腺癌单乳切除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
[0034]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用手术刀片划开皮肤,用其他电刀头或本电刀头逐层分离至皮下脂肪层。
[0035]术者先用常规的方式分离出所需厚度皮瓣3

5mm作起头,拉紧皮缘插入本实施例中的皮瓣分离电刀头,保持该电刀头半圆弧顶边7的最高点A点紧贴游离皮瓣深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工作端头(1)、电刀头本体(2)、电刀连接部(3),三者均为导电材料,电刀头本体(2)外包覆绝缘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外壳(4)前端部为一台阶面(5),工作端头(1)在台阶面(5)上偏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面(5)至少包含一条直线底边(6)和一条圆弧顶边(7)围合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面(5)包含一条直线底边(6)和一条半圆弧顶边(7)围合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端头(1)为薄片形或针形,工作端头(1)的长度方向与台阶面(5)垂直,工作端头(1)的厚度方向靠近台阶面(5)的直线底边(6),工作端头(1)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到台阶面(5)的直线底边(6)两端点等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皮瓣分离电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头(1)长度为3

5mm,圆弧顶边(7)最高点与工作端头(1)的距离为3

5mm,工作端头(1)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到台阶面(5)的直线底边(6)两端点距离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波周济春秦川鲁艺周雨露王天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