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917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基固废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破碎混合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架;固定在底架上的破碎桶;安装在破碎桶内的可拆卸的散料件,用于对煤基固废进行散料导向;设置在破碎桶一侧的筛选件,筛选件上设有筛分结构,通过位于散料件下的筛分结构对破碎的煤基固废颗粒进行筛选;固定在底架且位于破碎桶一侧的混料桶,与破碎桶连接进行煤基固废粉料输送,混料桶内设有转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破碎混合装置,对煤基固废进行可控的上料,然后通过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进行遮挡散料,且煤基固废物料对破碎辊的冲击较小,可往复移动的筛选结构,对无法筛分的煤基固废进行返回破碎加工,混合装置对浆料加工混合充分。混合装置对浆料加工混合充分。混合装置对浆料加工混合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基固废利用
,具体是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煤基固体废弃物,且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存在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利用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充填开采技术,能有效处理地面堆积的煤基固废。
[0003]现有管井的孔径有限,大块的煤基固废无法直接投入管井,利用煤基固废制备浆料是利用煤基固废回填的主要方法,传统的粉碎装置持续加料时,块状的物料容易卡死粉碎辊,对粉碎辊的冲击力大,导致机器卡死,无法继续粉碎,且粉碎后的物料筛分不合格的物料需要人工收集进行再次粉碎,耗时耗力,对于大量煤基固废处理,需要持续加工,导致现有的粉碎混合装置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破碎混合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架,所述破碎混合装置还包括:
[0007]固定在底架上的破碎桶;
[0008]安装在破碎桶内的可拆卸的散料件,用于对煤基固废进行散料导向;
[0009]设置在破碎桶一侧的筛选件,筛选件上设有筛分结构,通过位于散料件下的筛分结构对破碎的煤基固废颗粒进行筛选;
[0010]固定在底架上且位于破碎桶一侧的混料桶,与破碎桶连接进行煤基固废粉料输送,混料桶内设有转动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破碎桶上设有存料槽,存料槽的一端连接有螺旋上料机,存料槽内转动设有用于控制进料的拨料轮,破碎桶内设有位于拨料轮一侧的进料孔,进料孔的一端固定设有锥形斗,锥形斗直径小的一端与进料孔连通,破碎桶的一侧设有插槽,插槽的两端转动设有锁紧板。
[0012]所述锁紧板上设有通孔,破碎桶内转动设有位于插槽的下方的破碎辊,破碎桶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安装筛选件的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设有安装杆,连接块的一侧转动设有曲柄,曲柄的一端固定设有拨杆。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散料件包括矩形框和调节结构,矩形框的两端设有螺纹孔,调节结构包括与矩形框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上均设有分料板,分料板对称设置在调节结构上,分料板的一端设有钩部,第一轴杆上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斜板,设置在第一轴杆上的分料板与第一斜板平行连接,相邻的第一斜板之间设有散
料槽,散料槽内设有与第一斜板交错设置的第二斜板,位于第二轴杆上的分料板与第二斜板平行连接,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上均设有齿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散料件上的第二轴杆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破碎辊设置在相邻调节结构之间,通过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配合,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之间通过齿轮配合传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筛选件包括连接部和连接杆,连接部上设有轴心孔,筛选结构与连接杆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杆上设有直槽,筛选结构为筛板,筛板上设有筛孔。
[0016]所述轴心孔与安装杆配合,直槽与拨杆配合。
[001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混料桶内的锥形板,锥形板上固定设有倾斜设置的推杆,锥形板上固定设有锥形桶,锥形桶的一侧设有第一搅拌杆,锥形板上固定设有与混料桶转动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搅拌杆,连接轴与第二搅拌杆位于锥形桶内侧,锥形板上位于锥形桶内侧设有阵列分布的出料槽。
[0018]进一步的,所述混料桶上安装有水管,混料桶的底部设有与出料槽连通的出料管。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破碎混合装置,对煤基固废进行可控的上料,然后通过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进行遮挡散料,分料板进行导料,使煤基固废直接导入破碎辊上直接加工,且煤基固废物料对破碎辊的冲击较小,破碎辊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
[0021]2、本专利技术破碎混合装置,可往复移动的筛选结构,对无法筛分的煤基固废进行返回破碎加工,无需重新收集进行再次粉碎,混合装置对浆料加工混合充分。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破碎混合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破碎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破碎混合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散料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筛选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转动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转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破碎混合装置对在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产生了的大量煤基废弃物进行处理,生成由煤基固废浆料,对煤炭等资源开采后留下的采空区进行填实,回填需要的浆料颗粒较小,才能使回填过程中浆料稳定灌入回填管道内,不会堵塞。
[0032]破碎混合装置包括底架1,如图1所示,底架1上紧固设有破碎桶2,破碎桶2上设有
散料件5,散料件5可拆卸进行物料清理,破碎桶2的一侧转动设有筛选件4,筛选件4上的筛分结构对破碎后煤基固废颗粒进行筛选,筛分结构位于散料件5的下方,底架1上设有与破碎桶2连接的混料桶3,混料桶3内设有转动件6,将在破碎桶2内筛选过的煤基固废颗粒导入混料桶3内,进行浆料混合制备,转动件6对浆料进行搅拌。
[0033]如图1、图2、图3所示,底架1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一端设有万向轮,万向轮图中未示出,用于移动底架1,底架1上固定设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上连接破碎桶2的底部,底部为倾斜的下料斗结构,并与混料桶3连通,进行粉料供给,破碎桶2上固定设有矩形框21,矩形框21内设有存料槽22,存料槽22的一端固定设有导料挡板221。
[0034]矩形框21的一侧固定设有螺旋上料机222,螺旋上料机222与存料槽22连通,用于向存料槽22内输送煤基固废,导料挡板221上固定设有顶板223,顶板223的一侧转动设有拨料轮224,顶板223上固定设有第一电机225,第一电机225的输出端与拨料轮224连接,用于控制拨料轮224转动,将存料槽22内的煤基固废移至破碎桶2内,控制破碎桶2的进料量和进料时机。
[0035]破碎桶2内固定设有连杆23,连杆23上固定设有进料孔231,进料孔231位于拨料轮224一侧,拨料轮224转动将煤基固废推入进料孔231内,进料孔231的一端固定设有锥形斗232,锥形斗232直径大的一端朝向破碎桶2内部,直径小的一端与进料孔231连通,用于煤基固废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破碎混合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混合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底架(1)上的破碎桶(2);安装在破碎桶(2)内的可拆卸的散料件(5),用于对煤基固废进行散料导向;设置在破碎桶(2)一侧的筛选件(4),筛选件(4)上设有筛分结构,通过位于散料件(5)下的筛分结构对破碎的煤基固废颗粒进行筛选;固定在底架(1)上且位于破碎桶(2)一侧的混料桶(3),与破碎桶(2)连接进行煤基固废粉料输送,混料桶(3)内设有转动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桶(2)上设有存料槽(22),存料槽(22)的一端连接有螺旋上料机(222),存料槽(22)内转动设有用于控制进料的拨料轮(224),破碎桶(2)内设有位于拨料轮(224)一侧的进料孔(231),进料孔(231)的一端固定设有锥形斗(232),锥形斗(232)直径小的一端与进料孔(231)连通,破碎桶(2)的一侧设有插槽(24),插槽(24)的两端转动设有锁紧板(25);所述锁紧板(25)上设有通孔(251),破碎桶(2)内转动设有位于插槽(24)的下方的破碎辊(201),破碎桶(2)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安装筛选件(4)的连接块(26),连接块(26)上固定设有安装杆(261),连接块(26)的一侧转动设有曲柄(27),曲柄(27)的一端固定设有拨杆(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基固废填充用破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件(5)包括矩形框(51)和调节结构,矩形框(51)的两端设有螺纹孔(52),调节结构包括与矩形框(51)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杆(53)和第二轴杆(54),第一轴杆(53)和第二轴杆(54)上均设有分料板(55),分料板(55)对称设置在调节结构上,分料板(55)的一端设有钩部(56),第一轴杆(53)上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斜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祥杨科刘钦节陈登红李志华冯飞胜张继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