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45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护筒、滑槽、滑门、刻度线、定位标记、料斗、若干吊环和钢丝绳。所述护筒上设置有三面滑槽;所述刻度线设置在护筒外侧,所述定位标记设置在夯锤钢丝绳上,所述定制料斗根据护筒上进料口的尺寸进行制作。从而根据满足不同长度的桩长,使护筒满足不同长度的桩长的进料需求;通过刻度线和定位标记可以确认护筒和夯锤的地下位置;通过料斗可与进料口相互契合,确保在进料时,造成侧漏导致不必要的原材料损失。能节省辅助机械和劳力。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保证护筒的密封性和完整性。整性。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载体夯扩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特色施工工艺的桩型,源于内夯沉管灌注桩,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从受力和施工工艺来看,复合载体夯扩桩避开浅部软弱的松散土层,通过对土层比较好的下部稳定层位进行加固,使经过处理的复合载体形成了扩展基础。
[0003]然而,随着近年施工的地域越来越广,地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夯扩桩的成桩要求和施工的工艺要求相应的提高,载体桩在施工工程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将护筒沉到设计标高后,通过从护筒上端口投料成桩,在地质条件复杂,护筒沉下深度浮动较大的情况下,沉管过程需要不断采用水平仪进行测量,在护筒上端口高出地面高度有时过高,造成投料困难,需要很多辅助设备和劳力完成投料,导致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的问题,在对三击贯入度的控制时,对于把控不是很到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复测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包括:
[0007]护筒10,所述护筒10的侧面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的开口长度为从所述护筒10内放置的工程桩的最短桩身的顶部开始向上至护筒顶部;
[0008]设置于进料口11的周围的护筒10侧面的滑槽20,所述滑槽20长度为进料口11的开口长度的2倍;
[0009]插入于所述滑槽20内的滑门30,滑门30的长度为进料口11的开口长度,滑门30在所述滑槽20内上下滑动,以露出或封闭所述进料口11;
[0010]所述滑门30顶部设有一托板31,托板31上设有凹槽33;
[0011]料斗40,所述料斗40的底部反向设置一块插板43,所述插板43插入所述凹槽33内,当所述滑门30露出所述进料口11时,所述进料口11与料斗40连通;
[0012]设置于所述护筒10内的夯扩桩机的夯锤14,所述夯锤14的顶部连接有第一钢丝绳50,所述第一钢丝绳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蓝色标记线51、黄色标记线52、红线标记线53和第二蓝色标记线54,其中,当护筒10与夯锤14底面相同时,护筒10顶部对应第一钢丝绳50所在的位置为基准线;所述基准线上方的第一蓝色标记线51为贯入度控制距离标记线(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距离);所述基准线下方100mm的黄色标记线52为对护筒底部进行封堵填料量的控制线;所述黄色标记线52下方200mm的红色标记线53为确认沉管达到设计标高后每次夯击填料的最高填料高度控制线;黄色标记线(52)下方6000mm处的第二蓝色标记线(54)为控
制三击贯入度提锤高度的控制线。
[0013]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护筒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线13。
[0014]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滑门30为弧形板,比护筒10的外经略大。
[0015]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滑槽20包括:
[0016]分别设置于进料口11的左、右两侧的护筒10的侧壁上的左侧滑槽和右侧滑槽;
[0017]设置于进料口11的底部的护筒10的侧壁上的底部滑槽。
[0018]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每个左侧滑槽、右侧滑槽或底部滑槽,分别包括:
[0019]滑槽内侧板21,所述滑槽内侧板21通过角焊缝23固定在护筒侧壁上,滑槽内侧板21的内边离料口约20mm;
[0020]滑槽外侧板22,所述滑槽外侧板22焊接在内侧板21上,滑槽外侧板22的长度与滑槽内侧板21的长度相同,滑槽外侧板22与滑槽内侧21板错开,滑槽外侧板22向料口方向偏移20mm。
[0021]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料斗4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设置有侧板41。
[0022]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护筒10的滑槽20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吊环12;
[0023]所述侧板41的内侧或外侧设置有第二吊环42,所述第二吊环42和第一吊环12通过第二钢丝绳44连接。
[0024]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进料口11的开口宽度为护筒10的六分之一周长。
[0025]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托板31的下部设置有加肋板32。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0027]根据桩位图将改造后桩机就位,将封堵料放入护筒10内开始沉管,在沉管过程中通过第一钢丝绳上的黄色标记线51控制注意封堵料情况,确保夯锤14不打出护筒,防止地下水涌入;
[0028]根据护筒10外壁的刻度线13确认是否达到设计标高,根据实际桩长确保滑门30在自然地坪15之上,达到设计标高后,将料斗40插入滑门30,第二钢丝绳连接料斗40和护筒10,开始将填充料进行夯击成球,填充料不宜一次性加太多导致堵管,根据红色标记线52确定符合护筒10内填充料量,护筒10内填充料量累计达到设计的填充量后,通过第一蓝色标记线51和第二蓝色标记线54进行三击贯入度,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0029]将钢筋笼放置护筒10内,通过料斗40将混凝土灌入护筒,最后进行拔护筒操作,成桩完成。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护筒增加滑槽和滑门30,可调整滑动滑门位置,使护筒满足不同长度的桩长的进料需求,可根据沉管过程中随着护筒下沉或拔出,控制滑门30自动进行上下滑动;本专利技术还在夯锤钢丝绳上设置定位标记,可以用蓝色标记线控制提锤高度和三击贯入度要求;用黄色标记控制沉管过程中封堵材料用量;用红色标记线用来复核填充料,而控制和复核夯锤的位置、封堵料和填充料的情况。通过定制料斗和滑门30的底托的契合,可方便填充料和混凝土顺利进入护筒内,有效解决了投料困难的问题,提供成桩速度,节约了工程资源。本专利技术通过料斗可与进料口相互契合,确保在进料时,造成侧
漏导致不必要的原材料损失。能节省辅助机械和劳力。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保证护筒的密封性和完整性。
[0031]本专利技术由于改造护筒的适用性增强,操作简单,减少了其他辅助机械及劳力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效,缩短了工期。在一天原本只能完成8根左右的工程桩,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后,一天至少能完成12根以上工程桩。成桩效率提高了50%以上,且均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俯视图;
[0034]图3为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正视图;
[0035]图4为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的剖视图;
[0036]图5为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筒(10),所述护筒(10)的侧面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的开口长度为从所述护筒(10)内放置的工程桩的最短桩身的顶部开始向上至护筒顶部;设置于进料口(11)的周围的护筒(10)侧面的滑槽(20),所述滑槽(20)长度为进料口(11)的开口长度的2倍;插入于所述滑槽(20)内的滑门(30),滑门(30)的长度为进料口(11)的开口长度,滑门(30)在所述滑槽(20)内上下滑动,以露出或封闭所述进料口(11);所述滑门(30)顶部设有一托板(31),托板(31)上设有凹槽(33);料斗(40),所述料斗(40)的底部反向设置一块插板(43),所述插板(43)插入所述凹槽(33)内,当所述滑门(30)露出所述进料口(11)时,所述进料口(11)与料斗(40)连通;设置于所述护筒(10)内的夯扩桩机的夯锤(14),所述夯锤(14)的顶部连接有第一钢丝绳(50),所述第一钢丝绳(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蓝色标记线(51)、黄色标记线(52)、红线标记线(53)和第二蓝色标记线(54),其中,当护筒(10)与夯锤(14)底面相同时,护筒(10)顶部对应第一钢丝绳(50)所在的位置为基准线;所述基准线上方的第一蓝色标记线(51)为贯入度控制距离标记线;所述基准线下方100mm的黄色标记线(52)为对护筒底部进行封堵填料量的控制线;所述黄色标记线(52)下方200mm的红色标记线(53)为确认沉管达到设计标高后每次夯击填料的最高填料高度控制线;所述黄色标记线(52)下方6000mm处的第二蓝色标记线(54)为控制三击贯入度提锤高度的控制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线(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门(30)为弧形板,所述滑门(30)的外经比护筒(10)的外经略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的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包括:分别设置于进料口(11)的左、右两侧的护筒(10)的侧壁上的左侧滑槽和右侧滑槽;设置于进料口(11)的底部的护筒(10)的侧壁上的底部滑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伟陶人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