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258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9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钢管套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若干沿周向排列在钢套管外圆的上下端部的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钢套管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组合紧固件,所述连接件贯穿两个钢套管相邻的连接部后使用组合紧固件固定在钢套管上形成该连接构造。采用本申请文件中的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使用中小型机械即可满足现场作业需求,对周边建筑及桩体影响较小,可降低施工难度;使用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将钢套管分步下压后再进行分步连接,可减小钻孔清孔的难度,提高成孔质量,同时该连接构造节点处强度高刚性好,在进行安装拆卸时操作简单方便,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常用于钻孔灌注桩钢套管护壁的施工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将钢套管通过大型机械打入或旋钻进入土层中直至设计深度,再通过挖土机械将套管中的土挖出,清孔后下放钢筋笼浇灌混凝土,此种方式需要大型机械现场作业,对周边建筑及桩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难度大,对地基土体坚硬或有块石等巨粒土层不适用,且套管壁厚较厚,材质要求较高;另一种是先钻孔挖土至设计深度,再下放钢套管后清孔,下放钢筋笼浇灌混凝土,此种方式套管下放滞后,在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基中成桩质量差,套管下放过程中对桩周土体扰动大,易产生垮孔,导致成桩质量差,成渣厚,清孔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该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应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仅需使用中小型机械即可满足现场作业需求,对周边建筑及桩体影响较小;使用该连接构造可以将钢套管分步下压后并分步进行连接,可减小钻孔清孔的难度,提高成孔质量。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包括钢管套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若干沿周向排列在钢套管外圆的上下端部的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钢套管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组合紧固件,所述连接件贯穿两个钢套管相邻的连接部后使用组合紧固件固定在钢套管上形成该连接构造。
[0006]优选的,所述钢套管为节段式,所述连接部呈流线型且连接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件与组合紧固件的沉头孔。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
[0008]所述连接螺栓在连接时头部固定在钢管套连接部的台阶上,杆部穿过沉头孔与放置在相邻钢套管连接部的台阶上的组合紧固件连接固定形成整体。
[0009]优选的,所述组合紧固件包括主紧固件和副紧固件,所述主紧固件设置于连接部的沉头孔上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副紧固件设置于主紧固件上端且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主紧固件顶部设置有圆形凸台,所述凸台周向排列有若干径向向外凸出的扭力凸肋,所述扭力凸肋与主紧固件的径向外部之间留有径向间隙。
[0011]优选的,所述副紧固件外圆底部沿轴向凸出有与主紧固件顶部扭力凸肋周圈咬合的凸环。
[0012]优选的,首节所述钢套管底部设置有刀刃尖头,顶部正常设置连接部。
[0013]该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场地平整后桩基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后钻进50cm,取土后将首节钢套管调整好
垂直度压入孔中;
[0015]S2,首节钢套管下装后钻机继续钻孔挖土取土,每钻进挖土取土1

1.5m后,吊装标节1.5m的钢套管通过连接件和组合紧固件在连接部将上下钢套管机械连接,再下压钢套管跟进钻孔;
[0016]S3,重复S2步骤直至钻至设计深度或岩层后,对桩底清孔和测量;
[0017]S4,下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混凝土直至从钢套管口溢出;
[0018]S5,拔出钢套管,每拔出3节钢套管再拆卸套管连接部连接,如此反复直至套管全部拔出,等套管全部拔出后再对未拆卸的螺栓连接进行拆卸。
[00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采用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使用中小型机械即可满足现场作业需求,对周边建筑及桩体影响较小,可降低施工难度;使用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将钢套管分步下压后再进行分步连接,可减小钻孔清孔的难度,提高成孔质量,同时该连接构造节点处强度高刚性好,在进行安装拆卸时操作简单方便,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构造截面示意图;
[0022]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螺母的主视图;
[002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螺母的俯视图;
[0024]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副螺母的主视图;
[0025]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副螺母的俯视图;
[0026]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首节钢套管的截面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

钢套管;2

连接部;3

连接螺栓;4

螺母组合;41

主螺母;42

副螺母;411

凸台;421

凸环;11

刀刃尖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包括钢管套1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若干沿周向排列在钢套管外圆的上下端部的连接部2、用于连接相邻钢套管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组合紧固件,所述连接件贯穿两个钢套管相邻的连接部后使用组合紧固件固定在钢套管上形成该连接构造。
[0030]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钢套管1为节段式,所述连接部2呈流线型且连接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件与组合紧固件的沉头孔。钢套管1采用节段式可以方便钢套管安装、拆卸和运输,能够解决钻孔过深,常规钢套管过长无法安装的问题;连接部设计为流线型的半水滴状,是为了下压或上拔钢套管时能有效减少阻力;在钢套管的上下连接部中均设置有用沉头孔,使连接件与组合紧固件在使用时能够有平台进行放置;连接部在土层中受到左右土体的束缚,能对套管起到很好的束缚作用,确保套管不扭转导致套管偏移,致使桩身偏位。
[0031]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为高强度的连接螺栓3,螺栓头顶部设计为
圆弧形,端头周边设计为锥型,能够有效减少压管时土体对螺栓的阻力;螺栓的螺杆长度略小于2个连接部孔长与主、副螺母螺纹高度之和;所述连接螺栓3在连接时头部固定在钢管套连接部2的沉头孔上,杆部穿过沉头孔与放置在相邻钢套管连接部的沉头孔上的组合紧固件连接固定形成整体。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紧固件包括主紧固件和副紧固件,组合紧固件主要位组合螺母4,组合螺栓分为主螺母41和副螺母42;所述主螺母41设置于连接部2的沉头孔上与连接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副螺母42设置于主螺母41上端且也与连接螺栓3固定连接。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螺母41顶部设置有圆形凸台411,所述凸台周向排列有若干径向向外凸出的扭力凸肋,所述扭力凸肋与主螺母41的径向外部之间留有径向间隙。
[0034]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主螺母41为圆形螺母,上部设计扭力凸肋是考虑到主螺母紧固操作空间较小,常规紧固方法无法实现,可采用棘轮扳手结合本主螺母相对应的紧固套筒对其进行安拆,紧固套筒的外径与主螺母外径相同,套筒内设置与主螺母41扭力凸肋相互咬合凸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套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若干沿周向排列在钢套管外圆的上下端部的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钢套管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组合紧固件,所述连接件贯穿两个钢套管相邻的连接部后使用组合紧固件固定在钢套管上形成该连接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为节段式,所述连接部呈流线型且连接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件与组合紧固件的沉头孔。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在连接时头部固定在钢管套连接部的沉头孔上,杆部穿过沉头孔与放置在相邻钢套管连接部的沉头孔上的组合紧固件连接固定形成整体。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紧固件包括主紧固件和副紧固件,所述主紧固件设置于连接部的沉头孔上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副紧固件设置于主紧固件上端且与连接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新型钢套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紧固件顶部设置有圆形凸台,所述凸台周向排列有若干径向向外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渝立李红军郑志国刘佳朱江王家佳胡裕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