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33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针结构,包括硬针和软针,所述软针置于所述硬针上表面,所述硬针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软针固定件,所述软针固定件将所述软针边缘固定于硬针上。该复合微针结构通过硬针带动软针一同植入组织,同时通过沿硬针整个长度范围内设置软针固定件,有效避免软针在植入组织过程中软针中间发生翘曲变形,并且在微针植入组织后,硬针可拔出,软针可随着血管伸缩而进行适应性形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刚性微针易造成植入性损伤,而软性微针不便于操作者将微针体植入组织内的问题。织内的问题。织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极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电极是指电极的至少一维度的尺寸为微米或纳米级的电极(即<100微米)。已经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医学研究等领域。人和动物的各种生理机能都直接或间接受脑内神经网络的调控,记录单个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需要微电极采集到较强的电信号,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其中,可长期植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微电极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0003]常用微电极有金属和玻璃两类,金属微电极是一种高强度金属细针,尖端以外的部分用漆或玻璃绝缘,金属电极丝由不锈钢、铂铱合金或碳化钨丝在酸性溶液中电解腐蚀而成,有多种成品可供选择,其缺点是微电极的几何形状与绝缘状态难以保持一致。玻璃微电极由用户根据需要用硬质毛细管拉制而成,用于测量细胞内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其尖端需小于0.5微米;用于测量细胞外活性区域非活性点电位时,其尖端可为1

5微米。
[0004]上面这两种微电极的微针都采用刚性微针,在植入时无法随着血管伸缩而进行适应性形变,这样容易对人体组织或者动物组织造成损伤。而若将微电极的微针完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植入组织过程中微针易变形,不便于操作者将微针体植入组织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微针结构,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微针结构,包括硬针和软针,所述软针置于所述硬针上表面,所述硬针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软针固定件,所述软针固定件将所述软针边缘固定于硬针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硬针采用硅材料制得。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软针采用氮化硅、多晶硅、碳化硅材料制得。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软针固定件为倒L型钩,所述倒L型钩底部固定于所述硬针上表面,倒L型钩的水平段与硬针上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软针两侧边缘水平向外延伸设有倒刺,所述倒L型钩与所述软针的倒刺在所述硬针表面的投影至少存在部分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倒刺与所述软针一体成型。
[0011]进一步的,所述硬针上表面的倒L型钩有多个,各倒L型钩沿硬针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且各倒L型钩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软针两侧边缘的倒刺有多个,且与所述硬针上表面的倒L型钩一一对应布置。
[0012]进一步的,各所述倒L型钩的开口均朝向硬针的针尖。
[0013]进一步的,所述硬针两侧的倒L型钩关于硬针的轴线对称布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软针上具有至少一个用于采集神经信号的体电极点。
[0015]进一步的,上述复合微针结构还包括集成电路芯片,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与所述软针的尾部键合,形成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芯片接收并分析处理所述体电极点采集的神经信号。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复合微针结构通过硬针带动软针一同植入组织,同时通过沿硬针整个长度范围内设置软针固定件,有效避免软针在植入组织过程中软针中间发生翘曲变形,并且在微针植入组织后,硬针可拔出,软针可随着血管伸缩而进行适应性形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刚性微针易造成植入性损伤,而软性微针不便于操作者将微针体植入组织内的问题。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微针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微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硬针;2、软针;3、倒L型钩;4、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触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微针结构,包括硬针1和软针2,所述软针2置于所述硬针1上表面,所述硬针1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软针固定件,所述软针固定件将所述软针2边缘固定于硬针1上。其中,硬针1具有一定刚性,其可以被植入人体或者动物的软组织内,例如可采用硅材料制得硬针1;所述软针2需要具有一定柔
性,例如可采用氮化硅、多晶硅、碳化硅等材料制得软针2。
[002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硬针1具有一定刚性,将软针2平铺于硬针1上表面,这样硬针1可以带动软针一同植入人体或动物的软组织内,当软针2植入组织后,再将硬针1拔出,硬针1与软针2分离,软针2留在植入的组织中,软针2具有一定柔性,在植入的组织内可随着血管伸缩而进行适应性形变,从而避免了传统刚性微针对人体或动物的软组织造成损伤的问题。而要保证软针2能随硬针1一同植入组织,需要将软针2与硬针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在硬针1上表面设置软针固定件将软针2固定于硬针1上,同时对于软针固定件的安装位置具体设计在硬针1整个长度范围内的软针两侧边缘,这样一方面不会影响软针2上的电极引线分布,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防止软针2中间可能发生翘曲的作用。
[0026]本实施例中的软针固定件既要满足在微针植入组织时,能固定软针2,使硬针1能带动软针2一同植入组织,同时还需要满足在硬针1拔出时,能方便使软针2与硬针1分离,因此可选的优化实施方案提供了软针固定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软针固定件为倒L型钩3,所述倒L型钩3底部固定于所述硬针1上表面,倒L型钩3的水平段与硬针1上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软针2两侧边缘水平向外延伸设有倒刺4,所述倒L型钩3与所述软针2上的倒刺4在所述硬针1表面的投影至少存在部分重合。固定软针2时,将软针2两侧边缘的倒刺4压入至倒L型钩3内,从而将软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针和软针,所述软针置于所述硬针上表面,所述硬针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软针固定件,所述软针固定件将所述软针边缘固定于硬针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针采用硅材料制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针采用氮化硅、多晶硅、碳化硅材料制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针固定件为倒L型钩,所述倒L型钩底部固定于所述硬针上表面,倒L型钩的水平段与硬针上表面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软针两侧边缘水平向外延伸设有倒刺,所述倒L型钩与所述软针的倒刺在所述硬针表面的投影至少存在部分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与所述软针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黄晟童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