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京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304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涉及到损伤识别装置领域,包括添加部分、识别部分和分拣部分,添加部分包括第一外盘、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外盘呈圆盘状结构,第一内板呈圆板状结构转动设置于第一外盘的内部,所述第一外盘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端部活动伸入第一外盘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一内板的底面,所述第一内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部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机械结构损伤识别,具体的可对轴类零件进行表面损伤识别,且实现了轴类零件的自动转移,自动分拣,可一次性对轴类零件的外圈表面进行全范围的检测,无需使用机械手夹持轴类零件进行转动换面等操作。械手夹持轴类零件进行转动换面等操作。械手夹持轴类零件进行转动换面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损伤识别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具备人工识别和智能识别,人工识别是通过肉眼检测的方式,对于微小的损伤难以检测到,检测精度低;智能识别是通过高清摄像头识别的方式,可将损伤处拍摄为图片,图片放大从而通过计算机智能性的分析识别,检测精度高,但是对于轴类的零件识别时需要将轴类零件旋转,以便识别轴类零件不同侧面,检测效率较低;且检测之后往往需要进行人工分类投放。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机械结构损伤识别,具体的可对轴类零件进行表面损伤识别,且实现了轴类零件的自动转移,自动分拣,可一次性对轴类零件的外圈表面进行全范围的检测,无需使用机械手夹持轴类零件进行转动换面。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包括添加部分、识别部分和分拣部分,添加部分包括第一外盘、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外盘呈圆盘状结构,第一内板呈圆板状结构转动设置于第一外盘的内部,所述第一外盘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端部活动伸入第一外盘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一内板的底面,所述第一内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部槽,所述第一内部槽在第一内板的外圈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内部槽的一端穿出第一内板的外圈,所述第一外盘的一端设置有投入口,另一端设置有排出口,所述投入口、排出口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内部槽连通;
[0006]所述识别部分包括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外圈设置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内圈处设置有四组呈圆形阵列状分布的高清摄像头,所述高清摄像头的一端通过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环形支架的内圈处,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排出口连通;
[0007]所述分拣部分包括第二内板、第二外盘,所述第二外盘呈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二内板呈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二内板转动设置于第二外盘中,所述第二外盘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端部活动伸入第二外盘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二内板的底面,所述第二内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部槽,所述第二内部槽在第二内板的外圈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内部槽的一端穿过第二内板的外圈,所述第二外盘的一端设置有与输送管道连通的进口,另一端设置有两组出口,两组出口位置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排出管道、第二排出管道,所述第一排出管道、第二排出管道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收集箱、第一收集箱;
[0008]所述添加部分、识别部分和分拣部分依次顺序倾斜。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内部槽、第二内部槽为圆孔、方形孔、椭圆孔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投入口、排出口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内部槽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输送管道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内部槽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内部槽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内部槽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内部槽的截面形状与进口、出口的截面形状一致。
[0010]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机械结构损伤识别,具体的可对轴类零件(圆轴、方轴等)进行表面损伤识别,且实现了轴类零件的自动转移,自动分拣,可一次性对轴类零件的外圈表面进行全范围的检测,无需使用机械手夹持轴类零件进行转动换面等操作。
[0011]优选的,所述添加部分、识别部分和分拣部分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焊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电机和第一外盘的底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还固定焊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环形支架的底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还固定焊接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电机和第二外盘的底部,所述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活动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
[0012]在使用时,轴类零件从投入口处塞入对应的第一内部槽中,此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轴驱动第一内板在第一外盘的内部转动,当第一内部槽中的轴类零件被转动到排出口一侧时,轴类零件通过排出口进入输送管道中自由下滑,下滑过程中通过输送管道周围的四组高清摄像头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实现了对轴类零件的全方位检测,而轴类零件经过输送管道底部的进口进入第二内部槽中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轴带动第二内板转动,第二内板将轴类零件转动到对应第一排出管道的位置投掷入第二收集箱中,或者将轴类零件转动到对应第二排出管道的位置投掷到第一收集箱中,第二收集箱中用于对有损伤轴类零件的收集,第一收集箱中用于对无损伤轴类零件的收集,控制第二电机的正反转即可实现对轴类零件的自动分拣,操作简单,实用性较高。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板的内部设置有吸尘组件,吸尘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内板内部的收集腔室,所述收集腔室的中部设置有将收集腔室上下内腔隔离的过滤棉层,所述过滤棉层的下方设置有吸力单元,所述吸力单元的下端贯穿至第一内板下方,所述第一内板下方与第一外盘底部之间形成风力排出槽,所述风力排出槽的底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外盘底部的风力排出孔,所述过滤棉层上方的收集腔室一侧设置有吸尘通道组件,吸尘通道组件包括第一吸尘通道和第二吸尘通道,所述第一吸尘通道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吸尘通道分别连通在对应的第一内部槽与收集腔室之间,所述第二吸尘通道在第一吸尘通道的上方连通设置有多组,一组第一吸尘通道上方的多组第二吸尘通道连通在同一组第一内部槽的底部。
[0014]装置中,投入口的位置可连续的塞入轴类零件,轴类零件可进入多组第一内部槽中,实现输送管道中连续有轴类零件通过的目的,实现了多个轴类零件的连续无间断检测。
[0015]其中,第一内板内部的收集腔室还可用于收集轴类零件表面的灰尘,使得轴类零件在进入输送管道之前处于较为干净的状态,提高了检测精度,具体的,吸力单元可使用吸泵等装置,吸力单元启动时将第一内部槽中轴类零件周围的灰尘从第二吸尘通道处吸入至第一吸尘通道中,第一吸尘通道中的灰尘进入收集腔室中收集,气体通过过滤棉层后经过吸力单元的吸引依次从风力排出槽、风力排出孔排出,而灰尘被收集在收集腔室上端腔室中,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0016]上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轴类零件周围的灰尘能够顺利的通过第二吸尘通道,可
在第一内部槽的内壁设置有多组环形的槽体,环形的槽体底部通过第二吸尘通道的上端,使得轴类零件周围的灰尘能够顺利的被吸入第二吸尘通道中。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板的上方设置有清理槽,所述清理槽连通收集腔室的内部,所述清理槽中密封设置有密封塞。
[0018]为了方便清理收集腔室中收集的灰尘,在第一内板的上方设置有清理槽,打开清理槽中的密封塞时可将收集腔室中收集的灰尘清除,方便实用。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排出管道、第二排出管道之间的角度为60
°
,所述第一排出管道与输送管道之间的角度为150
°
,所述第二排出管道与输送管道之间的角度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添加部分、识别部分和分拣部分,添加部分包括第一外盘(2)、第一内板(3),所述第一外盘(2)呈圆盘状结构,第一内板(3)呈圆板状结构转动设置于第一外盘(2)的内部,所述第一外盘(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轴(19),所述第一轴(19)的端部活动伸入第一外盘(2)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一内板(3)的底面,所述第一内板(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部槽(20),所述第一内部槽(20)在第一内板(3)的外圈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内部槽(20)的一端穿出第一内板(3)的外圈,所述第一外盘(2)的一端设置有投入口(23),另一端设置有排出口(24),所述投入口(23)、排出口(2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内部槽(20)连通;所述识别部分包括输送管道(6),所述输送管道(6)的外圈设置有环形支架(7),所述环形支架(7)的内圈处设置有四组呈圆形阵列状分布的高清摄像头(8),所述高清摄像头(8)的一端通过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环形支架(7)的内圈处,所述输送管道(6)的一端与排出口(24)连通;所述分拣部分包括第二内板(13)、第二外盘(14),所述第二外盘(14)呈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二内板(13)呈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二内板(13)转动设置于第二外盘(14)中,所述第二外盘(1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32),所述第二轴(32)的端部活动伸入第二外盘(14)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二内板(13)的底面,所述第二内板(1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部槽(33),所述第二内部槽(33)在第二内板(13)的外圈处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内部槽(33)的一端穿过第二内板(13)的外圈,所述第二外盘(14)的一端设置有与输送管道(6)连通的进口,另一端设置有两组出口,两组出口位置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排出管道(15)、第二排出管道(16),所述第一排出管道(15)、第二排出管道(16)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收集箱(18)、第一收集箱(17);所述添加部分、识别部分和分拣部分依次顺序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部槽(20)、第二内部槽(33)为圆孔、方形孔、椭圆孔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投入口(23)、排出口(24)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内部槽(20)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输送管道(6)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内部槽(20)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内部槽(33)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内部槽(20)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内部槽(33)的截面形状与进口、出口的截面形状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部分、识别部分和分拣部分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焊接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王震章培军任水利惠小健李建辉孙宗岐杨阳刘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京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