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电路与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76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与电子设备,供电电路包括信号预处理支路、续流及采样支路、电压转换支路与输出端。信号预处理支路与交流电源、电压转换支路连接,电压转换支路、续流及采样支路均与输出端连接。信号预处理支路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与滤波。续流及采样支路对输出端的电流进行续流,并输出反馈信号至电压转换支路。电压转换支路对第一电压进行降压,以输出第二电压。信号预处理支路包括用于滤波的第一电感,续流及采样支路包括用于续流的第二电感。第一电感与第二电感均设于PCB板,且第一电感的中心线垂直于PCB板的板面,第二电感的中心线平行于PCB板的板面。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磁干扰较小的供电电路,以满足GB/T9254的测试标准。T9254的测试标准。T9254的测试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墙壁开关通常是指安装在墙壁上使用的电器开关,用来接通和断开电路的,控制照明灯的开关。并且,墙壁开关需要使用到供电电路对其进行供电,以实现墙壁开关的导通与关断的功能。
[0003]当墙壁开关安装在墙壁上使用时,通常将墙壁开关安装在标准86的盒子内,即规格为86mm*86mm的盒子内,因此,各电子元器件在布局时需要安装得较为紧凑。
[0004]然而,由于电子元器件之间放置紧凑,导致各电子元器件之间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则用于滤除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电子元器件也容易受到其他元器件的影响而导致滤除EMI的效果较差,进而导致在电磁干扰测试中无法满足GB/T9254的测试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供电电路与电子设备,能够提供一种电磁干扰较小的供电电路,以满足GB/T9254的测试标准。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设于PCB板上,且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墙壁开关供电,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0007]信号预处理支路、续流及采样支路、电压转换支路与输出端;
[0008]所述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墙壁开关连接,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四端与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三端连接;
[0009]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与滤波,并输出第一电压至所述电压转换支路;
[0010]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用于对所述输出端的电流进行续流,并根据所述输出端的电压输出反馈信号至所述电压转换支路;
[0011]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降压,以输出第二电压;
[0012]其中,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包括用于滤波的第一电感,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包括用于续流的第二电感;
[0013]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均设于所述PCB板,且所述第一电感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PCB板的板面,所述第二电感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PCB板的板面。
[0014]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包括整流单元与滤波单元;
[0015]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源进行整流;
[0016]所述滤波单元分别与所述整流单元及所述电压转换支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用于对整流后的所述交流电源进行滤波,并输出所述第一电压。
[001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
[0018]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滤波单元连接。
[001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与第三电感;
[0020]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整流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转换支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002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压转换支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与第三二极管;
[0022]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电压输入引脚分别与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三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电源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采样引脚与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002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还包括第四二极管与第一电阻;
[0024]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二端连接。
[0025]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与第七电容;
[0026]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七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2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
[0028]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002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压敏电阻;
[0030]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
[003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供电电路。
[003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供电电路设于PCB板上,且供电电路用于为墙壁开关供电,供电电路包括信号预处理支路、续流及采样支路、电
压转换支路与输出端。信号预处理支路与交流电源、电压转换支路连接,电压转换支路、续流及采样支路均与输出端连接。信号预处理支路用于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与滤波,并输出第一电压至电压转换支路。续流及采样支路用于对输出端的电流进行续流,并根据输出端的电压输出反馈信号至电压转换支路。电压转换支路用于根据反馈信号对第一电压进行降压,以输出第二电压。综上即实现了供电电路基于交流电源输出为墙壁开关供电的第二电压的过程。其中,信号预处理支路包括用于滤波的第一电感,续流及采样支路包括用于续流的第二电感,第一电感与第二电感均设于PCB板的板面,其中,第一电感为滤波EMI的主要电子元器件。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各电子元器件之间布局紧凑,用于滤除EMI的元器件,即第一电感容易受到其他元器件的影响而导致滤除EMI的效果较差,继而导致电磁干扰超标。因此,本申请进一步将第一电感的中心线垂直于PCB板的板面,第二电感的中心线平行于PCB板的板面,以减小第一电感与第二电感之间的耦合程度,从而减小了第一电感与第二电感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第一电感滤除电磁干扰的能力,有利于满足了GB/T9254的测试标准。通过上述方式,即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设于PCB板上,且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墙壁开关供电,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信号预处理支路、续流及采样支路、电压转换支路与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墙壁开关连接,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一端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四端与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与滤波,并输出第一电压至所述电压转换支路;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用于对所述输出端的电流进行续流,并根据所述输出端的电压输出反馈信号至所述电压转换支路;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降压,以输出第二电压;其中,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包括用于滤波的第一电感,所述续流及采样支路包括用于续流的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均设于所述PCB板,且所述第一电感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PCB板的板面,所述第二电感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PCB板的板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预处理支路包括整流单元与滤波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源进行整流;所述滤波单元分别与所述整流单元及所述电压转换支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用于对整流后的所述交流电源进行滤波,并输出所述第一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滤波单元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与第三电感;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敏黎宇叶敏王升照邵肖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联恒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