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745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涉及可倾式蒸煮锅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表面插接连接有导热组件,且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箱和矩形密封板,矩形密封板固定连接在导热箱底面边缘,且导热箱内底面四边角固定连接有支柱,导热箱底面设置有矩形口,且导热箱一侧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热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在进行使用对蓄水箱的水进行加热时,通常使用热量引导管贯穿入蓄水箱中部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低下,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具有提高蓄水箱的加热效率的优点。具有提高蓄水箱的加热效率的优点。具有提高蓄水箱的加热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可倾式蒸煮锅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蒸煮锅广泛应用于糖果、制药、乳品、酒类、糕点、蜜饯、饮料、罐头、卤味等食品的加工,也可用于大型餐厅或食堂熬汤、烧菜、炖肉、熬粥等,在进行蒸煮锅的余热利用时,需要使用到相关的余热利用装置,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现有的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在进行使用对蓄水箱的水进行加热时,通常使用热量引导管贯穿入蓄水箱中部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低下,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
[0003]因此,现有的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通过设置导热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在进行使用对蓄水箱的水进行加热时,通常使用热量引导管贯穿入蓄水箱中部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低下,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表面插接连接有导热组件,且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箱和矩形密封板,所述矩形密封板固定连接在导热箱底面边缘,且导热箱内底面四边角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导热箱底面设置有矩形口,且导热箱一侧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台和支脚,且支脚固定连接在支撑台底面四边角,所述支脚底面固定连接有垫片;由设置的支脚和垫片,便于对支撑台进行稳定的支撑。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且支撑台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回型槽,所述支撑台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矩形槽;由设置的第一通孔,便于保温送热管的连接,由设置的回型槽,便于将导热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结构上的密封连接,从而辅助导热组件快速的将蓄水箱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吸热组件,且吸热组件包括抽风机和保温送热管,所述保温送热管固定连接在抽风机输出端;由设置的吸热组件,用于将蒸煮锅内的热量吸收到导热组件中,用于将蓄水组件进行加热。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抽风机底面放置有支撑块,且抽风机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保温吸热管,所述保温吸热管外端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罩,且保温吸热管外端部固定连接有吸热盘;由设置的吸热盘,便于快速的将蒸煮锅中的热量吸入到保温吸热管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组件内部放置有蓄水组件,且蓄水组件包括蓄水箱和螺纹进
水管,所述螺纹进水管固定连接在蓄水箱上表面中部,且螺纹进水管上端螺纹连接有旋钮盖,所述蓄水箱一侧表面中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上中部固定连接有开关阀;由设置的开关阀,用于控制蓄水箱内水的流出。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导热组件,具有提高蓄水箱的加热效率的优点,解决了导热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在进行使用对蓄水箱的水进行加热时,通常使用热量引导管贯穿入蓄水箱中部的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低下,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的问题;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具有辅助导热组件快速的将蓄水箱中的水均匀加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往往只能够对蓄水箱某一局部位置进行快速的加热,从而蓄水箱内的水加热的不够均匀,使用起来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吸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导热组件和蓄水箱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00、支撑组件;110、支撑台;111、回型槽;112、第一通孔;113、矩形槽;120、支脚;130、垫片;200、导热组件;210、导热箱;211、矩形口;212、第二通孔;220、矩形密封板;230、支柱;300、蓄水组件;310、蓄水箱;320、螺纹进水管;330、旋钮盖;340、出水管;350、开关阀;400、吸热组件;410、抽风机;420、保温吸热管;430、保温送热管;440、吸热盘;500、支撑块;600、密封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支撑组件100上表面插接连接有导热组件200,且导热组件200包括导热箱210和矩形密封板220,矩形密封板220固定连接在导热箱210底面边缘,且导热箱210内底面四边角固定连接有支柱230,导热箱210底面设置有矩形口211,且导热箱210一侧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212;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台110和支脚120,且支脚120固定连接在支撑台110底面四边角,支脚120底面固定连接有垫片130;支撑台110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12,且支
撑台110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回型槽111,支撑台110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矩形槽113;
[0025]具体的,当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密封罩600密封的卡在蒸煮锅上端口,然后通过外界控制端控制抽风机410启动,从而通过吸热盘440、保温吸热管420、保温送热管430将蒸煮锅中的余热通过支撑台110导入到导热箱210中,其中蓄水箱310放置在导热箱210中,蒸煮锅总的预热会经过支撑台110上的矩形槽113快速的进入到导热箱210各个位置,然后热气大面积的在导热箱210中扩散开来,从而即可对蓄水箱310快速的加热。
[0026]其中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100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吸热组件400,且吸热组件400包括抽风机410和保温送热管430,保温送热管430固定连接在抽风机410输出端;抽风机410底面放置有支撑块500,且抽风机410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保温吸热管420,保温吸热管420外端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罩600,且保温吸热管420外端部固定连接有吸热盘440;具体的,在进行使用吸热组件400时,热气首先通过吸热盘440进入到保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0)上表面插接连接有导热组件(200),且导热组件(200)包括导热箱(210)和矩形密封板(220),所述矩形密封板(220)固定连接在导热箱(210)底面边缘,且导热箱(210)内底面四边角固定连接有支柱(230),所述导热箱(210)底面设置有矩形口(211),且导热箱(210)一侧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台(110)和支脚(120),且支脚(120)固定连接在支撑台(110)底面四边角,所述支脚(120)底面固定连接有垫片(1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0)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12),且支撑台(110)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回型槽(111),所述支撑台(110)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矩形槽(1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倾式蒸煮锅用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华严世琴王江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永顺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