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7402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包括:场景仿真模块,用于对真实的眼科检查室的检查环境进行仿真;校准模块,包括亮度校准模块和尺寸校准模块,尺寸校准模块用于视标的直径进行,亮度校准模块对仿真的检查环境的显示亮度进行调整;视标渲染模块,结合校准获取的视标的直径绘制视标;交互控制模块,用于通过交互事件实现被检查者与系统进行沟通;自动导航模块,采用仿真语音和/或文字对整个检查过程进行指导,指导检查者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检查,该模块在系统启动时同步启动;数据记录与分析模块。该系统对真实的对比敏感度检查环境进行仿真。实的对比敏感度检查环境进行仿真。实的对比敏感度检查环境进行仿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普遍使用的对比敏感度检测方式,多采用背光灯箱作为视标呈现硬件,常规检查步骤为:1.检查者对被检者进行应答教育;2.分别对4或5个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进行检测;3. 每行(空间频率)视标从左至右,依次询问被检者,光栅目标在上还是在下,直至被检者回答错误或报告无法看清时,记录该行数据;4.依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所有空间频率的测试,并分别对双眼执行同样的步骤。
[0003]传统检查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如:1.检查视标为固定答案。视标无法调整,此方法会可能会由于被检者主动或被动记忆,导致结果误差增大;特别在连续进行左右眼检测时,容易出现后检眼优于先检眼的情况。
[0004]2.检查环境准备较为困难。检查环境多在全暗室下进行,此条件大大增加了检查难度,且难以做到检查条件的统一标准化,导致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重复性。
[0005]3.检查的学习曲线长。对于检察者或被检者,都需要付出比常规检查项目更长时间(数倍)学习,才能保证检查过程尽可能流畅,且做到准确记录检查结果。
[0006]4. 传统检查结果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例如检查医师话术差异,检查策略,检查环境不一致,检查距离等。
[0007]基于上述现有检查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对比敏感度检测系统,以弥补上述缺点,并填补此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通过真实的检查环境在虚拟设备上显示,能够方便将检查环境调整更加理想的状态,减小了外界环境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0009]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包括:场景仿真模块,用于对真实的眼科检查室的检查环境进行仿真;校准模块,包括亮度校准模块和尺寸校准模块,尺寸校准模块用于对视标的直径进行校准,亮度校准模块对仿真的检查环境的显示亮度进行调整;视标渲染模块,结合校准获取的视标的直径绘制视标;交互控制模块,用于通过交互事件实现被检查者与系统进行沟通,交互事件包括语音交互、手势交互、按键交互、鼠标交互中的一种或几种;自动导航模块,采用仿真语音和/或文字对整个检查过程进行指导,指导被检查者
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检查,该自动导航模块在系统启动时同步启动;数据记录与分析模块,实时采集检查过程中的所有交互事件、交互间隔、应答结果,并在完成检查后生成检查报告,所述检查报告包括根据应答结果生成的检查结果以及根据交互间隔生成的结果可信度,交互间隔指的是从视标显示到完成应答所需的时间。
[0010]优选地,尺寸校准模块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视标的直径d:当系统集成在显示屏幕上时:d = tan((5/120)* π/ 180)*D*2,dp=PPI/30.48*d,其中D为被检测者与屏幕的距离;dp为在视标的直径为d的长度上的像素个数,PPI为显示屏幕的单位英寸像素密度;当系统集成在虚拟显示设备时,dp= PPD,所述PPD为虚拟显示设备的单位角度像素密度,dp为圆形视标的直径上的像素个数。
[0011]优选地,所述交互事件包括语音交互、手势交互、按键交互、鼠标交互中的一种或几种;语音交互模式下,通过麦克风获取被检查者发出的声音信号,对“上”、“下”的语音指令识别;手势交互模式下,通过摄像机采集实时图像, 对图像中“上”、“下”的手势指令识别;按键交互模式下,受检者直接通过显示终端上的提示,按动键盘或控制器上的方向键,进行检查交互;鼠标交互模式下,屏幕上显示相应的虚拟按钮,受检者可通过鼠标指针点击相应的虚拟按钮,进行交互。
[0012]优选地,数据记录与分析模块根据被检查者每一次的应答结果和交互间隔自动分析下一次将要呈现的视标的视标难度,所述视标渲染模块根据所述视标难度显示视标;和/或,所述视标难度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若应答结果判断为错误,则降低视标难度;若应答结果判断为正确,但交互间隔超过预定的时间,则降低视标难度;若应答结果判断为正确且交互间隔不超过预定的时间,则提升视标难度,所述视标难度的变化指的是视标对比度的变化。
[0013]优选地,所述视标渲染模块每次显示多个视标,多个视标中的其中一个视标为正弦标准视标,其它视标为对比视标,对比视标采用与正弦标准视标同样的大小和同样的背景,被检查者从多个视标中识别出正弦标准视标,在每一次的显示中多个视标的相对位置随机确定。
[0014]优选地,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被检查者的对比敏感度,所述被检查者的对比敏感度为检查过程中所能识别的对比度最低的视标所对应的对比敏感度;和/或,所述结果可信度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被检查者的判断结果正确的情况下,若每次的交互间隔超过预定时间,则可信因子权重减1,在检查结束时,若可信因子为不大于0,则判定检查报告不可信,若可信因子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3,则判定为检查报告可疑,若可信因子大于3且小于等于8,则判定为较可信,其余则为可信,所述可信因子最大为10。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真实场景的还原,能够解决采用真实场景的一些弊端,例如视标显示的顺序可以随意更换,避免出现视标被记忆的情况出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
要调整场景或者相应的参数,并且通过计算机控制,能够使每次检查环境受外界的影响更小,使检查环境更加标准化,让结果可重复性更佳;该系统能够用在VR眼镜等虚拟显示设备上,也可以用在电视或者电脑等显示屏幕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框架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的一个示例;图3是视标显示逻辑;图4是正弦标准视标;图5是灰阶标准图;图6是dp在视标中的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18]实施例一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包括:场景仿真模块,用于对真实的检查环境进行仿真,仿真模型采用UNITY引擎以及Blender建模对眼科检查室的真实检查环境进行仿真搭建;校准模块,包括亮度校准模块,用于调整虚拟检查环境的显示亮度,在系统启动后,系统进行校准提示并显示一张按照原比例显示一张灰阶校准图,被检查者或者其它人员手动调整系统显示亮度,直至灰阶校准图上所有图案均可看清;尺寸校准模块,用于调整虚拟检查环境中视标的直径d。
[0019]优选地,尺寸校准模块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视标的直径d:当系统集成在显示屏幕上时:d = tan((5/120)* π/ 180)*D*2,dp=PPI/30.48*d,其中D为被检测者与屏幕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场景仿真模块,用于对真实的眼科检查室的检查环境进行仿真;校准模块,包括亮度校准模块和尺寸校准模块,尺寸校准模块用于对视标的直径进行校准,亮度校准模块对仿真的检查环境的显示亮度进行调整;视标渲染模块,结合校准获取的视标的直径绘制视标;交互控制模块,用于通过交互事件实现被检查者与系统进行沟通,交互事件包括语音交互、手势交互、按键交互、鼠标交互中的一种或几种;自动导航模块,采用仿真语音和/或文字对整个检查过程进行指导,指导被检查者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检查,该自动导航模块在系统启动时同步启动;数据记录与分析模块,实时采集检查过程中的所有交互事件、交互间隔、应答结果,并在完成检查后生成检查报告,所述检查报告包括根据应答结果生成的检查结果以及根据交互间隔生成的结果可信度,交互间隔指的是从视标显示到完成应答所需的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尺寸校准模块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视标的直径d:当系统集成在显示屏幕上时:d = tan((5/120)* π/ 180)*D*2,dp=PPI/30.48*d,其中D为被检测者与屏幕的距离;dp为在视标的直径为d的长度上的像素个数,PPI为显示屏幕的单位英寸像素密度;当系统集成在虚拟显示设备时,dp= PPD,所述PPD为虚拟显示设备的单位角度像素密度,dp为圆形视标的直径上的像素个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场景的人眼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事件包括语音交互、手势交互、按键交互、鼠标交互中的一种或几种;语音交互模式下,通过麦克风获取被检查者发出的声音信号,对“上”、“下”的语音指令识别;手势交互模式下,通过摄像机采集实时图像, 对图像中“上”、“下”的手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进钟菁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